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没有好评的朱由校——天启年间辽东三名帅(二)
“只用短短几个月,熊廷弼就稳定了局势。此后他一反常态,除了防御外,还组织了许多游击队,到后金占领的地区进行骚扰,搞得对方疲于奔命,势头非常猛。于是努尔哈赤决定,暂时停止对明朝的进攻,休养生息,等待时机。”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作者当年明月为熊廷弼在辽东的表现写了这么一段话,这段话基本可以肯定是胡乱吹嘘。后金之所以没有继续南下,固然熊廷弼安定人心非常重要,努尔哈赤吞并叶赫部后需要消化才是根本。
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连克开原、铁岭的军事行动,显然是为了切断明军与叶赫的联系,为自己彻底消灭叶赫布局。
努尔哈赤的水平不如成吉思汗,也可以从这次军事行动中窥见一斑。
努尔哈赤也没想到自己的这一串行动,居然导致了明朝辽东各地的大混乱。这时如果努尔哈赤直接南下,熊廷弼根本就无力阻止。依照熊廷弼的性格恐怕是要战死在辽阳城,成为明朝战死的第一个辽东经略了。
若是如此,努尔哈赤有生之年必然能兵临山海关之下了。
而这时明朝还没有完全从萨尔浒惨败之中回过神来,尚未调动大军到北方加强各关隘的守备。如果此时后金杀到山海关下,山海关能不能守得住可就很难说了啊。一旦山海关被后金所据,即便后金没继续南下,明亡清兴的耗时也会大大缩短。
没有在万历四十七年南下辽东而是纠结于叶赫,是努尔哈赤生平犯下的第一个战略大错,这使得明朝至少得以多延续了十年。
因此熊廷弼这会加强防线都来不及了,怎么可能还会去主动招惹后金给自己惹一身骚呢,何况他的战略就是一个字——守。虽然他在上疏里提出了‘挑精悍者为游徼,乘间掠零骑,扰耕牧,更番迭出,使敌疲于奔命,然后相机进剿’这样的方案,但是这仅仅只是一个方案并未能付诸实施。
当年明月直接将熊廷弼的提案,给脑补成了实际行动。
因此后金暂时停下了南下的脚步,主要还是努尔哈赤战略选择方向导致的。努尔哈赤的这种选择说明他还是很慎重的,也说明他对自己的实力并不自信。
熊廷弼镇守辽东之所以会令朝堂上争议不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要求的军费实在是太高了。
在上面提到的那个上疏中,熊廷弼还向明廷提出了——调动各地十八万大军到辽东戍守,但是熊廷弼的这个计划太花钱了,因此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按照御史顾慥参劾熊廷弼的奏章所言,当时熊廷弼要求的每年军费高达800万两,人均高达44两。
这个要价有多高呢?
不妨和其后辽东的实际军费做个对比,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袁崇焕诛杀毛文龙后整合了辽地的兵马,共计保留了15.3万人的军队。袁崇焕向崇祯提报的每年军费为480万两,人均不到32两。
两者人均相差超过了十二两,而当时一个北方戍兵的年饷也就十八两,熊廷弼雇佣三个兵的钱,袁崇焕就能雇佣五个兵了。
两相对比后可见,熊廷弼实在是狮子大开口了!
因此熊廷弼镇守辽东被朝堂所诟病并非完全是冤枉,他的要价实在是太高了,这给人了一种趁机要挟朝廷的感觉不说,也给了别人攻击他的口实。
自然熊廷弼的建议并未得到明廷的首肯,不过鉴于后金的巨大威胁,明廷还是不断向辽东增兵,这对于加强辽东的防御力量还是很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