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海内外具有极高影响力的钢琴大师,以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主要创作者和首演者,53年来,殷承宗带着这部作品走遍世界,演奏上千场,堪称传奇。
2月29日晚,国家大剧院2023国际钢琴系列音乐会再度迎来钢琴泰斗殷承宗。此次到访,他将携厦门爱乐乐团及青年指挥家尹炯杰,为北京观众带来一场重量级钢琴协奏音乐会。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黄河》等作品都将再度奏响,展现这位艺术常青树永远年轻的艺术生命力。这也是时隔九年,殷承宗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再度奏响钢琴协奏曲《黄河》。
在殷承宗看来,《黄河》这部作品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虽然年逾八旬,但殷承宗仍旧不断寻求突破,对《黄河》这首老作品保持着无限的新激情。演出前晚,殷承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现在仍然会对《黄河》不断进行调整,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人生不可能是完美的,我尽量少带遗憾走,这些东西都是在很多苦难当中总结出来的,很宝贵,希望能把它留下来给大家。”
“《黄河》就像是我人生的写照”
创作于上世纪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根据《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来。钢琴家殷承宗作为该作品的主创之一、首演者以及演出次数最多者,早已成为《黄河》的“代言人”。在殷承宗看来,这部他演奏了大半辈子的作品就像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我第一次听到《黄河》是1950年抗美援朝的时候,总政歌舞团带着《黄河大合唱》到鼓浪屿的体育场去演出,当时我还是小学生,第一次听到这首作品,非常震撼。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中,《黄河》给了大家很多的力量。”回忆起当年事,这位耄耋老人的眼中闪烁着光芒。
1941年出生在厦门鼓浪屿的殷承宗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钢琴家。他7岁开始弹钢琴,自学成才,9岁时即举行了个人独奏会,17岁便在维也纳世界青年节钢琴比赛获第一名,20岁在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获第二名,六十年代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后任北京中央乐团首席钢琴演奏家。1980年,殷承宗并同聂耳、冼星海、马思聪成为了列入《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词典》中仅有的四位中国音乐家之一,被《纽约时报》誉为“中国最优秀的钢琴家”。
在殷承宗的人生道路上,有两句话对他的影响至深,这两句话也都成为了钢琴协奏曲《黄河》创作道路上的“指路明灯”。1963年,殷承宗回到北京,为毛主席演奏了自己创作的钢琴曲《秧歌舞》,毛主席鼓励殷承宗,“你用钢琴来弹中国民族的东西很好,应该多搞一点这样的创作。要多创作民族的音乐,多创作人民大众喜爱的作品。”
“这句话决定了我后来的艺术方向。”这么多年来,毛主席的教诲始终令殷承宗铭记于心。在创作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时候,殷承宗等人先去黄河体验生活。“我们第一站从太原开车到黄河壶口瀑布,然后驴驮着我们一路走到延安。我们当过船夫、拉过纤,这一路听了很多黄河的故事。我们把这些体验都融入到了作品中。”
而另一句对殷承宗影响极大的话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他看来,“要不是能够弹很多钢琴协奏曲,并且在国际上获奖,我当时也写不出钢琴协奏曲《黄河》来。”殷承宗认为,“钢琴虽然是西洋乐器,但还是要用钢琴创作出中国本土作品,而不光是去演奏西方经典。”
“只要我还活着,就希望把这部作品打造得更完美”
随着岁月的沉淀,钢琴协奏曲《黄河》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生命力极强的优秀中国作品,它蕴含着跨越年代的民族情感,化为爱国与民族精神的代表符号。几十年来,殷承宗对《黄河》的理解与演绎也随之发生变化。“虽然那个时候真是很穷,但我们心里一直有这个信念,中国总有一天要站起来。现在看来,以前不断追索的梦想,都已经成为令人自豪的现实。”在殷承宗看来,钢琴协奏曲《黄河》虽然是几十年前创作的作品,但它仍焕发出新时代的意义。“这部作品写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所以在每个时期都给人一种鼓舞和力量。不光是在国内,在国外演出,也都是这样的反响,大家听了都非常兴奋。”
如今,殷承宗每天坚持练琴四五个小时,还坚持锻炼身体。谈及年过八旬还保有如此不凡的体力、脑力和精力,殷承宗说,“越是到我这个年纪,就越要多练,才能保持好状态。我们生长在那个时代有很多遗憾,到现在我才活明白了。人生总不会完美,尽量少带遗憾走,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把这些宝贵的东西留下来给大家。”
钢琴协奏曲《黄河》虽然已经上演了半个多世纪,但殷承宗依然不断改进,对这部作品保持新鲜感和创作激情。钢琴协奏曲《黄河》用了竹笛、琵琶等很多民族乐器,其中还加入了京剧和陕北民歌的部分,其中第四乐章《保卫黄河》还揉入了《东方红》的旋律。据殷承宗介绍,后来,这部作品还在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和《东方红》旋律中加入唢呐。“我们拉纤的时候感受到过,船工号子是很粗犷的,非常有民族的氛围,你拿外国的小号、圆号来吹的话,就不是那种味道了。”此外,此次演出还加入了琵琶和竹笛,“琵琶和竹笛在当时就有,但是后来因为外国乐团演奏,后来把这些东西都拿掉了。我们这次又加了进去。第三乐章竹笛的声音一出来,你就觉得是到了延安,到了宝塔山,那是信天游,非常民族风味的东西。小提琴怎么也出不来这种效果的。在演奏上面,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民族风格的做法。”殷承宗一直不断琢磨、总结,不断改进这部经典作品,他说,“只要我还活着,能进一步就进一步,希望把这部作品打造得更完美。”
“弹琴很苦,你要喜欢就不觉得苦”
除了钢琴协奏曲《黄河》,本场音乐会中,殷承宗还将奏响他最钟爱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以及拉赫玛尼诺夫浪漫动人的《练声曲》和挪威音乐大师格里格的《培尔·金特》选曲。上世纪初,年仅二十多岁的拉氏,在大病初愈后写成了《第二钢琴协奏曲》这部讴歌生命之歌。同样是二十岁,来自中国的殷承宗凭借此曲成为柴赛获奖者,他承袭俄罗斯学派的精髓,用这部治愈之作感动世界万千听众。自此,《拉二》在他7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占据着不可比拟的地位,每场极具意义的演出都能听到此曲的旋律。此次,“80后”钢琴家将携“00后”指挥尹炯杰,再次展现他经过岁月洗礼却从未改变的赤子之心。
“我这次回来的想法,就是想把我的这些东西传授下去,所以在指挥上,我也选择了年轻人。”谈及与“00后”指挥尹炯杰合作,殷承宗说,“疫情期间小尹去厦门演出回不去,就在我家里住了一个礼拜。我不管他听不听,我天天就给他灌输我的这些理念。”
与对年轻指挥家的提携不同,殷承宗对现在的孩子学钢琴却持有保留态度。虽然在钢琴被冷落的年代,殷承宗为普及钢琴做了很多努力。然而到了今天,钢琴变得越来越普及,学琴的人越来越多,殷承宗反而开始“劝退”那些找他学琴的人。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一直在提倡要普及钢琴,因为那个时候群众都不知道什么是钢琴。而现在全世界80%的人都弹钢琴,弹钢琴的都在中国。现在我反而很提倡老人学钢琴,因为弹钢琴你要动脑动手。”而对于琴童学琴,殷承宗却持谨慎态度。“现在来找我的小孩很多,是太多了。大多数孩子都是被逼出来、打出来的。而我其实很反对这种方法。我从小一直在反对声中弹钢琴,没有人支持我,也没有人给我钱,但是我坚持到了现在,因为我喜欢。所以我觉得一定要自己特别喜欢才能坚持下去,因为弹琴很苦,你要喜欢就不觉得苦。”
在殷承宗看来,现在的孩子学琴有很多功力的想法,“我一直说,搞艺术要跟钱挂钩就很难成了。我一辈子就只做这一件事情,为什么我能够坚持到现在,跟功利没有任何关系。我们需要的是热爱音乐的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弓立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