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叶植物纲—蒺藜目(下):四合木
(5)四合木属
四合木属(学名:Tetraena)是蒺藜科下的一个属。该属约有40种,分布于中国至南非。
①形态特征
灌木,幼枝和叶被叉状毛。托叶干膜质;叶对生或簇生。花单生于叶腋;萼片4;花瓣4,雄蕊8,2轮,花丝基部具白色膜质附属物;子房4室。蒴果四瓣裂,花柱宿存。种子无胚乳。
②四合木
四合木(拉丁学名:Tetraena mongolica),其分布范围非常狭窄,四合木起源于1.4亿年前的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是中国特有的孑遗种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在中国只有宁夏、内蒙古交界的麻黄沟地区有较大范围野生分布。
a.生长环境
四合木为一种强旱生植物且根系非常发达,只生于草原化荒漠黄河阶地、低山山坡和草原化荒漠区。它生长的土壤环境多石和多碎石的漠钙土且土壤干燥、瘠薄。从它的极狭小的分布区看,区内温度条件均高于其周围地区,分布区内≥10℃活动积温均在3000℃以上,接近于暖温型气候,而分布区周围则是中温气候。四合木在其进化过程中,除适应了冬季的严寒外,又保留了它的古地中海南岸热带成分孑遗种的趋温特性。四合木是中国阿拉善草原化荒漠植被的建群种之一,也作为优势种或伴生种出现。
四合木分布的群落中,常见的植物有枇杷柴(Reaumuria soongorica)、长叶红沙 (R.trigyna)、珍珠柴 (Salsola passerina)、木本猪毛菜 (S.arbuscula),霸王柴(Zygophyllum xanthoxylon),刺叶柄棘豆 (Oxytropis aciphylla)、蓍状亚菊 (Ajania achilleoides)、沙生针茅 (Stipa glareosa)、无芒隐子草 (Cleistogenes songarica)、三芒草(Aristida adscenionis)、冠芒草(Enneapogon boreala) 等。
b.饲用价值
四合木的适口性较低,骆驼采食,羊采食较少,马和牛不食。四合木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草地,其风干物产量为每公顷105~690千克,其中四合木产量为22.5~307.5千克。从它的化学成分看,无氮浸出物甚丰富,尤以灰分较一般植物丰富,其中钙多,磷偏低,而蛋白质含量较低,粗纤维也较一般植物低。
四合木为低等饲用植物。四合木本身虽饲用价值不高,但其群落中其他植物包括蓍状亚菊、几种小针茅、无芒隐子草等均为饲用价值较高的植物,这就提高了四合木草地的利用价值。
c.研究价值
四合木富集钙、镁、钾磷、铁等微量无素,含有生物碱、黄酮类、有机酸类、酚性化合物、油脂等,中科院专家认为在植物增强生命力、抗旱、医学临床方面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更多的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合木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天然史书。四合木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唯一的特有属植物也是阿拉善荒漠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并且还是蒙古高原、亚洲中部的特征属之一,全世界只在乌海地区作为建群种和优势种形成群落,是研究古生物、古地理及全球变化的极好素材,是植物中的大熊猫,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重视。
d.保护现状
2003年,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把西鄂尔多斯地区列为中国草原荒漠生态系统中最具国际意义的第一类保护地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四合木、半日花等濒危植物和荒漠生态系统,并将其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植物种优先保护名录。
e.保护级别
四合木为残遗种、珍稀濒危种。该种已被列为国家保护植物(国家二级、内蒙一级保护植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f.保护价值
四合木起源于1.4亿年前的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是一种7000万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是中国特有的、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残遗濒危珍稀植物之一。它的分布区是亚洲一批古老残遗植物的避难所。因其古老、稀有而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与“活化石”。全世界仅存有一万公顷左右。
g.濒危原因
樵采:由于四合木青鲜时易燃烧,烧时出油,当地群众称之为油柴。因此常被大量樵采,破坏严重。由于刚砍下的新鲜四合木植株很易燃烧,当地人称其为“油柴”或“四翅油葫芦”,用来烧火。上世纪50年代,过度放牧、滥垦乱伐等人为因素,使这一物种一度濒临灭绝。
不易存活:后来,当地群众意识到四合木的价值后,纷纷偷采到家中培植。可奇怪的是,在荒郊野外能茁壮成长的四合木,一旦离开天然环境,竟无法存活。
繁殖困难:四合木主要以种子进行繁殖,平均正常开花植株占植株总数的11%,由于干旱和盐碱,种子发育和萌发常受到抑制,故其中又只有1%的种子能够成熟繁殖。其自身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的繁殖和更新速度都非常缓慢,而羊的啃食、当地居民的砍伐又导致四合木数量不断减少。
工业破坏:大量工厂的建设,给四合木带来的破坏更严重。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四合木分布区便利的水利、交通、丰富的矿产以及低廉的地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大片四合木连同它生长的地皮被铲平,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厂房,而这些工厂对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都给四合木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
h.害虫侵蚀
据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海管理局赵局长介绍,珍稀植物四合木正在遭受红缘天牛、虎天牛两种蛀干害虫的侵蚀。2006年7月,天津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带领学生在四合木核心区进行生物研究时,意外发现了这两种蛀干虫害。随后管理局工作人员立即会同专家在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海辖区四合木核心区、工业控制区和珍稀植物繁育区11708公顷的范围内进行了虫害情况取样调查,除去珍稀植物繁育区未出现虫害外,四合木核心区1730公顷内最低危害率为6%,最高为90%,危害率达到60%以上的面积为800公顷;在工业控制区内最低危害率为15%,最高为53%,平均危害率为35.8%。
有生物专家预测,根据红缘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幼虫的暴食期将于第二年出现,届时大量四合木植株会干枯甚至死亡,两年后将出现成虫的大爆发,届时将使更大范围内的四合木受到威胁。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四合木核心区将面临灭顶之灾。
据专家初步判断,这次四合木大面积发生虫害,很可能是红缘天牛从其它植物上蔓延到四合木上的。而红缘天牛分布很广,会危及到沙枣、酸枣等其它植物。红缘天牛虽然两年完成一个繁育期,但它扩散蔓延的速度非常快,有关部门应尽快采取措施,根治虫害。
(6)蒺藜属
蒺藜属(学名:Tribulus),是蒺藜科下的一个属,全球约有15-20种,分布于热带地区及亚热带地区,中国国内有2种。
①形态特征
草本,平卧。偶数羽状复叶。
花单生叶腋;萼片5;花瓣5,覆瓦状排列,开展;花盘环状,10裂;雄蕊10,外轮5枚较长,与花瓣对生,内轮5枚较短,基部有腺体;子房由5个心皮组成,每室3-5种子。
果由不开裂的果瓣组成,具锐刺。种子斜悬,无胚乳,种皮薄膜质。
②蒺藜
蒺藜(学名:Tribulus terrestris),为蒺藜科蒺藜属植物。生长于沙地、荒地、山坡、居民点附近。全球温带都有。生长于田野、路旁及河边草丛。各地均产。主产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山西、陕西。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
(7)驼蹄瓣属
驼蹄瓣属(学名:Zygophyllum),10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中部、中亚、地中海沿岸、非洲及澳大利亚。中国有17种、2亚种、3变种,主要分布于西北各省,多生于半荒漠和荒漠地带的干旱地区。
①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稀为一年生草本。叶对生,偶数羽状复叶,稀单叶,蒴果有翅或有棱,开裂或不开裂,每室有1-数粒种子。种子有胚乳。
②驼蹄瓣
驼蹄瓣(学名:Zygophyllum fabago)为蒺藜科驼蹄瓣属的植物。生于冲积平原、绿洲、湿润沙地和荒地。分布于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青海和新疆。中亚,伊朗,伊拉克,叙利亚有分布。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