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子叶植物纲—菖蒲目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菖蒲目
菖蒲目(学名:Acorales)是被子植物的一个目,仅含菖蒲科(Acoraceae)一个科。APG IV系统认为菖蒲目属于中生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分支,是单子叶植物的最基部类群。
1.下属科
菖蒲科(Acoraceae)
2.菖蒲科
菖蒲科(学名:Acoraceae)为单子叶植物菖蒲目下的一科。本科有1属2种,分布于亚洲、北美洲的温带、亚热带地区,以及热带亚洲,欧洲引进栽培。
(1)植物学史
菖蒲科虽然自1820年即被确立,但传统上,菖蒲属植物大部分被纳入天南星科里,直到最近才广被接受自成一科。
它具有数个不同于天南星科的特征:单面叶 (unifacial),花梗的维管束为分离的2束,无针簇状结晶 (天南星科植物普遍有),种子具perisperm(自珠心组织发育,能提供种子养份的二倍体组织,天南星科植物绝不具此),珠孔具毛,具特殊的精油细胞等等之解剖学特征;分子分类学的研究里,菖蒲科植物是所有的其他单子叶植物之姊妹群,亦即其与天南星科植物的亲缘关系并不算很近。
(2)菖蒲属
菖蒲属(学名:Acorus)为单子叶植物菖蒲目下唯一科菖蒲科的唯一属。全世界共3种,分布于亚洲、北美洲的温带、亚热带地区,以及热带亚洲,欧洲引进栽培。我国都有。
①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肉质,分枝,细胞含芳香油。叶二列,基生而嵌列状,形如鸢尾,无柄,箭形,具叶鞘。佛焰苞很长部分与花序柄合生,在肉穗花序着生点之上分离,叶状,箭形,直立,宿存。
花序生于当年生叶腋,柄长,全部贴生于佛焰苞鞘上,常为三棱形。肉穗花序指状圆锥形或纤细几成鼠尾状;花密,自下而上开放。花两性:花被片6, 长胜于宽,拱形,靠合,近截平,外轮3片;雄蕊6,花丝长线形,与花被片等长,先端渐狭为药隔,花药短;药室长圆状椭圆形,近对生,超出药隔,室缝纵长,全裂,药室内壁前方的瓣片向前卷,后方的边缘反折;子房倒圆锥状长圆形,与花被片等长,先端近截平,2-3室;每室胚珠多数,直立,珠柄短,海绵质,着生于子房室的顶部,略呈纺锤形,临近珠孔的外珠被多少流苏状,珠孔内陷;花柱极短;柱头小,无柄。
浆果长圆形,顶端渐狭为近圆锥状的尖头,红色,藏于宿存花被之下,2-3室,有的室不育。种子长圆形,从室顶下垂,直,有短的珠柄;珠被2层:外种皮肉质,远长于内种皮,到达珠孔附近,流苏状,内种皮薄,具小尖头。胚乳肉质,胚具轴,圆柱形,长与胚乳相等。
②用途
菖蒲属植物的传粉机制不明,但由于它们具有黏性的花粉,应为虫媒。
根茎易断裂,易于靠水传播,尤其是不孕的三倍体菖蒲便是靠此法传播。种子亦通常靠水传播。
本属的金钱蒲常绿而具光泽,性强健,能适应湿润,特别是较阴的条件,宜在较密的林下作地被植物。
③菖蒲
菖蒲(学名:Acorus calamus),是一种菖蒲科的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及日本。广布世界温带、亚热带。南北两半球的温带、亚热带都有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a.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500-1750米(2600米)以下的水边、沼泽湿地或湖泊浮岛上,也常有栽培。最适宜生长的温度20-25℃,10℃以下停止生长。冬季以地下茎潜入泥中越冬。喜冷凉湿润气候,阴湿环境,耐寒,忌干旱。
b.辟邪去病
民间认为菖蒲有辟邪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菖蒲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时节,悬菖蒲、艾叶于门窗。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叶,驱蚊灭虫的习俗保持至今。
用菖蒲制作的盆景,既富诗意,又有抗污染作用。古人夜读,常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可免灯烟熏眼之苦。
c.驱虫
菖蒲还是极好的“绿色农药”。将菖蒲根茎500克捣烂后,加水1-1.5千克熬煮两小时,经过滤所得的原液,兑水3-6千克,可有效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稻螟蛉、蚜虫、红蜘蛛等虫害。
d.观赏
菖蒲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水生植物,其丰富的品种,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中,得以充分应用。菖蒲叶丛翠绿,端庄秀丽,具有香气,适宜水景岸边及水体绿化,也可盆栽观赏或作布景用。叶、花序还可以作插花材料。园林上丛植于湖,塘岸边,或点缀于庭园水景和临水假山一隅,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室内观赏多以水培为主,只要清水不涸,可数十年不枯。栽培时可依据个人喜好、放置地点、株体的大小,选择中等深度的玻璃或其他不漏水的器皿,将菖蒲茎段洗净,去除老根、过长根,在浓度为2克/升~3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小时后,以卵石、石子、粗河砂充填固定在盆中,加水置于光线充足处即可。日常除及时补水外,定期在水中添加少许市售营养花肥或复合化肥,便可使其生长繁茂。菖蒲耐寒,冬季无需特殊养护,只要将枯枝残叶清理即可。
e.药用
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驱蚊虫;茎、叶可入药。
根状茎(白菖蒲):苦、辛,温。化痰,开窍,健脾,利湿。用于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清,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
菖蒲其花、茎香味浓郁,具有开窍、祛痰、散风的功效,可祛疫益智、强身健体。历代中医典籍均把菖蒲根茎作为益智宽胸、聪耳明目、祛湿解毒之药。
f.植物文化
菖蒲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则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自古以来就深得人们的喜爱。
先民崇拜该草类,把菖蒲当作神草。《本草·菖蒲》载曰:“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
人们在崇拜的同时,还赋予菖蒲以人格化,把农历4月14日定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正由于菖蒲神性,加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数千年来,一直是中国观赏植物和盆景植物中重要的一种。
古人莳养菖蒲的方法更为绝妙:“以砂栽之,至春剪洗,愈剪愈细,甚者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菖蒲是代表端午节气的花,端午节有家家户户门上插菖蒲、艾叶之俗,可以辟邪驱痛。利用它直线的叶片,表现出初夏的清凉感觉。
菖蒲在德国的花语:婚姻完美。
④金钱蒲
金钱蒲(学名:Acorus gramineus)是菖蒲科菖蒲属植物。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中国各地常栽培。生长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水旁湿地或石上。
a.主要价值
药用:根茎入药,味辛,苦,性温,能开窍化痰,辟秽杀虫。主治痰涎壅闭、神识不清、慢性气管炎;痢疾、肠炎、腹胀腹痛、食欲不振、风寒湿痹,外用敷疮疥。兽医用全草治牛臌胀病、肚胀病、百叶胃病、胀胆病、发疯狂、泻血痢、炭疽病、伤寒等。
观赏:常作为景观植物盆栽或园林水景时点缀使用。
b.植物文化
金钱蒲的花语和象征意义是“驱邪避害、长寿康宁”。
在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就有“彼泽之坡、有蒲与荷”“的记载:在《礼记・月令篇》中亦有“冬至后,始生。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的记载;历代文人多有吟咏石菖蒲的诗作。其叶纤细多节,星青録可爱之态,置案头清供,可增添情趣;古代准士们常将它晒干之后置入布袋内做成香发佩,味道清。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