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题材电影《第二十条》春节档全国热映,艺术地诠释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司法理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最高检微信公众号即日起开设“你评我说·检察官看《第二十条》”专栏,邀请检察人员畅谈观影感受,一起探讨如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努力答好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答卷。
银幕,虽然被深沉的黑色覆盖,却拥有将光明深植人心的神奇力量。
尤其是法律题材电影,这种光明与黑暗的交织更为显著。无论案件的细节如何被黑暗所吞噬,公平和正义的光芒总会破晓而出,它们照亮了法律背后隐藏的人类智慧真理和人性的情感良知,为社会带来了希望与光明。
电影《第二十条》正是这样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以其新颖独特的创意为法律题材电影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并将在法律领域和影视领域留下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拥有22年基层一线经验的检察官,我深感荣幸能够从法律片爱好者的角度,去深入剖析这部独特电影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在以下的文字中,我将从选题维度、人物塑造维度以及故事情节维度来分享我的观感和思考。
选题维度
第一次以“法律自身之美”
为创作出发点
这部电影在选题上便独树一帜,摒弃了传统商业片的常规思路,展现出一种全新的创作视角。
让我们回顾30亿票房+的两部法律题材影片。《孤注一掷》上映时,全民对于电信诈骗的深恶痛绝已达顶峰,影片重点展示了诈骗的方式和危害。《我不是药神》呼应的是每一个老百姓的药品刚需,重点展示法律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当下全民热点+法律故事,最终成为爆款。
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作为沉睡条款被唤醒,即使昆山反杀案等案件曾经轰动全国,但不可否认的是,与电信诈骗案件数、药品刚需人口相比,正当防卫直接关联的人数差距巨大。在热度方面,已经离开热点关注视线。
而且,作为观影的人来说大部分是法律圈外的人,去理解正当防卫条款其实关联每一位公民,还需要一定的法律认知。这无疑加大了观影共情的难度。作为一部极高成本的商业电影,从投资盈利的角度看,这个选题非常具有风险。
这也让我非常好奇整个电影的选题如何产生的?没有一个对于刑法正当防卫、对于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深刻认知,没有极大的勇气担当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没有对于法治的一种情怀,是不可能作出这样的决策。这一点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但是,这个选题在投资角度非常冒险的同时,在法律专业角度又非常的准确。对于正当防卫条款刑法体系乃至在整个中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公民的重要意义,在此就不再赘述。2020年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切实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做法,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简单的几句话,字字如山,句句似海,凝聚了多少案件中当事人的命运和悲喜。一旦深入其中,观者就会关心这一可能涉及自己的命题。
简而言之,正当防卫无疑是法律条文中最能彰显法律之美的瑰宝之一。它所蕴含的戏剧冲突、不确定性、对抗的激烈程度以及价值选择的多样性,无一不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法律,这一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天理良知,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美感。
从《失控陪审团》中揭露的美国陪审团民主制度的幕后操控,到《守法公民》所揭示的英美法系中控辩交易的副作用——检察官胜诉率与案件风险承担的扭曲变异,再到《熔炉》中对韩国福利机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深刻剖析,这些影视作品都以触及心灵的选题展现了法律的厚重与深刻。它们不仅让观众在娱乐中感受到法律的力量,更引导人们深思法律背后所蕴含的人类智慧和道德良知。
实践已经证明了,以前某些作品的单纯制造悬念情节翻转,或者碰瓷热点案件炮制噱头,已经不能满足当下观众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另辟蹊径,这部作品开始了对于法律内核中蕴含的人性、自由、平等进行了真正的探索,发掘法律本身的深度理解和把握,发现法律之美,感悟法律之美,享受法律之美,唤醒观众的真善美的共鸣,可以让创作根基更为扎实,让作品具备更强的爆发力、感染力。这也带给我们电影创作者提出了问题:还有多少可以作为创作源头的宝藏法条等待去发掘?
人物维度
第一次让检察官“不完美”很自然
关于人物塑造,银幕上现实主义题材中的检察官乃至司法人员角色长期存在一个痛点:过于完美主义。为了更具体地阐述这一点,我回顾了自己近十几年观看的、对法律题材电影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并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当然,这份列表是基于微信查询的结果,可能并不完全准确,但足以作为参考。
1.法律人员作为主角的电影
2.法律人员作为配角的电影
首先,我们来看那些以法律人员作为主角的电影。在这些影片中,主角通常是公安或检察官等司法人员,他们扮演着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角色。然而,这些角色往往被塑造得过于高大全,缺乏真实感,成为了剧情发展的工具人。
其次,我们再看那些以法律人员作为配角的电影。在这些影片中,法律人员虽然也是重要的角色,但他们的作用往往是为了衬托其他主角,或者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而存在的。这些角色虽然可能更加真实,但他们的存在感和影响力相对较小。
一个直观的感受是,不论是公安还是检察官等作为主角的电影,其票房往往没有当事人作为主角的电影好。这在《我不是药神》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原型案件的最终处理中检察机关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影片却更愿意讲述小人物推动医药管理改革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更容易打动观众。
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正如韩明的饰演者雷佳音自己在采访里谈到的,在体验真实检察官生活中发现,真实的检察官确实具有一种距离感。自己95%都是按照一个普通人去演,只有最后的听证会上是按照真实的检察官去演。作为一名检察官,笔者不得不承认,检察官通过多年的法律训练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确实和其他行业的气质和说话做事的方法上有区别,没有那么接地气。
因此,对于检察官角色的塑造能否“不完美”?能否“不完美”得很自然?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本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几乎所有的检察官角色都被塑造得不那么完美。
虽然最高检影视中心作为联合出品方,检察机关应该给了足够大的创作空间,但是本片中,几乎所有的检察官群像都不完美。
主角韩明最为明显,为了孩子读书而挂职,在妻子面前唯唯诺诺,孩子耍横束手无策,按摩椅的免费试用,中年困境家庭和工作的平衡等等细节,让韩明既是检察官,更是父亲、妹夫、前任、行政违法人的丈夫等身份,成为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工具人或者符号。甚至在工作能力上,将韩明对张贵生案的处理上成为一个教训事件。这为韩明最后的转变、爆发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极大的戏剧张力。
王检(于和伟饰演)、田副检察长(王骁饰演)以旧有案例作为办案的金科玉律的错误思维。吕玲玲(高叶饰演)作为韩明的同学,韩明的孩子都是高中了,吕玲玲仍旧单身,这样的人设在现实中比比皆是似曾相识,特别生活。而且将角色塑造成对于工作特别的执着,甚至不惜和领导唱反调,不善于和对口单位打交道。
所有检察官角色,更强调普通人的一面,反而为剧情的推动提供了冲突动力。韩明的挂职转正的小心思,在遭遇检察长副检察长的求稳思维,再受到吕玲玲的坚持执着后,在孩子的诘问下,做出了自己的抉择,同时也让观众代入共同做出了抉择。说实话,我喜欢这种检察官的角色。
本片突破了以往模式,为检察官角色精心设计的“不完美”,不仅让角色更真实可信印象深刻,而且为角色的成长、剧情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它打破了以往的模式,树立了创作此类角色的标杆。我相信这样的塑造方式将会对未来的法律题材电影产生积极的影响。
故事维度
第一次“不那么正式”讲检察故事
“不那么正式”并非指随意散漫,而是指在法律专业性的基础上,表现形式灵活多变,巧妙地融入多种戏剧元素,呈现出一种既严谨又不失活泼的艺术风格。
法律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细节之处无比精细。相较于一些罪案片中检察官卧底取证、法庭上来回踱步等脱离现实的创意,本片在三个案件的处理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台词都严格遵循法律专业标准,无可挑剔。这背后得益于一支优秀的公诉人顾问团队提供的专业支持,更得益于创作团队对专业精神和法律尊严的深深敬意。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并未选择检察委员会等内部会议的对抗作为剧情高潮,而是将焦点放在了公众听证会上,让剧情在面对听证员的质疑和上级的主持中逐渐升温,形成了扣人心弦的艺术冲突。这一处理方式不仅展示了法律框架内同样可以编织出精彩纷呈的故事,更为罪案片创作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方向。
正当防卫作为本片的主题,在传统的故事构建中往往以令人心碎的开端作为切入点,呈现出检察官拯救众生的冷峻风格。然而,张艺谋导演却为这一题材注入了喜剧元素,让人不禁好奇:这样的尝试能否成功?
随着雷佳音和马丽之间拌嘴戏的展开,很快让我打消了顾虑,观众很快便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场景有些吵闹,但正是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家庭琐碎与赵丽颖饰演的哑女一家所呈现的破碎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着剧情从喜剧逐渐过渡到正剧甚至悲剧,观众的情感也在不经意间被深深牵动。这正是“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的最好诠释。
除了喜剧元素外,本片还罕见地融入了职场戏元素。这是我第一次在检察官主角的影视片中看到如此多的职场戏元素。在真实案件处理过程中,简单的一句“依法办事”并不能涵盖所有情况。实际上,法律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由裁量权和各种突发情况。本片难能可贵地设计了几个情节,真实展现了法律人在职场中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韩明在处理案件时面临着风险,可能影响到自己的挂职能否转正;当单位领导与直管领导意见分歧时,他该如何抉择;当会议主持人是单位领导时,他是否敢于公开发表相反意见。这些情节不仅为角色塑造提供了丰富的背景和情感动机,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法律行业的职场环境和竞争压力。
“不那么正式”的故事构建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正剧故事构建,具有独特的功能性。它不仅能够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了解法律行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还能在法律片的苦情套路之外探索出更多的表现方式。本片的尝试已经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也为未来的法律题材影视作品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总而言之,《第二十条》在选题、人物塑造以及故事情节三个维度上均展现出了重量级的创新与突破,堪称国产法律题材电影中的佼佼者。这部电影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视角,更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将会愈发闪耀出它独特的光芒,成为一部经得住时光考验、影响深远的里程碑之作。
喜欢很多台词,直白而深刻,共勉。
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所有正确的事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作者系四川省犍为县检察院检察长杨坤)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