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长沙看起来不太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确,没有太多地面文物的长沙,很难让人有强烈的历史文化感。长沙最深邃的文化密码,其实隐藏在城市的地下。真正让长沙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是自1951年以来持续不断的考古发掘,它们构建起长沙的文化骨架。其中最独特的文物,是简牍。在这座城市的简牍博物馆和文物出土地中,我们看到了长沙“伟大而悠久的城市文明”。
跨越两个世纪的“中国简牍第一城”
在长沙还没有成为旅游网红城市的20世纪,考古已经让这座城市声名斐然。
长沙是长江以南中国第一个进行科学考古发掘的城市。1951年,为配合长沙城市建设,以夏鼐为首的“考古天团”在长沙开启了南中国的科学考古,也开启了长沙考古名城的跨世纪历程。数千年来,长沙城址不变,历代文物层累于中心城区地下,古墓则围绕城市四周,城市开发中大量文物出土,长沙因此在上世纪中叶即成为考古发现的明星城市。
70多年以来,长沙相继有城市周边楚墓、马王堆汉墓、汉长沙国王陵、历代长沙城址等等大量考古发现震惊世人。今天陈列于长沙各大博物馆的精美文物中,最具独特性的则是巨量简牍的出土。这是长沙文物考古的骄傲所在。1951年伍家岭出土西汉墓封检,是新中国最早最科学发掘出土的简牍。之后,在五里牌、仰天湖、杨家湾相继发现楚简。这些发现,推开了楚、汉文化的大门,也让长沙成为真正的“楚汉名城”。
长沙出土简牍在学术界素享盛誉,湖南、湖北、西北三个地方被称为简牍出土的“三大重镇”。而在湖南地区,长沙出土简牍最具特色,它包揽了多项全国之最:出土的简牍达10万枚,数量最多;时间为战国至三国,跨度最大;朝代序列最完整。包括从战国到秦、西汉、东汉、三国的漫长历史时间。
进入21世纪,长沙的地下宝藏依然在考古发掘中闪现着光芒。2003年前后出土了走马楼西汉简和东牌楼东汉简。2010年,五一广场东汉简和2011年的尚德街东汉简出土。有文字出土的城市是幸运的。跨越两个世纪的简牍出土,让长沙作为历史名城的底气更加充分。长沙以超过全国一半的简牍出土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简牍第一城。
故国神游看到远达上古的长沙生活
今天,我们司空见惯了文字,早就习以为常。淡忘了文字对于文明进程的推动,其实是一个惊天动地的突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文字对于人类,是伊甸园里的智慧果,一旦拥有就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力量。没有文字,万古如长夜。文字是文明的灯火。中国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文明体系,与汉字的独特性息息相关。文字寄托了传统中国的文化信仰。直到近代,长沙郊野还保留着专门烧字纸的大量惜字塔。古人对文字的敬畏,可见一斑。
在长沙,打开一口井、一座墓,也许就穿越到了一个从上古到中古的长沙。简牍是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文物。它没有青铜器狞厉的光辉,没有玉器润洁的华彩,也没有瓷器的优雅隽永,但它却是考古学界最为看重的文物。它记录了时代最为丰富的历史信息。仰天湖楚简的发现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汗简》、《古文四声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它印证了前人著作中文字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马王堆汉简、走马楼西汉简、五一广场东汉简等记录了汉朝时期人们的生活信仰、社会风俗以及当时社会政治制度和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信息;而走马楼三国吴简则提供了三国时期吴国长沙郡临湘县(今湖南长沙)的人口、土地、赋税、户籍等方面的详细数据,展现了三国时期长沙人的生活图景。三国不再是《三国演义》的演义叙事,而是更加鲜活真实的人间生活史。
简牍时代的文字书写之美,今天依然能够令我们动容。那是拙朴的时代,也是灵动的时代。
不同时期的简牍有着不同的书写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字使用习惯和审美观念。马王堆汉简是西汉初期汉字从篆书向隶书演进的代表作品,字形灵动飘逸;五一广场东汉简中的字体以隶书居多,字形宽博方正;而走马楼三国吴简中的字体各体兼备、绚丽多姿。即使一时读不懂文字,仅仅是欣赏这些文字艺术,也可以把我们带入气质动人的中国文化初生时代。
在Citywalk中,看到一座城市的“沧海桑田”
长沙出土最早的楚简,距今已超过两千年。两千多年,这些出土地今天又是怎样的面貌?来一场寻访书简出土地的citywalk,在历史和现实间穿梭,感受一下城市沧海桑田的变迁。
长沙的简牍出土地有两种。或出于城区的古井,或出于郊区的古墓。
井群与墓群的分界,恰好是古代长沙城乡的边界。长沙自有楚城开始,一直到清代,城区规划范围变化不大。最东端始终没有跨越今天的芙蓉路。近代以来,长沙打破封闭的城市格局,开始向外扩张。
很多郊野的简牍出土地今日都已是繁华都市。没变的是城内的简牍出土地,它们大多位于五一广场附近。长沙最繁华的五一路沿线,地下简牍堆积如山。在古代,这里一直都是长沙历代政区治所衙署所在地。这里的简牍出土于井中。而这些井,皆为官府所用。当年的城市中心区,今天依然是中心区。正是大规模的中心城区建设,挖开了数千年前的古井,才得以让简牍重见天日。
我们从五一广场出发,走向历史的郊野。
今天,它们已完全是与历史不同的景象。出土了楚简的仰天湖今天是侯家塘街道办事处的辖区,繁华的侯家塘商圈所在,而在楚国时期,它是城南的郊野荒丘。
马王堆曾是长沙东郊的三座大封土堆,出土了大量西汉简牍和帛书。现在它已成为芙蓉区的重要市场区域。令人欣喜的是,马王堆汉墓封土堆今日仍在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内,为这座城市保存了两千多年前的地理风貌。
出土了楚简的五里牌,如今是长沙火车站的范围。当年出土楚简的正是长沙考古文献里经常提到的M406楚墓。五里牌不远处,即是出土汉简的徐家湾。如今,五里牌地名仍在使用,徐家湾却早已不为人所知。当年远在北郊,出土9枚封检的伍家岭,今天则是城区内人尽所知的重要交通枢纽。
跨越湘江,走向有着山水佳境的长沙河西。那里有汉长沙国王陵的陵区。出土了西汉“陛下赠物”木楬的渔阳王后墓,就在大学城之内。因为地处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校园内,仍得以保存至今。
我们在长沙简牍出土地里,看到了古代长沙的变与不变。当年的城区仍是城区,当年的墓区多已成为今日的新城区。城市的扩张把大量的历史信息带到地面之上。城市多已不复原貌,所幸还有简牍博物馆,记录着一座城市地下如图书馆般的深厚文化。这是馆藏简牍超10万枚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国内首座集简牍收藏、保护、整理、研究和陈列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专题博物馆。真正想要了解长沙历史文化的人,不能不去这样的宝藏打卡地。
潇湘晨报记者常立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