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厘米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发现这几年大家都有一个普遍的感受:
太累了。
这种累最具象的一个表现就是:每天除了必须要做的事外,啥也不想干。
朋友花花就是如此,她家现在沙发上还扔着去年冬天的羽绒服。
因为一直没送干洗,又不好脏着收起来,就放了大半年。
这种小事还不算太影响生活。
最让她焦虑的是,她一直想利用业余时间去做自媒体,为以后转行做准备。
但却迟迟没有开始。
并不是没时间学,而是她每天下班回家后,就仿佛被抽干了力气。
累到只想躺在床上玩手机,就连洗澡也要拖很久。
时间久了,她对自己特别失望,觉得日子一团糟,甚至怀疑自己抑郁了。
不止花花,这种无法缓解的疲惫和对生活的倦怠感,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如何改变这种状态,重新恢复活力?
图源:pexels
01
啥也不想干
可能是“心理效能”耗竭了
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
即使当天的工作不算忙,下班后也觉得很累;
收藏夹里放了很多想看的书和电影,但打开后坚持不了几分钟就去刷短视频了;
觉得自己特别低能量,很羡慕那些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
不是身体不好,不是自甘堕落,就是单纯地容易觉得累、提不起劲来。
而且,这种累并不能通过睡觉得到缓解,往往睡醒后,疲惫感依然存在。
这种时候,我们总觉得是工作太累,或者归咎于自己“懒、拖延、行动力差”,但真正的原因可能并非如此。
咨询师崔庆龙曾经在微博发起过一个提问:你有多久没有体验过那种一觉醒来,充满着活力和期待完成一天事务的感觉?
这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崔庆龙指出,“倦怠感”已经成为了整个时代的神经症。背后的原因是:个体的心理效能耗竭了。
图源:pexels
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心理能量”,他在心理动力学理论中指出,“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动力,它推动一个人去完成各项心理活动。
崔庆龙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了“心理效能”的概念,他认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活动都需要消耗心理效能。
当心理效能太低时,人就会没有动力去做事,陷入“虚弱”状态。
一旦心理效能耗竭,有些人可能连“洗把脸”这种小事都觉得困难。
02
心理效能
是如何耗竭的?
我想起一个来访者莉莉的故事。
她已经无业在家两年了。
两年前她就职于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工作很充实,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地做。
她很努力,薪水和职位也一直在涨。
所以即使经常加班到深夜,她也干劲十足,成就感满满。
直到一次体检,她的身体里发现了一个结节,需要做手术,静养一段时间。
莉莉想着刚好趁机休息一下,于是辞了职。
结果身体恢复好后,她发现自己完全不想去投简历面试,于是一拖再拖,就这样过了两年。
她很不理解,明明自己之前是一个充满上进心的人,为啥突然会失去动力,变得这么懒呢?
图源:pexels
对此,崔庆龙在心理效能理论中指出:一个人想要维持活力感,就必须保证心理效能的“可持续性”。
他把人的心理效能系统比做手机电池:一边充电一边放电是最好的方式,而把手机电量用完后再充满,对电池的损害会很大。
人也是一样。莉莉的“工作狂”模式在短时间内用完了所有的心理效能,她就像是自动关机的手机,想要重启,就得按着开机键等待好长一段时间。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工作后会突然失去活力。
我想起朋友花花在读大学时的状态。
那时的她和现在不一样,除了上课外,还报名参加了好多社团、兴趣活动。
每天都精力满满,朝气蓬勃。
毕业后她顺利进了现在的单位,工作量不大,但是人际关系非常复杂。
连续两次“莫名其妙就得罪了某个同事”后,花花开始变得如履薄冰,在单位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说错话。
正是这些情绪劳动,耗尽了她的心理效能,导致她下班回家后,能做进去的只有刷短视频这种不需要费力的娱乐活动。
而这,进一步加剧了她的心理效能耗竭。
图源:pexels
崔庆龙指出,在心理效能下降的过程中,人因为心理虚弱,特别容易想要去做一些不费力的事。
短视频、快餐游戏这类型娱乐活动恰好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但是,这个过程并不能恢复心理效能。
相反,它会让人持续维持在一个低效能的状态。
就像在用一根接触不良的线充电,只能维持生存,但怎么都开不了机。
在低效能状态下,人做其他的事情(比如上班)就需要耗费更多的心理效能。
最终进入一种恶性循环,陷入心理耗竭。
这时你会发现,普通的休息、放松、睡觉已经不能帮助你恢复活力。
因为你的心理效能系统已经入不敷出,失调了。
图源:pexels
03
摆脱倦怠
需要重置“心理效能”
值得庆幸的是,即使心理效能耗竭了,也并非无法恢复。
向朋友倾诉的花花、主动寻找心理咨询师的莉莉,都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状态,并希望做出改变。
觉察,永远是改变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维持心理效能的“可持续性”。
崔庆龙认为,决定一个人从心理效能耗竭的状态中走出来的,是ta的心理张力。
这个张力由两方面决定:我们如何放电以及如何充电。
1.合理分配心理效能
心理效能从下降到耗竭有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就是个体会陷入一些“低获得水平”的心理活动中。
举个例子,如果把“读书”需要的能力水平计作10,那么“刷短视频”需要的能力水平只需要1。 那么,当一个人在因为“读书”导致心理效能很低的时候,发现刷短视频如此轻松。 这种强烈的对比感,会让ta更容易去做那件简单的事。 而重复做这件事,将会巩固ta体会到的虚弱感,让ta更快地进入心理耗竭。
因此,你需要关注那些心理效能急剧下降的时间点。
当你觉察到这个时刻后,你要做的,就是阻止自己去做那些完全不需要费力的事。
还是以刷短视频举例,如果你想控制自己下班回家后不要一直刷短视频,你要做的不是强迫自己去做“读书”这种高难度的事。
相反,你可以找一些能力水平稍微高一点,但消耗的心理效能不是特别多的小事。
比如做模拟经营类游戏、听播客、冥想、泡茶......
最好是身边唾手可得的、开始成本很低的事。
图源:pexels
通过做这些事情,你的心理才能恢复到一个有弹性的状态。
这时,你才能准备好去迎接其他的挑战,或是得到真正的、不带厌恶感的放松。
2.主动产出新的心理效能
崔庆龙指出,人的心理效能不能通过“节省”来保全。
相反,个体需要不断地去产生新的心理效能,才能保证不陷入心理耗竭。
他认为,决定我们整体活力水平的,是一些高级心理活动的唤起。
比如胜任、价值、沉浸、创造、平静、愉悦、专注等。
这也就是花花为什么在大学时能保持活力感的原因,她的兴趣爱好、社团活动、人际交往带给她价值感,让她体验到了效能感。
同时,这种活动必须在一个恰当且连续的区间。
就像莉莉,虽然她在工作中发挥了创造性,体会到了效能感。但却因为工作强度过大, 同样失去了心理张力。
所以,相比上一步来说,这一步要做的,是去挑战难度更高,但能带来更多满足感的事情。
你可以回想过往的经历,寻找那些做过后能让你获得满足感和充实感的事情。
同时注意不要负荷过多,因为人不可能突然从耗竭转变成活力四射的状态。
慢慢来,别给自己设定太严苛的标准。
允许自己偶尔退行回原来的状态,但始终鼓励自己再往前走一步。
图源:pexels
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批判那些下班后就躺平摆烂的生活状态。
相反,在 “倦怠感”已经成为时代病的当下,你可以选择任何方式去对抗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
但是,如果这种倦怠带来的不是放松,而是更持续的空虚和麻木时,我们也需要问问自己:
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或许,活力感的匮乏正是在提醒我们:
是时候,为你真正想过的生活努力了。
上半年,由中科院心理所颁发证书的心理咨询师考试报名马上就要开始了。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那么这张证书将是很有含金量的“行业通行书”。
只要你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报名:
国家承认的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心理学、医学、教育学中级以上职称
毕业前1年的大专/本科在校生
扫码咨询课程详情
为了让更多人体验到心理咨询的作用,并且通过心理咨询获得帮助, 壹点灵针对新用户不定期推出心理咨询计划。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详情 ↓,同时可以详细了解心理咨询师报考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