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好细腰的审美潮流下是宫中多饿死的惨状,追求仁爱的中世纪教徒们却点燃了烧死布鲁诺的火刑柱。我们心怀对物质与精神之美的热爱,但却常常创造出“丑”。究竟是什么阻隔在美丑之间?
诚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共识下,丑可以避免,美可以创造。美作为人类相通的价值追求被渗透于人们一生的环境教化中,让人们拥有联系共情的能力,广泛地反思不同场景中的丑,譬如肮脏、愚昧、暴力、不公,进而创造美的世界。
然而,美好的追求未必能在现实行动中得到良好的落实,这一方面受限于个体的能力和环境条件,另一方面,美甚至没有明确的目标。尽管共享爱美之名,但美的实际标准却是多元的。生存于群体中的人类实站在不同的文明山巅仰望、定义美的形状,而作为拥有自觉意志的个体也有判断美丑的权利。于是,美和丑在不同的目光下可以互换,随之而来的是迷茫甚至冲突,从近代东西文明的碰撞到当代亚文化的生存困境,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美”称对方为“丑”,彼此交锋,令人错愕。
此时,爱美之心下产生的是美与美的内部冲突,其原因在于人们对美的理解的狭隘性。他们将美视为不可变的规矩,囿于群体与个体的认知壁垒,排斥其他的“美”,也失去了借鉴成长的机会,美由此受限。这种做法恰恰违背了美作为人类相通价值的本来属性,使得人们坚信的、捍卫的美沦为空洞的符号。美美相争,这本身就创造出一种可悲的丑。
那么,是否只要形成美的统一,就可以齐心协力,剑指“丑”的创造呢?未必。当《英雄》中的几位刺客联手终于接近暴君秦王时,正义之“美”的代表无名却陷入了对自身目的的怀疑,选择了不杀。这正是因为,真正的美,并不会简单地定义和排斥丑,它时刻充满反思的精神,对事物予以理性的评判。因此,用美来扼杀丑的企图本身就是对美的降格,因为美从来不是排外的工具。
实际上,美和丑并非矛盾,丑有时只是一种差异的美、一种有瑕疵的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它的存在让美看到自己的局限,防止对美的自负。而创造真正之丑的恰恰是打着爱美之心的名义,在美与美、美与丑之间制造对立的人。他们爱的不是美,而是用于标榜自己的政治正确。从这个意义上看,爱美之心,人未必皆有,于是丑从中来。
当今世界,美与丑的博弈持续发生在各个领域。而审丑的风行似乎让我们看到了现代人对美的另类阐释,但其中暗流涌动的虚伪“爱美之心”值得警惕。美与美、美与丑,本来与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