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出土文物陈列厅采用出土文物、场景复原及模拟的形式进行陈列展示,以“星空下的村落”为主题,展示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大河村先民创造的远古文化。
考古学依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将古代人类历史划分为石器、铜器和铁器三个依次相继的时代。石器时代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旧石器时代一般只见有石质工具,到了中晚期才出现少量骨器,而新石器时代工具的质料除了石质以外,还有骨(角、牙)、蚌、木(竹)、陶等质料,工具的种类按不同的生产部门而制作,用途分化突出。
大河村遗址出土的石质生产工具有石铲、石锋、石镰、石刀、石斧、石球、石纺轮、石凿、石矛,石网坠等。多为打磨兼制,普遍采用钻孔技术。
仰韶文化时期的大河村先民已熟练掌握了制陶技术,制陶技术非常发达,不仅数量众多、器型规整,而且造型优美、制作精细、独具特色。
大河村先民学会了制作丝织品,发明了骨针,制作陶环、石环、骨簪等装饰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资料的富足,男性逐步取代女性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氏族首领由男子担任,由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
大河村遗址出土的纺轮分为石纺轮和陶纺轮,多为磨制和打磨兼制。
大河村遗址的墓葬分布较为集中,数量众多,墓葬排列基本有序。主要有竖穴土坑墓和瓮棺葬两种形式,目前已发掘400多座。竖穴土坑墓一般为成人墓葬,瓮棺葬一般用于儿童墓。
仰韶文化时期居住建筑形式主要分为地穴居、半地穴居,地面建筑三种居住建筑形式。
地穴居又称地窖居,房子整体均在地平线之下,这是人类居住文化中初具建筑意义的最原始的民居建筑物之一。
半地穴居由地穴居直接发展演变而来,主要分为圆形和方形。居室整体的大半或一半在地平线之下,地平线以上尚有与下穴连接的建筑部分,是人类从地下向地上居住转移的重要过渡形式。
地面建筑地坑深度逐渐变浅,最后平齐或超出地面,逐渐由地下转至地面,形成地面建筑。
五千年前,大河村先民的建筑技术已十分成熟,居住房屋从半地穴式到了地而式,出现了分间、套间。
大河村先民掌握了发达的制陶技术,陶器主要有鼎、釜、罐、盆、体、碗、尖底瓶等。彩陶色彩绚丽,构思巧妙,图案优美。
大河村先民观察到了天象的变化,并以图案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遗址出土的彩陶图案中,很多是反映了天象变化的,如太阳纹、月亮纹、日晕纹、星座纹等,这些彩陶图案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天文学实物资料。
大河村先民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房屋建造、石器制作,弓箭使用、器物造型,表明人们已经有了力学的概念。彩陶的图案形制和布局中所反映的“等分”概念,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美学知识,彩陶颜料的配制,则标志着早期化学知识的萌芽。
大河村遗址、大河村遗址博物馆Tips:
地址: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位于郑州市中州大道与连霍高速路交叉口东南角
交通:郑州公交32路直达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节假日正常开放周一闭馆门票:免门票
每日上午10:00有志愿讲解,参观需携带本人身份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