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个星标吧朋友们
不然你都接收不到文景的精彩推送了
2024年1月27日,第二届文景历史写作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东城区美后肆时举办。张向荣凭借《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夺得本届首奖。
春节前,我们回顾了程美宝教授的主题演讲“有话想说”。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十强作者龚静染、吴铮强、张明扬、黄博、张向荣,及初选评委刘勃在主题沙龙部分的精彩演讲。他们以“故事的讲法:历史写作的真实性与文学性”为题展开对话,共同探讨了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如何串联起海量档案素材,以及写作过程中的爽点是什么。
从左至右:龚静染、张明扬、吴铮强、张向荣、黄博、刘勃
故事的讲法
历史写作的真实性与文学性(上)
(以下内容整理自典礼速记)
非虚构历史写作中,
文学性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刘勃:作为此次文景历史写作奖的初评评委,我在阅读最初入选的五十部作品时,感到极其震撼。这些作品实在太不一样了,无论在选题上还是在写法的呈现上,有的是非常规范的博士论文,同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另外还有非常“放纵”的作品。我第一个问题是,文学和历史的关系究竟应该怎么处理?
决选评奖现场
黄博:关于历史写作的真实性和文学性的话题,我想了一个故事。有一年我参加一个很重要的阅卷,有道题是列举并评述宋元时代历史的三本书。有学生回答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我们准备给他打个0分。当我们真的开始去打0分的时候,也开始犹豫,这三本书是不是真的应该得0分?虽然人微言轻,但我还是提供了一个想法,就是再看看他究竟怎么阐述这个答案,这三本书不见得完全不反映宋元时期的历史。
还有一个名词解释的案例,是解释“努尔哈赤”。那个考生可能是跨专业的,他回答说努尔哈赤是成吉思汗的儿子,跟着他南征北战,创造了几百年的战绩,最后成为一代战神。这个回答显然我们不会有任何的犹豫,因为这故事明显跟历史毫无关系。
好了,现在大家觉得我刚才讲的两件事,是在编故事,还是真正发生过的历史?它真和假的原因与前提是什么?如果觉得是真的,可能的原因是我确实是改卷子的老师,或者说我的日常生活中确实有阅卷这样的工作,而我们现在会有一些五花八门的天才式考生,所以大家会觉得不一定是我编的。那么我们回到论坛的主题,关于历史写作的真实性与文学性的讨论,以此作为一个开场。
黄博
刘勃:很多时候作品的文学性在哪里?我觉得他是真的把人的经验写出来了,有的时候恰恰是非常忠于事实,特别容易把人的经验唤醒,于是也就共情起来了。
张向荣:黄博老师给我们讲了个故事,用中文系的话说是一个很具有后现代色彩的故事,因为他在讲述过程中,同时又不断地颠覆自己的叙事,把讲述者跟倾听者、参与者的边界打破了。我觉得这其实就非常好地体现了文学,特别是我们今天文学写作与历史写作的一种现象——它们之间是边界的模糊。我上大学的时候,在中文系的课堂上,特别是古代文学课,一开始我们非常诧异,因为老师讲先秦文学时,会把历史作为历史散文去学习。我觉得这其实是非常典型的学科区隔的概念,把文学跟历史作为不同的学科,可能会有很严谨的科学的标准,但是把它给区隔开了。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后来发现文学理论的发展进入一个高速的、各种理论迭出的阶段,这种界限其实也不断地被抹平。后来我的学习兴趣转向了对历史的写作,一开始我是抱着去追寻那种特别稳定的叙事目的去的,但我发现,历史的研究也在强调书写,强调一些后现代的特征。文学的写作跟历史的写作,它的边界并不清晰。
张向荣
吴铮强:中学时代,我的家长和所有的老师都认定我肯定是读理科的,但是我到了高二的时候,突然转向了文科,原因是我淤积了很多情绪,人变得非常多愁善感,有很多偏激的想法,这种情绪要宣泄出去。这个背景对我学习历史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因为读了历史系之后,还是蛮想走历史研究的道路,而我当时写的那些文字被贴上了一个标签,说很文学。这个标签对于想走上历史研究道路的我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性的。所以在本科时代,我花了非常非常多的精力去清除文字当中的文学性。
当时我给自己的一个标准,就是我对历史的解释要变得凉冰冰的那种感觉。我要把自己身上原来的那种热血沸腾、多愁善感特别克服了。其实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得难,我当时借助了一种东西,对于做到这一点其实是有很大帮助的——佛教的某些观念。所以我现在写的作品可能真的是凉冰冰的、抽去了文学性的作品。
吴铮强
刘勃:中文系也讲究零度写作。
张明扬:我开始写历史的时候,很多人就说张明扬你是不是南大历史系毕业的?传来传去,谣言传到最后就像真的一样了。其实我想,很多时候我们古代的历史笔记,就是在这样所谓的传来传去中形成的,它里面有些真的背景。在真实性的基础上,我们刚才有不同的补充,像罗生门一样的争论,这其实就是文学性的某种表征。所谓的文学性,我觉得其实不要把它想成所谓的文笔,文笔当然也是重要的,但我觉得文学性的含义远远比文笔本身更重要。
《李劼人往事(1925—1952)》
龚静染:其实我特别惶恐,因为今天这个奖是历史奖,而我一直做的都是文学写作。实际上我在写《李劼人往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都面临这个问题。因为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到档案馆去查资料,发现了李劼人在他创办嘉乐纸厂27年当中的档案史料。我看到一千多卷材料摆在我面前,当时就觉得,这么珍贵的东西,怎么把它写出来?这是我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怎么写?怎么去呈现历史的真容?从开始写作到最终写完,这个问题一直萦绕着我。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我觉得历史跟文学有非常大的区别,因为文学可以虚构,历史不能虚构。所以我也很彷徨,一直在寻求有没有一种可以参考的样本,让我比照着写,但并没有找到。因为文学遇到历史完全是个案,而且我这个已经完全是建立在档案史料基础上来写的。所以我觉得历史可能是一块一块的砖头,文学起到的作用可能是水泥。当我们要去建构一座房子时,要把这个房子砌起来,靠的还是砖头,但文学就是水泥,可以把这些砖头黏合在一起。
就真实性而言,
如何处理档案中的材料?
刘勃:龚老师刚刚给我们抛出一个特别有启发性的话题,我们在写过去的事情时,面对的素材都是海量的,要处理那么多的档案。可是书写出来要有可读性,一定需要用某种方式把那些零碎的档案、零碎的素材串起来。各位老师能谈谈自己的经验吗?
刘勃
黄博:其实我不太觉得文学是虚构的,我觉得文学也是真实的。在文学写作中,它的本质还是真实,只是更好地或者说更有效地反映了真实。我们有时可能会觉得文学性会影响真实性,或者真实性会影响文学性,但我不这样认为。我们谈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区分一下真实性,历史的真实和历史写作的真实是不一样的。什么叫历史的真实呢?我们现在发生过的所有事情,比如刚才我讲过的事情,它就是真实的,我在这个台上就是真实的。而明天有人来写我们,或者讲我们今天在干什么的时候,它是历史写作的真实。历史写作的真实和现实,与历史的真实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现实是不讲逻辑的、不讲道理的。所以我刚才说的逻辑也好,道理也好,不是学术语言上的逻辑和道理,而是口语上的,要经得起日常生活经验的所谓的逻辑和道理。现实是不讲道理的,所以现实的荒诞会给我们的历史写作造成巨大的真实感障碍,但无论多么荒诞的现实,只要它发生过了,就是真实的,这种真实和历史写作的真实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讲,历史写作里面真实性的保障是来源于我们的史料。
《如朕亲临:帝王肖像崇拜与宋代政治生活》
但仔细想一想,那种不符合逻辑、没有道理的史料,我们通常也会怀疑那个史料本身是不真实的。比如我写《如朕亲临》时有一个情节,讲到一群已经成了逃兵的小兵们,看到宋代皇帝的画像出现在他们面前后,突然地幡然醒悟,回头是岸了。很多人读到这里会觉得那个故事是不真实的,哪怕它被记录在《宋史》这部正史里面,哪怕是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这样的一个正史里面。这个时候大家甚至会怀疑,难道《宋史》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这些正史的记载就一定真实吗?所以我觉得历史写作的真实性不完全取决于历史写作者的专业能力和文学技巧。换句话说,故事的讲法在什么程度上会影响到历史的真实性或者真实感呢?其实取决于广大读者的日常生活经验,在那个过程中他能够去体会到或者说相信这样的真实,但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是永远不够的,特别是在历史之中,我们是无法去真正提炼历史上的那些经验的。
其实,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们需要做的是给读者提供一个他们能够理解的经验,这是在其日常不能接触到或者体会到的经验之外,给他们增加新的日常生活的经验。这就是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保证真实性的最重要的手段,换句话说就是在我们的写作过程中,要把历史的背景呈现得足够得清晰和足够得好。
刘勃:说到历史让人觉得荒诞,大白兄写的王莽,可能是给人感受特别强烈的。
张向荣:写完王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有人问我:你写的那些事情是真的吗?他真的是相信这些事情吗?王莽本人相不相信,他时代的那些人相不相信?我觉得这里面确实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如黄博老师所说,用我们现在的生活经验去判断某些东西,比如说王莽称帝前夕的时候,在宫殿的大院子里面,黄沙满天,突然掉下来一个帛书,这个事情,按照史书的记载,当时除了王莽基本就没有其他人在场了。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用经验来讲,它一定是虚构的、伪造的,包括当时有一些符命,比如石马、石牛要说话,我们也可以通过今天的经验来判断它一定是虚构的。但是当时的人们怎么去相信它?是不是真的相信它?在多大的意义上去相信它?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
这可能我们要回到古人的经验,或者说最大可能地贴近古人的经验去理解它。我觉得当我们来判断一个史料真实与不真实的时候,是要做一些区分的。我记得以前李开元老师讲过第一历史、第二历史、第三历史的说法,我觉得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关于历史非虚构的写作,或者说整个非虚构的写作,核心的东西其实就三个:一个是调查,一个是叙事,一个是观点。
所谓调查就是我们对于史料的分析,包括有时候对史料不能做过于学科化的、过于撕裂化的(分析)。比如说《史记》,其实司马迁在写的时候,他应该是在创作一部子书,是一个完整的作品。我们在做调查的时候,可能要做一些史料分析,但同时也要顾及它本身也是历史著作创作的整体性。关于叙事,我们谈到文学的时候总会谈到虚构还是真实,其实以前上文学课的时候,特别是文学理论课,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没有在谈论真实与虚构,因为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它培养的是评论家、评论者,需要运用技巧去看文本结构,分析文学作品的叙事,看人物的处理和它的对白。我觉得这可能是更贴近文学技术性的层面,所以我们即便是说历史非虚构的作品,它里面靠近文学那一端,虚构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怎么样讲述这个故事,用什么样的结构表示出来。为什么同样的人物、同样的史料,在《史记》里面和在《汉书》里面,因为出现的位置不一样,被分布的列传不一样,就可能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最后就是观点,我觉得非虚构作品确实是有观点的。我记得杨念群老师以前在节目中,说一个作品,即便有再好的叙事、再丰富的史料,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观点,它仍然是一个很普通的作品,所以观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刘勃:吴老师,您的作品几乎和大白兄的困境相反,他那边是史料残缺比较严重,您是面对海量的档案和资料。
吴铮强:档案材料在所有的史料当中,可能是被我们认为最可靠的一种,但是我们知道有一本很有名的著作叫《档案中的虚构》。我在这里再讲一个故事,来看一下档案里面真实性和虚假性的问题。这又勾起了让我很惶恐的一个事情,因为首先我们处理的档案是龙泉司法档案,是1912年到1949年之间,浙南的一个县城——山城——龙泉县的诉讼档案,这批档案肯定是真的。接下来我们在处理的时候,它里面讲的那些东西是真的还是假的,其实也很容易做判断。首先我们默认它展现的那些诉讼过程应该都是真的,但是它里面的,特别是当事人的陈述,大量的是假的。当事人自己的陈述,我们看到后面的判决书有很多对他的否定,所以这里面充斥了大量的虚假陈述,这些非常容易做判断。但是在罗建功的故事里面,我处理到几份档案的时候,陷入了极度的困惑,我发现有一个传统中国的民事的诉讼,用的不是言辞辩论,而是口供的笔录,有两件口供的笔录是对不上审讯程序的。
这个是原告说的,原告指责那天被告没有来,因为缺席审判对当事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同时,我在这个档案里面发现了那一天的口供笔录,我无法解释这个现象。我开始怀疑这个供述可能是造出来的,它制造了一个虚假的审讯过程,我没想到被我们认为是最可靠的档案里面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但这个过程我不能进一步去还原,我没有这个能力。
龚静染
龚静染:黄仁宇先生是历史学家,但他对文学一直很倾情。他自己也写小说,曾经写过《汴京残梦》,还有《长沙白茉莉》。实际上,我读过非常好奇,一位历史学家写小说,而且还写得不错。当你读他的小说时,能感受得到他一直都有一种历史意识在里面。这一点,我觉得他跟那些比较纯粹的搞文学的写作是有区别的。我写《李劼人的往事》,因为李劼人是一个文学家,但实际上他写《死水微澜》,写《大波》,都是反映四川的近代史,他对历史的关注是非常多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一直在想,做文学的人怎么去面对历史?搞历史的人怎么去看待文学?我觉得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们的工作仅仅就是把这些内容穿针引线,但我们穿的针和线,最终一定要隐去。最终我们呈现的还是历史的真实性,文学的东西是穿针引线的这么一块东西。
指导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
主办单位:世纪文景
视觉设计:东合社
独家视频平台:抖音
深度播客平台合作:小宇宙
独家社交媒体平台:新浪微博
特别合作伙伴:微博读书、微博文学 、微博泛知识、微博历史
播客合作:忽左忽右、东腔西调、不止读书、蜜獾吃书
渠道合作:微信读书、当当
媒体支持:
新京报书评周刊、中华读书报、澎湃新闻、界面文化、国家人文历史、北青艺评、出版人杂志
新媒体合作伙伴:
保马、学人scholar、古籍、海螺Caracoles、雅理读书、四马路上、新书季、历史地理研究资讯、历史学研究通讯、近现代史前沿、群学书院、爱知学者、中古史研究资讯、人文社科联合书单、近现代史研究资讯、勿食我黍、叙拉古之惑、民族史、历史园地、明清史研究、金陵读书会、孔夫子旧书网、中国图书网、书影阅评、尔雅国学、学术治愈系、贰时代、拇指悦读、全历史、人文学会社、历史学参考、近现代史论
关于第二届文景历史写作奖
故事内外 再次起航 | 第二届文景历史写作奖正式启动
点击跳转查看
第二届文景历史写作奖评委全名单~~快来看看今年有哪些老朋友和新面孔吧!
点击跳转查看
第二届文景历史写作奖征集落幕 | 激动人心的初选即将开始
点击跳转查看
等到这心潮澎湃的时刻 | 第二届“文景历史写作奖”十强揭晓
点击跳转查看
来一睹真容吧!第二届“文景历史写作奖”十强作品及作者介绍
点击跳转查看
故事内外 初心不改 | 第二届文景历史写作奖颁奖典礼启动
点击跳转查看
在交错的世界里直面真实 |《祥瑞》喜获第二届文景历史写作奖首奖!
点击跳转查看
程美宝:记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陌生人
点击跳转查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