Kenvue亚太地区2023年卖96亿,成唯一下滑市场。
来源| 聚美丽
作者| 洋 流
前有韩系美妆企业在华业绩下跌双数,后有宝洁剥离经典品牌沙宣,以及其核心品牌SK-II在华业绩暴跌34%。
另外,前几日发布最新财报的雅诗兰黛集团,亚洲/太平洋市场也下滑了8%。国际美妆巨头在华“开疆拓土”正比以往更加艰难。
昨日(2月8日),新消费品集团Kenvue Inc.(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KVUE)发布的2023年全年及第四季度业绩报告中,同样指出其第四季度受中国市场持续疲软等因素的影响。
财报显示,Kenvue第四季度净销售额为36.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3.83亿元),同比下降2.7%,有机同比下滑2.4%,包括5.8%的价值实现和8.2%的销量下降。其中约三个百分点的销量表现主要是由于美国皮肤健康及美容业务的表现低于预期,以及中国市场的持续疲软。
另外,Kenvue在2023年的净销售额为154.4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1.44亿元),同比增长3.3%,有机增长5.0%,包括7.7%的价值实现和2.7%的销量下降。销量表现包括非经常性产品停产的影响,2022年的投资组合合理化举措和俄罗斯个人护理产品的暂停。除去这些非经常性项目,成交量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
近5年“新高”,Kenvue公布分拆上市后的首份年报
Kenvue独立上市的时间不算久,2021年11月,强生开始分拆重组计划——对旗下业务进行重新组合:制药与医疗器械业务合并成为“新强生”,专注于消费品和个人健康护理业务独立运作,两家公司分别独立上市。
而本次公布的财报,也是Kenvue独立上市之后的第一份年报成绩单。结合近几年的数据来看,Kenvue获得了不错的成绩。2023年,Kenvue的净销售额为154.4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1.44亿元),呈近5年来最高状态。
首席执行官Thibaut Mongon表示,2023年对Kenvue来说是变革的一年,因为开始提供以盈利增长、持久的现金流生成和有纪律的资本分配为中心的长期价值创造算法。
“作为独立的Kenvue,我们进入2024年时有明确的战略优先事项,包括加强美国的计划、皮肤健康和美容业务。展望未来,我们专注于接触更多的消费者,重塑我们的工作方式,更多地投资于我们的品牌。”
公开资料显示,Kenvue旗下业务分为OTC药品、皮肤健康与美容、基础健康三大板块。其中,皮肤健康与美容业务品牌包括露得清、大宝等。
财报显示,2023年,Kenvue皮肤健康与美容业务净销售额为43.7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5.07亿元),有机增长1.8%,包括6.6%的价值实现,部分抵消了4.8%的销量下降。
其中,防晒产品在2023年主要市场实现了较快增长,得益于推出创新产品和门店布局,不过,这被美国商业店内执行的表现不佳所抵消,尤其是在第四季度。
而包含李施德林等品牌在内的基础健康业务,2023年净销售额则为46.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2.12亿元),有机增长3.6%,包括9.6%的价值实现,部分被6.0%的销量下降所抵消。产品创新推动了口腔护理的价值实现和强劲表现,也增加了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支持。
另外,女性健康在这一年的增长则是由价值实现和品牌激活带动的。
Kenvue亚太地区成唯一下滑市场,2023年卖96亿
从市场划分来看,Kenvue的市场范围包括北美地区、EMEA地区(注:欧洲、中东、非洲三地区的合称)、拉美地区、亚太地区。
其中,北美地区为Kenvue最大销售市场。2023年,北美地区净销售额为76.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7.66亿元),有机增长0.4%;EMEA地区2023年净销售额则为33.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3.82亿元),有机增长6.2%。
拉美地区则呈现两位数的有机增长。2023年,Kenvue拉美地区净销售额为13.3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36亿元),有机增长25.5%。
亚太地区成唯一下滑市场,净销售额为31.0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3.60亿元),有机同比下滑6.5%。主要是中国市场的疲软。
Kenvue方面表示虽然中国市场疲软,但其仍重视中国市场,从其去年一系列动作看,也是在频频加码。
就从人事变动来说,2023年Kenvue任命曾在强生亚太区、中国区担任高管的Declan Timothy Rooney(以下称:“戴康澜”)成为全资控股大宝的杰露泰理(上海)投资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Kenvue中国区总裁;曾任强生中国区财务总监的禹静,则升任为杰露泰理(上海)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
2024年1月,业内及网络有消息传出,科赴中国总裁一职由沈馥安接替。
此外,2023年9月,Kenvue公开中文名“科赴”,且在上海举办了中国第一个创新开放日活动。
任命“中国通”,公布“中国名”之外,Kenvue还加强了本土化生产以积极融入中国市场。公开资料显示,在中国,科赴的业务覆盖非处方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在上海和北京拥有4家工厂,实现90%以上产品的本土化生产。
其中,位于上海的科赴中国研发中心拥有超过100名科学家,专注于为中国和亚太市场开发新产品。
另外,同年11月,Kenvue宣布在华投资1.1亿元,加强其在中国市场的生产能力、升级生产设施,以为更多中国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产品。
以上种种皆表明,Kenvue对中国市场的看重。但是,其竞争压力并不小,因为除Kenvue之外,近年来,多家国际美妆巨头也在加速布局中国市场的步伐。
国际集团在华力争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随着国货美妆的崛起,以及国际美妆的加注,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与以往大有不同,结合近年来国际品牌的一些表现来看,国际品牌扩张红利似乎已经结束。
面对本土品牌的追赶,以及其他国际企业的争抢,近年来国际美妆巨头在华也在寻求新的增长点。
● 下沉市场
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已经饱和,有些国际品牌就“盯”上了三四线城市。
譬如,在欧舒丹2024财年中期业绩报告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其首席执行官Hoffmann表示,集团同名品牌欧舒丹将在中国三四线城市开设10间-15间全新门店。
高端品牌美容零售商丝芙兰也早已下沉,已经增开不少门店到临沂、九江、扬州等三线到五线城市。
● 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投资本土品牌
为了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国际企业不仅让品牌进入中国,还在华创立研发中心,以及投资中国品牌、企业。
譬如,LVMH集团的“美妆亚洲研发中心””于4月19日揭幕,该中心总计面积超过2200平方米,下设位于浦东新区金桥的产品创新开发实验室,拥有包括护肤及彩妆与色彩开发实验室、产品测试间、创新工作坊,也是其在亚洲规模最大的研发中心。
雅诗兰黛集团则在2023年则先后投资了2个本土品牌,分别为纯净美妆品牌CODEMINT纨素之肤、高定沙龙香水品牌melt season。
● 多家企业中国区人事调动
2023年,多家美妆巨头高层“换血”,同时,中国区人事调动事件也不在少数。
就比如,2023年9月,欧莱雅宣布旅游零售总裁Vincent Boinay任职北亚区总裁兼欧莱雅中国的首席执行官;欧莱雅高档化妆品部中国总经理马晓宇将被任命为新设立的欧莱雅中国区副首席执行官,负责各个部门。
花王中国也在2023年换“帅”。西口徹升任为花王集团董事,当时的花王(上海)产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竹安将则接替花王中国区总裁的位置。
在如今国际企业扩张在华受阻的情况下,多家外企虽采取了应对方式,但能否行之有效不可知。另外,国货崛起,国内竞争美妆格局生变,对于国内外品牌而言想在中国市场持续增长,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与时俱进抓住消费需求,在地化运营等。
视觉设计:乐乐
微信排版:洋流
责任编辑:Lucky
看完不妨给个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