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iPhone式创新,回归AI。
文/每日资本论
全球时尚科技的发烧友们或许都很沮丧,顶着一苹果标,开着外观科幻的“苹果汽车”梦想破灭了。
2月28日,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公司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告诉员工,在计划了近十年、耗资数十亿美元的雄心勃勃的项目之后,它已经取消了发布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电动汽车的计划。参与该汽车项目的近 2000 名员工将被调往不同岗位,包括苹果公司的人工智能部门。
消息震惊业界。要知道,苹果造车已经历时10年,耗资数十亿美元,在耗费如此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下,说放弃就放弃,不得不说这确实需要非凡的勇气。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 X(前身为 Twitter)上,用敬礼表情符号和香烟表情符号回应了这一消息。小米创始人雷军称:“看到这个新闻,非常震惊!”
当然,也不乏有人对于苹果放弃造车有嘲讽其出力不讨好的,也有笑话苹果创新力在乔布斯去世之后已经失去了神奇力等等。但这些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从商业角度来说,大公司的动作往往就是业界的风向标,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行业的投资决策。
那么,苹果放弃造成到底有没有错?
毫无疑问,耗时10年,投入数十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放弃一个当年雄心勃勃的项目,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苹果的投资失误。
公开资料显示,苹果从2014年开始启动造车“Titan”计划,而后发挥“钞能力”重金从谷歌、奔驰、特斯拉等公司挖角,组建了一支拥有硅谷+汽车产业基因的核心团队。截至2019年末,苹果从特斯拉挖走了超过300人。
但苹果在造车路线和方向上反复摇摆,也迟迟没有合作对象和形式落地,导致参与Titan计划的高管大量出走,项目也几度停滞。比如,福特汽车公司前高管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的离开是其中颇为重要的一次,随后该项目被移交至威廉姆斯和林奇手中。 另一位核心成员诺沃特尼(Novotney),他在苹果拥有近25年工作经历,但2024年1月,他加入了美国造车新势力RIVIAN。
这些显然是苹果在造车项目上的败笔,说苹果造车失败毫无错误。
但硬币都有另一面。苹果取消造成的背面恰恰是容易被世人所忽视的——大公司的厉害之处。
不得不羡慕苹果公司的财大气粗。投了数十亿美元,说放弃就真的放弃了。放眼国内企业,敢在如此巨额投入下放弃一个还在朝阳赛道的项目……哦,还没有。
严谨是另外一个重要特点。苹果虽然取消了造车项目,但苹果其实也取得了非常多的专利。根据Patently Apple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以来,苹果已经公开了250多项与智能汽车相关的专利,专利内容覆盖自动驾驶技术及相关传感器、激光雷达、投影仪系统、底盘和车身相关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导航、电池管理、V2X车辆间通信等方面。
再取得如此多专利情况下放弃,毫无疑问是对项目进行了全方位的研判之下得出的结果。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当年诺基亚的工程师为了捕捉到手在冰面上滑动的轨迹,从而研究触摸屏,为此买了一块一吨重的冰片并切成50里面长的冰片来滑动研究。
要知道,那个年代,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触摸屏这三个字。但这种超严谨的工作方法,也是后来被媒体口诛笔伐其被时代淘汰的败笔之一。
最关键还是对市场方向的研判。
谁都明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对完善的今天,造电动汽车的门槛实际并不高,否则国内也不会出现各种跨界造车的案例了。换言之,以苹果强大的产业链号召力,以及在科技领域的丰富经验,其要推出一款电动汽车或者说时尚的电动汽车,并非难事。
但全球只有一家苹果公司,只有一家用iOS系统的苹果。它是全球科技公司的引领者和风向标,苹果公司若不能继续这种引领,那么它将很快变得平庸。在科技领域变成一家平庸的公司,也就意味着苹果的时代结束。这当然不是苹果公司愿意看到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钻夹认为,苹果公司放弃电动汽车项目的原因是汽车的供应链管理太复杂,且是重资产模式,以及美国充电桩稀缺、特斯拉已经拉开降价战等。但以上这些原因,苹果在乎吗?
手机的供应链难道不复杂,难道就是轻资产?苹果的市场难道仅限于美国?要知道,苹果最大的市场反而是中国市场。至于降价,更是好笑。对于苹果来说,根本不存在这种顾虑。既然引领还惧降价吗?
那么,最核心的原因也就呼之欲出——苹果拿不出电动汽车界的“王炸”。
这也很正常。对于创新产品,研发资金固然很重要,但并不是谁家越土豪,就能研发出创新的产品,尤其是引领业界的产品。
苹果在AR眼镜这个大热门的赛道也做了如同电动汽车一样的选择。2012年,谷歌推出了全球第一款AR眼镜之后,虽然谷歌未在该项目上取得巨大成功。但AR眼镜快速成为全球企业界的热门赛道。
但“果粉”们应该记得,2023年1月,彭博社报道称,苹果计划在其第一个混合现实项目(一款将于今年首次亮相的高端头显)推出后,发布一套轻型增强现实(AR)眼镜,已经从2023年推迟到2025年,现在无限期搁置,原因是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技术挑战”。
道理与造车一样——缺少iPhone式创新。
更为重要的是,自打2022年11月30日Open AI公司发布Chat GPT之后,大模型时代的到来已经被全球公认。而且谁都知道在这个新赛道,谁都可以成为王者,谁都有机会打败传统的王者。
面对AI对整个电子消费行业的重塑,自从2010年推出iPad这样的“王炸”以后,苹果至今仍站在乔布斯的肩膀上吃着当年的红利。这也迫使苹果不得不在此时放弃造车,全力在AI时代保住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王座。
如果能赢得大模型赛道的前排位置,再重启造车也并非难事。毕竟,电动汽车的上半场玩的是电气化,下半场就看人工智能。
最后问一句,你知道国内有哪家企业能够在狂砸数十亿美元,耗时十年,然后果断放弃的吗?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码字不易,若您手机还有电,请帮忙点赞、转发。非常感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