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栓忠
今日宁夏大武口
一. 农场大开发
上世纪60年代初,石炭井矿区进入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大批的开发者聚集矿区,随之,广大单身职工的家属及子女也涌入矿区,造成了粮食、蔬菜的极大短缺。
为了解决矿区单身职工食堂和职工家属及其子女吃粮和蔬菜的短缺问题,解除单身职工的后顾之忧,稳定煤炭开发建设,1966年,石炭井矿务局决定全局动员,开办农场。
开发农副业生产,解决职工家属的生存问题。办农场一要有水、二要有地。要使开垦出的土地结出丰硕的果实,首要的就是解决水的问题。
于是,局党委决定,沿平石公路东侧,引黄灌渠以北,再修筑一条新的引黄灌渠,解决平石公路两翼开垦土地的灌溉用水。
1968年初春始,“五七”干校的学员和矿务局机关干部、矿工们用了近3年时间才挖成这条引黄灌渠。到1970年冬修成5.7公里,有四级加压泵站,扬程9米多的灌渠。把黄河水引进了农田,黄河水的浪花从此把这里的土地唤醒。
当年的建设者们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力、流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为了挖成这条深3米、高4—5米不等的灌渠,当年的建设者们要从渠底把土翻出来,在渠外还要把土翻上坝,其土方量无法估算。挖好的渠还要用水泥板砌出渠底、渠身。
一块块近40斤重的水泥板都是由“五七”干校的学员、局机关干部、矿工们肩扛手抬上去的。渠外的护坡是就地取材,用改造农田清理出的石头砌出来的。
在电影里,我们看到过北大荒的土地开垦,他们是先用火烧荒,挖掉树根,再覆盖草根和草木灰,肥沃的土地便被开垦出来了。这里的土地却是在沙石滩上开垦,要搬走巨石,拣掉大石,滤掉碎石,还要掺入黄土和肥料,土地才算被开垦出来。
即便是这样的艰难,我们的矿工、机关干部、矿工亲属,也硬是在这里开垦出了万亩良田。“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四处不长草,风刮石头跑”的民谚,是对这里自然环境的准确描述。
为了开垦出这万亩良田,垦荒者们与风斗、与地斗,一边苦建防风帐,一边改造沙石滩。他们在主干渠和支干渠的上风侧打桩、拉丝、立苇帐,再在苇帐内侧栽树、插杨柳枝,用以防风。
在立苇帐劳作时,一阵风过来,干活的人就得立即趴在沟渠下躲风,待风过去,抖掉身上的沙土,继续干活。立的苇帐一个冬天过去就被沙土深深地埋住了。
但是,拓荒者们不气馁,防风帐埋了,再接着立,就是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与风沙搏斗。在苇帐的护卫下,栽的小树、插的杨柳枝渐渐长起来了,形成了一片防风林。有了它们的守护,人们才能在土地里播种。与风斗艰难,与地斗更难。
当时的农业机械只有拖拉机和推土机。在平整土地时,先由拖拉机把地犁一遍,翻出石头,巨石由推土机搬运,大石头则要人工一块块往出搬、一筐筐往出抬。
还有不能搬的碎石,则要经过筛子筛滤后,再由人工一筐筐抬出。土地平整后,改造土壤结构的工作就开始了。
沙地要改造成良田,需要掺入大量的黄土和肥料,人们就从几公里外寻找黄土,拉土垫地;从居住在内蒙古“四十一公里”的牧民家里拉羊粪。
从农场到“四十一公里”,单程就四十多公里,当时的运输工具是解放牌汽车,驾驶室除了正副司机就不能再坐人了,装卸车的农工不论天气多么恶劣,都只能站在车厢里或趴在羊粪上来回跑。
就这样,一年四季,他们都劳作在农田管护、平整土地的循环中,拖拉机、推土机的轰鸣声,铁锹、铁锤的碰撞声,搬抬石头的号子声,也响彻一年四季。土地开垦出来了,但在这新开垦的土地上能长出庄稼、蔬菜吗?不试怎么能知道呢?
带着这样的疑惑和想法,矿务局机关农场的领导决定选择一块新开垦的地试种泰国瓜,挑选几名有种菜经验的职工家属进行日常管护。
种子下地后,场领导和菜农们日夜期盼幼苗的出土。在正常的出苗时间里,一颗颗瓜芽钻出了地面。看到钻出的瓜芽,场领导和菜农的脸上荡漾出由衷的笑颜。
一菜农说:“看来真是人勤地不懒啊,我们要种瓜得瓜了”。尔后,瓜苗在菜农的精心管护下正常地生长、开花、坐果。
到了8月收获的季节,喜人的泰国瓜躺满瓜地,1米长、300mm粗的瓜比比皆是。矿务局领导来到瓜地现场,看着这喜人的景象说:“泰国瓜在我们这里都长得这么好,看来我们一定会种什么得什么的”。
在矿务局改造的土地里,春天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秋天收获着丰硕的果实。看着自己种下的小麦、高粱、玉米、瓜菜种子,在不同季节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喜悦的心花绽放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
二.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在大办农场的过程中,石炭井矿务局响应国家大办农业的号召,不局限于只种植粮食、蔬菜,而是实施“以农为主,开发林业,牧副渔”全面发展的规划。要实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就要在农地的管护上有质的提升。总结矿办农场初期的开发经验,农副业生产的发展与营造防护林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种植防护林是实行农田林网化、保证农副业增产丰收的基本条件,成为矿务局和农场上下级领导的共识。
在矿务局的号召下,各农场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方针,一场全员参加的建设迎风防护林、灌渠、道路防护林、农田防护网的防护林改造和建设的会战打响了。在改造建设防护林的过程中,农、林管护谁优先的矛盾产生了。
在矿务局机关农场,用水紧张的时段,厂长从全局考虑,要求优先浇灌树林,队长则从履行职责着眼要优先浇灌农田、蔬菜,为此经常争得不可开交。 谁是谁非,难以裁断。用防护林建设好的田块和防护林建设差的田块作比较,谁优谁劣,一目了然。矛盾消除了,意见统一了,建设防护林的积极性更高了。
经过几年的建设,一个集山、水、田、路为一体的防护林体系建成了。有它防风固沙,使得农林牧副渔得到较快发展。在开发建设农场的过程中、在职工家属中先后涌现出了,孙玉兰、胡桂荣等全国煤炭系统的学大庆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
在农场职工和家属的艰苦努力下,十年亮剑,到1978年,开垦耕地22010亩,粮食产量2706603公斤、油料产量11682公斤、蔬菜产量3244379公斤;养殖大牲畜(骡马、奶牛、肉牛)461头、猪3186头、羊5464只、鸡鸭2704只。
农场的大开发,不仅解决了单身职工食堂和广大农业户口家属的吃粮、吃菜难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富余职工及其家属和待业子女的就业难问题。在全国煤矿企业大办农场,发展农副业生产中积累了先进的经验。
1975年和1978年煤炭部两次在石炭井局召开历时十天的全国煤矿农副业生产现场会,与会代表参观了石炭井沟口农副业生产基地,学习矿务局大搞农副业生产的经验。
通过全国煤矿农副业生产现场会在石炭井矿区的召开,不仅推广了矿务局大搞农副业生产的经验,而且调动了农工的积极性,为农场的建设发展注入了动力。
进入80年代后,随着煤炭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力调整矿区产业结构,农业、渔牧业、林业实施转型,到2001年,保留总耕地485亩,粮地398亩,粮食产量130146公斤;开发坑木林地5666亩,果园4770亩;养殖业大牲畜(骡马、奶牛肉牛)138头、猪278头、羊1414只、鸡鸭140只、养鱼2812亩。
当今,过去的石炭井矿务局沟口农副业生产基地,被纳入石嘴山市2013年明水湖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工程。改造后的石炭井沟口农副业生产基地,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张栓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