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生人口塌陷!再不出手挽救下滑的生育意愿,人口危矣

0
分享至

最近几年,我国出生人口肉眼可见的下滑,2023年我国新生儿数量已经下降至2016年的一半左右,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我国适龄人群对生育的态度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而从人口红利的角度来看,新生儿的下滑,必然会导致劳动力不足、社会公共开支加重、养老难等大问题。

所以,我们的宏观态度也对人口发生了转变,从过去的“不让生”,到今天的催生。

但生娃这件事,最终还是关乎到个人、关乎家庭的大事,单纯的催生当然不会起到特别好的作用,毕竟对一个家庭来说,生娃本质上还是要算经济账的,换言之,养一个娃花费的费用,能不能抵消这个娃带给我的回报?

这个问题,在今天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过去养娃,是添一双筷子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老大的衣服老二穿,这也是很正常的操作;但今天不同了,今天是一个竞争加剧的时代,一个孩子出生就会陷入到竞争二字当中,从上幼儿园开始,竞争就已经无处不在。

在这样的理念下,生娃的成本和责任,也比过去高了不止一个量级。

那么养一个娃,到底要花多少钱?

育娲人口智库2月21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就给出了答案,在国内,养育孩子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可以说高到了全球第一,而且女性在养育孩子方面付出也很大,大到让她们深感力不从心。

这份题为《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的报告显示,在我国,养育一个孩子至18岁的成本与人均GDP之比约为6.3倍,远高于澳大利亚的2.08倍、法国的2.24倍、美国的4.11倍、日本的4.26倍。

除此之外,我国女性也往往承担着养育孩子的特殊负担。该报告说,为了养育孩子,女性有薪工作时间和工资水平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女性受到的影响要比男性大得多。

最后该报告认为,由于国内当前的社会环境对女性的生育不友好,因此女性生育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太高。”

该份报告是我们熟知的企业家里最会研究人口的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及其研究团队共同撰写的。

除了养育成本特别高之外,还有一个机会成本,也是特别高。

根据该报告,我国照顾0-4岁的母亲一般会减少2106个工作小时,这段时间面临的工资损失估计为6.3万元人民币。

除此之外,生育孩子还将导致女性工资下降12-17%,对于一名0-6岁的孩子母亲来说,休闲时间将减少12.6个小时,而对于有两个孩子的母亲来说,个人休闲时间将减少14个小时。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如此之低,“史上最低”的生育意愿,一部分原因是养娃成本太高,女性牺牲太多,还有另一部分原因就是,对女性自身来说,他们牺牲的不仅仅是个人时间,还有个人收入以及对事业上的追求。

还报告还强调,国家层面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尽快降低生育成本,例如提供现金和税收补贴、改善儿童保育措施、实行平等的产假和陪产假、引进外国保姆、允许灵活工作并赋予单身女性和已婚女性相同的生育权利。

以上这些措施如果全部实现,那么可以增加多少新生儿呢?

和很多人乐观估计的不同,该报告说,这些措施综合起来可以增加新生儿约300万。

这是今天人口生育的最大危机,没有之一。如果以上这些措施综合起来,加上我国14亿的人口基数,都无法增加特别多的新生人口的话,那么这个问题,或许已经隐隐有演变成大问题的趋势。

我国的人口危机,一方面是体现在老龄化加剧,另一方面就是体现在新生儿不足。

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平均理想子女数目都高于两个,而经过调查发现,我国的平均理想子女数目是低于两个的。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为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双双创下七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而从历史上来看,我国出生人口从2017年开始持续下降,到2023年出生人口已经是连续第七年下降,2023年出生人口更是只有2016年的一半,这用出生人口塌陷来形容现在的人口形势一点也不夸张。

看起来,人口的问题和普通人无关痛痒,毕竟总人口的增或减,并不会在眼下直接关乎到个人的利益,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今天喊催生,效果并没有特别好了。

所以,我们更应该拿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把新生人口和个人利益捆绑起来,用现金、税收和更多的福利,去鼓舞家庭生育,提振人们在今天本就不多的生育意愿。

这个问题,不仅仅最终关乎到我们个人,同时也关乎到整个经济体、关乎整个老龄化社会,更是关乎我们整个民族的大问题。

2023年,我国综合生育率仅有1.0左右,不仅低于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甚至比严重少子老龄化的日本还低不少。

生育成本过高,是影响育龄家庭生育意愿的最重要的负面因素之一。如果当前的超低生育率不能改善,我国的人口将迅速下降,老龄化也将持续加快,这将对我国政体的创新和国家实力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挽救人口危机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时刻。

这里的刻不容缓,不是对个人而言,也不是对家庭而言,是对相关的决策部门来说,应该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去补贴、去刺激、去奖励给现在还愿意生育的人。

这笔钱拿出来,一定不会亏,反过来,这笔钱拿的越晚,刺激的越晚,我们的整个社会的总效益,一定是亏的。

根据育娲人口智库的报告,抚养一个孩子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平均成本为68万元,68万元是一个什么概念?

许多家庭一年的年薪都达不到10万元,除开生活成本和住房成本之外,还需要额外负担一个孩子,如果家里有两个娃,那么这无形之中,成本就会翻倍增长。

很多时候,今天的一些结果,往往是过去种下的因。

现在,其实到了该做出反思的时候了。

反思什么?

反思我们自市场经济以来,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不仅仅吃得饱,而且也吃得好,很多人甚至也实现了基本的肉类自由,至少猪肉自由,但在一些其他方面,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生娃为例,二十年前三十年前,那时候很多人渴望多生,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乃至养儿防老的观念都在发挥作用,但那时候由于对人口的认知不清醒,许多家庭生一个二胎,几乎是被罚到“家底都没了”。

到今天,我们的房价收入比全球前列,且由于住房是结婚前的必备这一习俗,也让我们的年轻人无形之中承担了很大的压力。

但不仅仅是住房,我们的生育成本也是排在全球前列,年轻人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主体,本来是未来的象征,是创新和开拓的代表群体,但现在却被这两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

生育成本高,这其中就包括怀孕到分娩,也包括养育和教育,其中生娃的成本很低,但养育和教育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另外在养育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计算母亲为此付出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等等。

这些统筹来看,其代价都是非常高昂的。

很多人戏谑,几十年前的标语,在今天反倒是照进现实了,成为了许多年轻人心照不宣的对生育的看法,这背后我们有必要搞清楚的是,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的生育成本和住房成本一下子跃居到了全球前列?

这是一个好问题,但我可能给不出好答案。

只能说,有因必有果,今时今日的高昂生育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是过去的因。

以“计划生育”为例,在只生一个好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家庭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需求依然在,于是乎主动生男反倒成了一个主观选择。

这带来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那就是在相亲市场上,女少男多,这进一步抬高了“丈母娘”的话语权,丈母娘说要房,需求就会旺盛,房价就会应声上涨,丈母娘说要车,那么买车的人就会大大增加。

至于生育成本,这一定程度上又和教育相关。

例如,过去没有户口的人无法在城市里读书,后来允许民办教育普及,才慢慢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民办教育的收费显然和公立学校是不同的,没有补贴,自负盈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间接造成了不公的现象。

有房的人能读便宜的公立学校,没房没户口的人,反而还缴纳昂贵的学费,去读成本更高的民办学校。

而一些特别好的学校,则是家长们花费重金挤破脑袋也想进去的。

在望子成龙的压力之下,家长们也更愿意为了孩子花费重金补习,上更好的学校,只为了将来出人头地。

这些,都是因,也一步步酿成了今日的果。

到现在,随着人口的不断塌陷,我想也到了不得不出手的地步,退一万步讲,哪怕今天不出手,那么明天总要出手。

以今时今日的人口形势来看,我们不太可能指望人口能够自动修复,人们的生育意愿能够自动提高,在没有大规模的刺激措施之前,人口的生育意愿,只会一步步继续塌陷。

而刺激人口生育,拿出重金补贴和扶持,有百利而无一害。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柯洁道心重聚,九冠王满血复活,卞相壹道心破碎,比赛狂输40目

柯洁道心重聚,九冠王满血复活,卞相壹道心破碎,比赛狂输40目

月满大江流
2025-02-18 14:04:18
天塌了!男子春节把车忘在商场停车场,费用高达45924,网友支招

天塌了!男子春节把车忘在商场停车场,费用高达45924,网友支招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02-17 23:21:56
国家外汇局:1月银行结汇13040亿元人民币,售汇16288亿元人民币

国家外汇局:1月银行结汇13040亿元人民币,售汇16288亿元人民币

澎湃新闻
2025-02-18 17:37:16
关于台海,又来两板斧,可惜……

关于台海,又来两板斧,可惜……

新民周刊
2025-02-18 09:08:38
油价一夜突变!今天2月18日调整后,全国加油站92、95汽油最新售价

油价一夜突变!今天2月18日调整后,全国加油站92、95汽油最新售价

沙雕小琳琳
2025-02-18 06:46:56
公开的秘密!陈晓陈妍希官宣离婚!卓伟曾内涵孩子不是陈晓亲生的

公开的秘密!陈晓陈妍希官宣离婚!卓伟曾内涵孩子不是陈晓亲生的

乌娱子酱
2025-02-18 13:43:12
彻底摊牌!3国宣布出兵,要和中方斗到底?解放军不再好言相劝

彻底摊牌!3国宣布出兵,要和中方斗到底?解放军不再好言相劝

君君文谈
2025-02-17 18:24:59
新合同周薪50万镑!太阳报:哈兰德购入20万镑的保时捷911 GT3

新合同周薪50万镑!太阳报:哈兰德购入20万镑的保时捷911 GT3

直播吧
2025-02-18 11:26:34
被网暴4年后,“大衣哥”朱之文决定起诉网暴者

被网暴4年后,“大衣哥”朱之文决定起诉网暴者

大风新闻
2025-02-18 10:12:16
台海激烈对峙!加拿大渥战舰上演耻辱一幕,22架中方战机呼啸飞过

台海激烈对峙!加拿大渥战舰上演耻辱一幕,22架中方战机呼啸飞过

橘色密码
2025-02-17 15:40:33
王思聪带小女友香港旅行,一起吃路边摊,街头紧抱懒懒等车好恩爱

王思聪带小女友香港旅行,一起吃路边摊,街头紧抱懒懒等车好恩爱

娱乐圈圈圆
2025-02-18 11:20:51
于和伟:3岁丧父,吃姐姐奶水长大,成名后为8个哥哥姐姐买房!

于和伟:3岁丧父,吃姐姐奶水长大,成名后为8个哥哥姐姐买房!

牛牛叨史
2025-02-16 19:41:51
东京民居天花板突伸出一只手,吓坏住户,专家警告:千万别靠近。

东京民居天花板突伸出一只手,吓坏住户,专家警告:千万别靠近。

环球趣闻分享
2025-02-18 14:30:03
56岁港星吴倩莲罕见露面,满头白发显清瘦,扎辫子气质状态佳

56岁港星吴倩莲罕见露面,满头白发显清瘦,扎辫子气质状态佳

素素娱乐
2025-02-18 10:25:09
杜兰特建议取消全明星周末!官方考虑增设单挑赛+扣篮赛引入球星

杜兰特建议取消全明星周末!官方考虑增设单挑赛+扣篮赛引入球星

罗说NBA
2025-02-18 05:54:04
50岁工地施工大叔自述:我与情人在一起七八年,妻子一直没有发现

50岁工地施工大叔自述:我与情人在一起七八年,妻子一直没有发现

施工员小天哥
2025-02-17 19:12:14
太震撼了!梁文锋携DeepSeek团队丢出注意力新机制重磅论文,网友:这才是真正的OpenAI

太震撼了!梁文锋携DeepSeek团队丢出注意力新机制重磅论文,网友:这才是真正的OpenAI

AI寒武纪
2025-02-18 17:34:15
成都金牛区快递停运?官方回复:土桥片区三家快递共配公司经营不善造成异常

成都金牛区快递停运?官方回复:土桥片区三家快递共配公司经营不善造成异常

封面新闻
2025-02-18 18:15:04
《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上映21天内地票房降温

《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上映21天内地票房降温

南方都市报
2025-02-18 20:16:13
1-2!U20国足被澳大利亚“打懵”,2分钟丢2球,替补阵容没主心骨

1-2!U20国足被澳大利亚“打懵”,2分钟丢2球,替补阵容没主心骨

汪星人哟
2025-02-18 20:02:59
2025-02-18 20:48:49
罗sir财话 incentive-icons
罗sir财话
新青年的职场内参。
3326文章数 119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佛山刷新纪录!2月龄婴儿成功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头条要闻

网红顾茜茜回应"日入30万":是团队的税前收入

头条要闻

网红顾茜茜回应"日入30万":是团队的税前收入

体育要闻

曾遭遇两年欠薪,国足最新归化球员是他?

娱乐要闻

陈晓与陈妍希宣布离婚:今后各自安好

财经要闻

最高层级座谈会,谁晋级,谁缺席了

科技要闻

马斯克发布"最聪明AI":号称碾压DeepSeekV3

汽车要闻

两种电池可选 小米YU7最大续航820km

态度原创

房产
亲子
旅游
时尚
手机

房产要闻

劲爆!一大批亿级资产,开始疯狂大甩卖!

亲子要闻

宝宝睡醒后就翘着腿,欣赏自己肥美的小腿 网友:怎么能这么可爱呀

旅游要闻

当南方热衷造雪

从被嘲五音不全到舞台女王,张韶涵缘何此时落幕?

手机要闻

背刺老用户!iPhone 17系列外观大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