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9
本文字数:4870,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导读:业态老化、供大于求以及业务被电商平台等分流是这些“陈旧式”零售门店逐渐退出市场的主因。
作者 |第一财经 乐琰
从家乐福大量关店、比宜德全线关店再到近期的大润发多家门店关闭,“关店”似乎成为了这几年零售市场的“热词”。
中国零售市场从十多年前的大量扩张,外资品牌圈地开店,到之后华润系、物美系和苏宁系对于TESCO、麦德龙与家乐福等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业务的收购,零售市场一路从“扩张时代”进入了“并购时代”。而到了最近4年左右,由于疫情以及竞争加剧、电商冲击,大批的传统零售实体店进入了“缩水时代”,大量传统大卖场和标准超市关闭,部分品牌甚至消失不见。
在业界看来,整体零售市场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从2023年开始有所复苏,尤其是会员店等高性价比业态是颇有前景的,且增速明显,但传统大卖场、标准超市、百货这类“陈旧式”的业态大量缩水,业态老化、供大于求以及业务被电商平台等分流是这些“陈旧式”零售门店逐渐退出市场的主因。
整体市场回暖,但这些企业仍在亏损
资深零售业分析人士沈军从业20年,这些年他见证了整体市场的变化,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疫情的确对于零售商整体的业绩有所影响,但2023年以来,不少零售商的业绩是有所好转的,我们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报里可以看到这一点。”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约20家零售类上市公司后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零售企业经历了疫情期间的亏损后,在2023年市场回暖后扭亏为盈或业绩增长。
利群股份(601366.SH)预计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800万元到4000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百联股份(600827.SH)公布2023半年度业绩报告称,归母净利润3.3亿元,同比扭亏为盈。银座股份(600858.SH)预计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8亿元~2.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广百股份(002187.SZ)公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称,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000万元~3900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徐家汇(002561. SZ)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00万元~9000万元,同比增长165.59%~267.74%。华联股份(000882.SZ)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0万元~40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王府井(600859.SH)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亿元~7.8亿元,同比增加233.47%~300.17%。
但还有一部分零售企业依然亏损。
永辉超市(601933.SH)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3.4亿元,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亏损19.7亿元。中百集团(000759.SZ)2023年度业绩预告显示,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55亿元~3.63亿元。中央商场(600280.SH)预计2023年年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3亿元到1.95亿元。*ST步高(002251.SZ)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营业收入27亿元-35亿元,上年为86.86亿元,同比下降6成以上,基本每股收益亏损1.57元/股~2.33元/股。ST易购(002024.SZ)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2.5亿元~42.5亿元,2023年公司对家乐福中国业务实施瘦身调整,推进店面关闭调整,带来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闭店产生的赔偿等费用支出金额增加。
第一财经记者进一步梳理了上述主要零售类上市公司亏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新兴消费形式不断兴起,线上线下竞争更加激烈,直播电商、社区团购、即时配送等持续冲击,消费分流严重,大卖场、标准超市等业态的主要消费群体及购物习惯发生较大改变,获客难度加大,客流持续减少,导致这些企业的营业收入下滑。同时公司对亏损门店优化调整也产生闭店损失。当然还有一部分企业具有不小的资金压力。
“陈旧式”零售门店逐步退出
“我做零售业近20年,这几年的竞争加剧很明显。以前大卖场和标准超市基本就可以应对大家的消费需求,但如今随着更多细分业态的出现,大卖场、标准超市以及百货这类比较老化的业态开始变得没有竞争力了。这些‘陈旧式’门店主要的问题在于千篇一律,货品性价比不高,服务质量也一般,一些老店的硬件设施也达不到现在年轻客户群的要求,加上会员店、社区店、生鲜店甚至折扣奥特莱斯等新型、高性价比的竞争对手出现,更是分流了客源。所以我们会看到,一方面很多会员店、生鲜店在加速扩张,一方面传统的大卖场、标准超市以及百货在关店,其实消费者的需求是存在的,但过剩的就是这批传统老店。”从事大型商超采购业务的刘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刘明现在每个月都有压力非常大的采购KPI,他自言以往的标准超市和卖场采购业务基本是相对固定的,采购人员虽然也要开发新商品,但压力不大,企业和消费者的要求也不高。“但现在不行了,你一方面要和电商比拼价格,要采购到更低价的商品,另一方面要与会员店、生鲜店等比拼货物,比如你有没有独家商品?你的商品是不是性价比更高?如果你还拿那些一成不变的老商品去卖,很快消费者就会流失。新品研发也有风险,如果你开发的新品销售不佳,那也是一笔经济损失。”
长期研究消费产业的CIC灼识咨询创始合伙人侯绪超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超市卖场这类老化业态没有做好差异化,加上线上的零售竞争以及会员仓储式业态的挤压,使得超市卖场这类实体店供大于求。
以消费者最关心的生鲜商品来看,以往大家主要集中在菜市场和超市卖场来进行购买,但近几年的客源被严重分流。根据CIC灼识咨询的《中国零售行业理解》报告,前置仓、外卖平台、社区团购、社区店、连锁水果店、传统电商甚至还有会员店等都成为生鲜产品的销售渠道。在业界看来,千篇一律且较难做到高性价比的部分传统超市卖场利润被严重挤压,自然会有一批“陈旧式”门店过剩,继而关店。
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永辉超市、步步高、高鑫零售、联华超市、京东七鲜超市、家乐福、沃尔玛、物美等22家超市企业2020年至少共关闭门店835家,基本集中在传统超市卖场业态;2021年,红旗连锁、联华超市、物美、永辉超市、步步高、京东七鲜超市、沃尔玛、人人乐、中百等20家超市企业至少关闭门店822家,值得注意的是,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14家超市上市企业2021年关闭门店725家,即关闭的门店大多是传统超市。当然,2020年和2021年上述零售企业整体的每年新开店总数量超过了1000家,即市场整体有增长,过剩和关闭的基本集中在传统超市卖场业态,而新增门店大多集中在新零售、会员店和体验式购物中心等具有成长性的业态。
以永辉超市为例,永辉超市门店数量从2019年的1440家逐年收缩,根据公开信息,其目前门店数量为1002家。
就在近期,大润发在江苏镇江、四川德阳、湖南株洲相继传出关店消息。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月至今,至少有13家大润发闭店或宣布闭店,涉及湖南、江苏、湖北、四川等多个省份。对此,大润发方面2月26日对第一财经记者回复称,这是大润发各个区域正常的经营策略调整,闭店和开店都是正常经营动作。关于这几家门店的关闭,一方面是物业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当地的运营策略调整,比如改造升级成M会员店。预计2025财年,高鑫零售将在芜湖、太仓、湖州、平湖等90家大润发门店完成2.0重构。另外,新业态M会员也将在新财年开出5家门店,这些M会员商店均是在大润发门店的基础上改造升级而来。即关闭部分传统大卖场,升级或新开具有前景的会员店。
与此同时,与传统超市卖场命运类似的还有百货。其实百货业态从更早些年已经开始被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等体验式业态替代。近期上海六百关店,在该店附近,经营了30年的上海太平洋百货徐汇店已于2023年8月31日正式闭店。而此前更多的传统百货都在关店缩水。在业内看来,根本原因都是百货这一业态的老化,尤其是这类已经有数十年历史的老百货店,甚至还存在建筑上难以改进的“硬伤”。这些老化的百货店其实就是过剩的供给。
中研研究院的研究信息显示,实体零售业面临产能过剩,部分业态已经偏离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百货商店,定价虚高,生意清淡,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近年来,百货商店是关门较多的零售业态。
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共有19家百货店关门,其中百盛百货关店5家,占比26%,新世界百货关店2家,占比10%,世纪金花、茂业、乐天、远东、广百等均有门店关闭。而2019年全年新开大型百货不到10家。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少有35家百货门店关闭。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全国范围内有21家百货商场停业闭店,其中包括太平洋百货、永旺、百盛、解百、大洋百货、新世界百货等曾经火爆一时的知名百货。
未来之路
“从供给角度来看,电商分流了相当多实体店的生意,这即使老化的实体店加速过剩,同时也使得新型电商平台的商机在加大,而这也是未来零售渠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更多的零售业者应该去重构自己的电商业务。”沈军分析。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国网络零售TOP100报告》显示,2023年网络零售TOP100企业销售额超2.02万亿元,比2022年总体提升13.2%。入榜网络零售TOP100的企业,入榜门槛从去年的2.8亿元以上提升至今年5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网络销售额超过千亿的企业2家,百亿级企业17家,十亿级企业64家,亿元级企业36家。
中研研究院的研究信息显示,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的高速发展,网购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断提高,数据预计,未来5年,网上购物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融合,本地生活各细分赛道还将保持5%-30%的高速增长,总规模有望超过38万亿元。
“所以,大力发展新零售,是一大方向。网络购物的发展可以分几个板块来看,有纯电商,也有线上线下融合。前者除了传统电商平台,其实还有现在直播间的带货操作,抖音和快手等平台其实都在争夺商品销售流量与空间。至于线上线下融合,则不是传统的实体店商品展示,而是要结合前置仓、社区购物、物流配送等一起发展。很多陈旧的超市卖场虽然也有电商业务板块,但是很明显,这类门店的电商不论是商品品类、配送还是价格其实都缺乏吸引力。这与零售企业的后台建设、供应链能力等都有关系。我做过传统超市卖场,也做过新零售,作为一名管理者,同时我还每天在看一线业务的数据,我很清楚传统零售店的短板。未来几年,这类老店一定要在采购、硬件、配送和线上平台多管齐下,否则新一轮洗牌就要轮到这些老店。”刘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从实体店本身来看,向新业态转型也是一大方向。比如关闭后的上海六百,未来计划变身新型购物中心,相关企业目前正积极推进上海六百建筑体拆除及重建工作。沃尔玛、大润发等零售商未来的开店计划中,会员店是重中之重。
在业内看来,会员店的独家商品、定制款爆品非常多,这就给顾客以高性价比的感觉,虽然会员店的商品绝对价格并不低,但由于品质较好,性价比高,于是就有更多年前客人愿意购买,这就使得会员店拥有非常高的坪效,这是业内最为看重的指标之一。
第一财经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通常情况下,一家经营尚可的会员店年营业额是一家传统大卖场年营业额的3~4倍,少数非常火爆的会员店一年销售额甚至可以是一家普通大卖场的9倍。根据部分零售业者反馈,一家正常经营的大卖场一年营业额在1亿~2亿元,即一家正常经营的会员店年销售额至少可达3亿元~4亿元,甚至更高。
“所以,零售市场整体是有潜力的,关键是要懂得转型与发展,去除那些陈旧的过剩业态,将资金与人力投放到具有前景的新型业态上来,并且做好差异化策略,尤其是要符合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侯绪超分析。
(文内刘明为化名)
微信编辑| 雨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