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并发布相关三年行动计划、数据资产“入表”规定颁布……过去一年里,我国推进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数据要素产业化大时代或将到来。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寇纲曾建议有序推进数字资产交易体系的建设,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接受南都记者专访,并就数据资产“入表”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等话题展开分享。
全国政协委员寇纲 受访者供图
他表示,企业数据资产化实施路径分“三部曲”——数据资源化、资源产品化、产品价值化,数据资产“入表”是重要起点。当前,要落实这一规定还面临不少难题,比如成本计量难度大,经济利益流入规模难以估量,数据资源的使用寿命、摊销方式不明确,企业的数据“家底”不明确,相关人才匮乏等等。
企业数据资产化实施路径分三步,“入表”是起点
南都:《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今年起正式施行。您曾建议有序推进数字资产交易体系的建设,怎么看待当前的进展趋向?此举可能给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寇纲:据我观察,数据资产“入表”规定施行后,很多企业开始先行先试,但还面临不少难题。比较常见的问题包括成本计量难度大,经济利益流入规模难以估量,数据资源的使用寿命、摊销方式不明确,企业的数据“家底”不明确,相关人才匮乏等等。
不过我认为,企业数据资产化实施路径分“三部曲”——数据资源化、资源产品化、产品价值化。数据资产“入表”只是重要起点,现在刚走出第一步。
南都:数据“入表”是数据资产化的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解决数据确权、定价、流转和税收等问题。未来如何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确保各参与方的利益得到保障,您有何建议?
寇纲:接下来要继续有序推进数据交易规则的标准化研究工作,构建开放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生态体系。具体而言,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将数据要素的标准化研制工作纳入我国标准化发展规划,结合数据要素交易的不同行业需求,发布《数据要素标准立项指南》,为各行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提供官方依据。
二是由国家发改委发起设立数据要素市场引导基金,规模在1000亿以上。以公司型基金探索构建业务标准化、投融资多元化的运作模式,聚焦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加工、数据流通、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生态保障等多个市场环节,鼓励企业探索形成数据产品,打造一批标准化、高质量的数据要素交易样板。
三是建立国家级的官方数据交易协会。一方面,制定全流程数据交易的交易规范和质量监控环节,形成有序的行业自治模式;另一方面,为市场引导基金提供有效补充,协助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数据技术产品与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数商”龙头企业,集聚一批数据交易领域的相关服务机构,营造良性市场生态。
南都:国家数据局挂牌后,今年以来,十数个省级数据局也纷纷亮相。同时,利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政策信号也在不断释出。这将对数据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寇纲:省级大数据管理机构在国家数字治理的宏观架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对完善地方政府数据治理体系意义重大,近期建立的省级数据局有望解决此前的省级大数据管理机构性质、职能、职责未能统筹的问题。
我设想,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会积极开展下去。未来,各方会聚焦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加工、数据流通、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生态保障等多个市场环节,鼓励企业探索形成数据产品,打造一批标准化、高质量的数据要素交易样板,进而培育数据要素型企业和一批有创新能力、市场影响力的数据经纪人、数据商以及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形成数据要素集聚区,进而更好地服务产业生态和科技创新。
南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您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要推动四川省新质生产力加速成势,建议重点考虑哪些方面?
寇纲: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在我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
推动四川省新质生产力加速成势,最需要做的有两方面。
一是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依托在川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优势资源,以及四川高校科研院所的各路生力军,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
二是推动数智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从经济学角度看,当一种经济形态占GDP比重超过30%,且每年还能持续保持10%左右的高位增长速度,它无疑会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动力。现在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40%,如果农业时代土地和劳动力是核心要素,工业时代资本和劳动力是核心要素,进入数字时代后,数据便是关键生产要素。
我认为,要让数据成为劳动对象,人工智能技术成为生产工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处理、执行,推动数据与不同应用场景结合,释放出数据生产力。四川省可以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构建经济增长新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
Sora会带来行业升级而非行业替代
南都:过去一年里国内大模型突破和发展迅速,还出现了“百模大战”格局。您认为该“大战”终局会是怎样的?
寇纲:去年国内大模型领域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但“百模大战”长期持续是不利于发展的。我推测,今后可能只有少数企业拥有基础大模型,大部分企业会基于这些基础大模型开发专业应用。因为大模型的运营和训练需要庞大的人力资源和算力资源,成本比较高昂。
南都:据您观察,哪些场景更有可能率先实现大模型的规模化应用?要加速大模型在不同领域的落地,面临哪些难点与挑战?
寇纲:率先实现大模型应用的,应该是具备高质量图像、文本、声音等数据积累且有旺盛需求的企业。大模型输出的内容适用于注重发散性思维、可能性探索,且对于回答没有严苛标准的领域,比如图像设计、文本翻译等行业。
在落地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难点包括专业人才不足,大模型赛道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等等。事实上,目前市场上伪概念云集,也会导致企业信心丧失。
南都:近日OpenAI 发布的Sora 模型引发轰动,现有的短视频、广告、游戏、影视行业等产业格局是否会被重塑?
寇纲:我认为,今后创造性行业的高端人才可能会成为大模型训练方面的关键专家。据我了解,Sora的训练过程中就有艺术家的加入。对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大模型将会是他们提升效率的工具,这会带来行业升级而非行业替代。
推动运营商站址合并建设、频段资源优化运营
南都:今年带来了哪些提案?
寇纲:基于基础运营商统筹不足的情况,今年我带来一份《统筹推动数字基础设施提速转型,完善信息通信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提案》。
据我了解,虽然当前运营商们都先后拿到了全业务牌照,但他们在目标市场和用户、产品服务、基站建设、技术应用、运营模式等方面同质化严重,产生的激烈“内卷”会伤害市场。要解决这一问题,我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要继续推动站址合并建设、频段资源优化运营,推动设置运营商间“异网漫游”费用结算机制,促进数字乡村建设在农村地区实现规模化部署,对在县及以下行政区率先新建网络的通信运营商给予资金奖励,引进民间资本强化产业链竞争。
二是要积极探索算力定价、调用、溯源和收益分配等机制,可在建设区域性统一大市场的基础上带动全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算网融合标准体系,对采购国产算力产品的企业提供适当补贴。
三是要推动各部门加大对跨行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合作建设的支持力度,实现从资源到平台到应用物联网的全业务支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通信支撑,以创新联合体方式共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建立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激发各方的积极性和创新动力。
南都全国两会报道组
采写:南都记者 樊文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