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学生的回答,让他感到“深入骨髓的绝望”

0
分享至



昔日的逃课者,今日的宪法学家

对于中国政法大学宪法学教授王人博来说,普法可以从一根烟开始。

“小伙子,懂法吗?”有一回,王人博站在小区门口跟保安一块儿抽烟,随口问道。

保安只有20岁出头,他说:“懂。不杀人,不放火。”

“那你知道宪法吗?”这位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又问了一句。

“不知道。”小保安回答,“‘法’字我会,‘宪’字怎么写?”

王人博在手掌上比画出宝盖头和“先”字,“小伙子你记住,宪者为大,咱们中国人起名要是带这个字,就说明他在兄弟里肯定是老大。”

小保安点了点头。

“一定要记住啊,宪法,就是咱们国家最大的法。”王人博怕他没听进去,又重复了一遍。

“我想告诉他,宪法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它关系到我们的房子能不能一直住下去,关系到我们的土地能不能稳定持有,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权利是不是受到尊重。”

坐在办公室里回忆起这个不久前发生的故事时,王人博苦笑着说。

他教宪法已数十年,在这期间,他问过很多普通人同样的问题,农民工、洗脚妹,大部分人的答案和小保安一样。

他也会问一些高校学生。学生往往知道宪法,能背出它是高中政治课本上的“根本大法”,甚至还能记得颁布于1982年。但当他再追问,宪法到底规定了哪些条文是和你本人直接关联的,大部分人则“什么都不知道”。

每当这会儿,王人博都“挺难受”。他知道,学生是从骨子里觉得宪法跟他们没关系。

而事实上,在王人博的学生时代,逃得最多的也正是宪法课。

1979年,王人博从山东莱西考到重庆歌乐山下的西南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前身)。彼时,我们已先后于1954年、1975年、1978年订立过宪法。宪法历经演变,但是内核没有变化。

那时候,带着浓重四川口音的宪法老师一张口就是“宪法是不同力量对比的反映”。于是,逃课就成了王人博的生活。

为了实施,不为了好看

在王人博大三那年,1982年版宪法颁布实施。

这部沿用至今的宪法废除了许多之前的条文,如人事年限安排,强调了法院的作用,恢复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重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宪法修改的过程中,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彭真多次提到:

“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宪法不是为了好看的。今天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写到什么程度,做不到的别写。”

就在这一年,王人博第一次在图书馆里因为一本中国人写的书而“眼前一亮”。那本书的名字是《希腊的城邦制度》,作者顾准。而在此前,王人博的阅读爱好集中在哲学领域。

后来,他先后阅读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以及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

他逐渐开始思考,在成熟的法治国家,宪法到底是什么。王人博意识到,宪法的核心就是通过分权保持对国家权力的制约,而限权的最终目的则是保障每个老百姓的公民权利。

真正热爱宪法的人是老百姓

毕业后,王人博留校任教,讲授外国宪法。那时候,他很好奇外国宪法“究竟长什么样子”,结果无意中发现,被很多同学当“厕所纸”来用的学校发的参考资料里,居然印有美国宪法和法国宪法。

打那以后,这位年轻的宪法老师一上课,便先要背上几段《独立宣言》再进入正题,学生觉得“很过瘾”。直到20多年后,还有学生对王人博说:“我还记得你讲外国宪法时候说的话。”

在重庆教书的时候,王人博常常去沙坪坝的一个公园散步。公园的一角有一大片墓地,野草中的坟冢和墓碑已经残破不堪,但墓碑上刻的红字依稀可辨,这里埋葬的不是老人,而是曾经倵斗中的死者。

路过荭卫兵墓时,王人博常在想,这个国家要是没有法治,悲剧还会上演。

但令王人博伤感的事情仍不时发生。

很多刚进校门的学生一年年地重复着当年他自己对宪法课的不理解,他们对宪法的印象,往往停留在政治课本上“国家机器”那一章的定义,习惯于将宪法当做政治文件、政治纲领对待。

一个毕业生至今清楚地记得,王人博曾在课堂上提起自己当年做学术期刊编辑时的经历,他改法学学生的投稿,光是把“法制”改成“法治”,一年就要改几百次。

“这显然是一件让他感到很无趣又很难受的事。”这个毕业生说。



2002年他前往中国政法大学任教,与焦洪昌、蔡定剑等法学家成为同事。

有一段时间,王人博参与过特长生加分考试评审工作。在考生里,一个来自山西的孩子让他印象深刻。当时,有教授问了他一个有关土地征用的案例,让他谈谈看法。

结果男孩讲道:之所以闹这么大,就说明政府还不够坚决。

当时,王人博忍不住开导他:“孩子啊,你不能这样看,咱们都是普通人,但政府是个强者……”没等他说完,男孩子抢话道:“老师,能允许我用另一套话来说吗?”

“我觉得特别悲哀,年轻人完全没有原则,老师认同哪一套就讲哪一套,只要能加上那20分。”

这件事让王人博感到“深入骨髓的绝望”。后来,他退出了那个招生小组。

事实上,每到新学期开学,面对大一新生的时候,王人博都不得不说这样一句话:“我的一个重大使命,就是要把你们之前脑子里的垃圾清理出去。”

一位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硕士回忆听王人博讲课,“感觉不到时间在跑”。他没有板书,不用PPT,只带一瓶冰红茶和两包烟上课,坐在那里就聊,渴了就喝冰红茶,课间就抽烟。

那位毕业生还记得,王人博的学科论文打分不高,曾给过自己83分,已经是全班最高分。那时候他大一,论文的主题是讨论“宪法的本意不是主张有限政府吗,为什么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却设计了全能政府?”他说,那是自己第一次思考“真问题”。

另一年,王人博在课上情绪激动地讲述了一个房产纠纷的故事。一位房主老人曾拿着《宪法》挡在推土机前,每个跟他有关的条款都画了好几道,门口插着的国旗上也写着法律条文。

“真正热爱宪法的人应该是老百姓”。王人博讲起这些的时候,学生使劲地鼓掌。- 02 -

为了实施,不为了好看

在王人博大三那年,1982年版宪法颁布实施。

这部沿用至今的宪法废除了许多之前的条文,如人事年限安排,强调了法院的作用,恢复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重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宪法修改的过程中,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彭真多次提到:

“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宪法不是为了好看的。今天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写到什么程度,做不到的别写。”

就在这一年,王人博第一次在图书馆里因为一本中国人写的书而“眼前一亮”。那本书的名字是《希腊的城邦制度》,作者顾准。而在此前,王人博的阅读爱好集中在哲学领域。

后来,他先后阅读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以及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

他逐渐开始思考,在成熟的法治国家,宪法到底是什么。王人博意识到,宪法的核心就是通过分权保持对国家权力的制约,而限权的最终目的则是保障每个老百姓的公民权利。

真正热爱宪法的人是老百姓

毕业后,王人博留校任教,讲授外国宪法。那时候,他很好奇外国宪法“究竟长什么样子”,结果无意中发现,被很多同学当“厕所纸”来用的学校发的参考资料里,居然印有美国宪法和法国宪法。

打那以后,这位年轻的宪法老师一上课,便先要背上几段《独立宣言》再进入正题,学生觉得“很过瘾”。直到20多年后,还有学生对王人博说:“我还记得你讲外国宪法时候说的话。”

在重庆教书的时候,王人博常常去沙坪坝的一个公园散步。公园的一角有一大片墓地,野草中的坟冢和墓碑已经残破不堪,但墓碑上刻的红字依稀可辨,这里埋葬的不是老人,而是曾经倵斗中的死者。

路过荭卫兵墓时,王人博常在想,这个国家要是没有法治,悲剧还会上演。

但令王人博伤感的事情仍不时发生。

很多刚进校门的学生一年年地重复着当年他自己对宪法课的不理解,他们对宪法的印象,往往停留在政治课本上“国家机器”那一章的定义,习惯于将宪法当做政治文件、政治纲领对待。

一个毕业生至今清楚地记得,王人博曾在课堂上提起自己当年做学术期刊编辑时的经历,他改法学学生的投稿,光是把“法制”改成“法治”,一年就要改几百次。

“这显然是一件让他感到很无趣又很难受的事。”这个毕业生说。

2002年他前往中国政法大学任教,与焦洪昌、蔡定剑等法学家成为同事。

有一段时间,王人博参与过特长生加分考试评审工作。在考生里,一个来自山西的孩子让他印象深刻。当时,有教授问了他一个有关土地征用的案例,让他谈谈看法。

结果男孩讲道:之所以闹这么大,就说明政府还不够坚决。

当时,王人博忍不住开导他:“孩子啊,你不能这样看,咱们都是普通人,但政府是个强者……”没等他说完,男孩子抢话道:“老师,能允许我用另一套话来说吗?”

“我觉得特别悲哀,年轻人完全没有原则,老师认同哪一套就讲哪一套,只要能加上那20分。”

这件事让王人博感到“深入骨髓的绝望”。后来,他退出了那个招生小组。

事实上,每到新学期开学,面对大一新生的时候,王人博都不得不说这样一句话:“我的一个重大使命,就是要把你们之前脑子里的垃圾清理出去。”

一位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硕士回忆听王人博讲课,“感觉不到时间在跑”。他没有板书,不用PPT,只带一瓶冰红茶和两包烟上课,坐在那里就聊,渴了就喝冰红茶,课间就抽烟。

那位毕业生还记得,王人博的学科论文打分不高,曾给过自己83分,已经是全班最高分。那时候他大一,论文的主题是讨论“宪法的本意不是主张有限政府吗,为什么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却设计了全能政府?”他说,那是自己第一次思考“真问题”。

另一年,王人博在课上情绪激动地讲述了一个房产纠纷的故事。一位房主老人曾拿着《宪法》挡在推土机前,每个跟他有关的条款都画了好几道,门口插着的国旗上也写着法律条文。

“真正热爱宪法的人应该是老百姓”。王人博讲起这些的时候,学生使劲地鼓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曝45岁伏明霞离婚,净身出户原因揭晓,71岁百亿丈夫只说6个字

曝45岁伏明霞离婚,净身出户原因揭晓,71岁百亿丈夫只说6个字

深度知局
2024-05-20 19:25:53
3分出线4分淘汰?欧洲杯死亡之组:4队有望同分,乌克兰队或出局

3分出线4分淘汰?欧洲杯死亡之组:4队有望同分,乌克兰队或出局

体育知多少
2024-06-26 07:29:49
俄罗斯一天内遭三连袭,克里米亚五个“大蘑菇”被摧毁

俄罗斯一天内遭三连袭,克里米亚五个“大蘑菇”被摧毁

听风听你
2024-06-24 15:03:34
沙特国防大臣访华引发热议,美媒曝双方或谈军购合作,美感到不安

沙特国防大臣访华引发热议,美媒曝双方或谈军购合作,美感到不安

日风的故事屋
2024-06-26 17:29:04
阿里旅行青蛙项目组只剩不到5人:人工客服已“放生”

阿里旅行青蛙项目组只剩不到5人:人工客服已“放生”

闲醉山人
2024-06-24 22:48:36
大批巴铁准备参战,100万民兵一级战备:以军发现这一次不同寻常

大批巴铁准备参战,100万民兵一级战备:以军发现这一次不同寻常

黄丽搞笑小能手
2024-06-27 00:53:06
江苏新沂农商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良玉离任约7年后被查

江苏新沂农商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良玉离任约7年后被查

澎湃新闻
2024-06-26 18:10:33
姜萍将外出打工:凤凰网视频力挺姜萍,用“狗叫”镜头反击质疑者

姜萍将外出打工:凤凰网视频力挺姜萍,用“狗叫”镜头反击质疑者

影像温度
2024-06-26 16:07:55
1分钟卖出5.8亿元,16GB+1TB+5500mAh,如今售价突降860元

1分钟卖出5.8亿元,16GB+1TB+5500mAh,如今售价突降860元

科技阿维
2024-06-26 16:04:22
乌克兰满血复活,炮弹管够锤爆俄罗斯!

乌克兰满血复活,炮弹管够锤爆俄罗斯!

凡事一定有办法13119
2024-06-26 08:54:36
唏嘘啊!33岁的老状元沃尔,还能重返NBA吗?

唏嘘啊!33岁的老状元沃尔,还能重返NBA吗?

篮球实录
2024-06-26 22:23:37
莫欺少年穷!2016年媒体认为维拉诺瓦阵中仅哈特能去NBA混口饭吃

莫欺少年穷!2016年媒体认为维拉诺瓦阵中仅哈特能去NBA混口饭吃

直播吧
2024-06-26 11:53:13
笑麻了!河南超15.5万人达一本线上热搜,我笑死在评论区

笑麻了!河南超15.5万人达一本线上热搜,我笑死在评论区

糖逗在娱乐
2024-06-26 19:48:21
5年2.7亿美金!NBA历史最大垃圾合同出炉,天赋一眼就看到头了

5年2.7亿美金!NBA历史最大垃圾合同出炉,天赋一眼就看到头了

康泳哥看体育
2024-06-25 22:00:00
CCTV5+直播捷克vs土耳其:捷克背水一战难赢 土耳其打平就出线

CCTV5+直播捷克vs土耳其:捷克背水一战难赢 土耳其打平就出线

智道足球
2024-06-26 15:21:26
江苏打造第二个“苏州”?一季度GDP增长157.2亿,人口近800万

江苏打造第二个“苏州”?一季度GDP增长157.2亿,人口近800万

匹夫来搞笑
2024-06-26 15:51:47
中美要脱钩了?拜登关上谈判大门,中资银行或被踢,日本抢先抛债

中美要脱钩了?拜登关上谈判大门,中资银行或被踢,日本抢先抛债

影孖看世界
2024-06-26 07:46:12
三连胜锁A组头名:卫冕冠军净胜142分势头猛烈 张子宇复仇考验?

三连胜锁A组头名:卫冕冠军净胜142分势头猛烈 张子宇复仇考验?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4-06-26 18:32:58
白俄罗斯防长:已准备好必要时使用战术核武器

白俄罗斯防长:已准备好必要时使用战术核武器

参考消息
2024-06-24 12:10:08
张成泽处决前8天:被禁足,仅2名情妇陪伴,每天上书金正恩表忠心

张成泽处决前8天:被禁足,仅2名情妇陪伴,每天上书金正恩表忠心

古今档案
2023-12-09 16:05:40
2024-06-27 02:52:49
尚曦读史
尚曦读史
读书、思考、文化、史学,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优秀文章。
5392文章数 39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欧洲杯-乌克兰0-0比利时 卢卡库失良机依旧哑火

头条要闻

欧洲杯-乌克兰0-0比利时 卢卡库失良机依旧哑火

体育要闻

战胜心中的魔鬼,36岁的他上演欧洲杯首秀

娱乐要闻

冯绍峰带儿子看舞台剧,想想更像妈妈

财经要闻

曹远征:不能被"产能过剩"的概念所困惑

科技要闻

不再"独宠"小鹏!大众投了特斯拉宿敌360亿

汽车要闻

37.99万起坐拥"陆地空客" 翼真L380上市

态度原创

游戏
房产
家居
教育
军事航空

还有剑圣不能穿越的单位?那些你不一定知道的魔兽冷知识

房产要闻

510轮疯狂抢地,又出新地王!现在还被抢地的城市,三亚算一个!

家居要闻

纯白简约 留白时尚家装

教育要闻

TTS新传名词解释:传播的仪式观|传播学基础名词

军事要闻

绍伊古被国际刑事法院发逮捕令 俄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