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会议桌上,他不知天高地厚与蒋介石针锋相对,气氛极其压抑。“违抗军令,一枪不发,致使山东失守,后方军心动摇。这责任由谁来负?”
这大声的质问,使他面红耳赤。恼羞成怒的回怼:“山东丢失是我的责任,那么请问蒋委员长,首都南京丢失是谁的责任?”
《血战台儿庄》中韩复榘
与蒋介石互怼的这位就是韩复榘。曾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民国时期著名的大军阀,山东的“土皇帝”。
这是电影《血战台儿庄》非常经典的桥段台词,在军事会议室与蒋介石对骂。可真实历史则是,戴笠亲自出马逮捕韩复榘。他没机会与蒋对峙。
韩复榘
的早年经历
韩复榘字向方,1891年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庭条件非常优越。后世相传他是胸无点墨的人,可实际上他从小聪明好学,在私塾里读书有七八年之久。
可是韩复榘有个坏毛病,好赌。因为赌博把自己家底输光,百般无奈之下离开家门,开始寻求新的出路。
途经辽阳时,刚好看到北洋政府在招兵,他便报了名。
踏上军营,韩复榘遇到了一生中的贵人,冯玉祥。
冯玉祥
冯玉祥第一眼看到他就喜欢的不得了,加上韩复榘从小在私塾读书,写的一手好字。使他颇为赏识,决定让韩复榘当司书。
此后凭借自身实力与阿谀奉承的功夫一路高升。同时在冯玉祥手下还有众多这样作战勇猛、能力出众的人,一同称之为“十三太保”,他们对历史的推进有着极大作用。
心生不满
1927年冯玉祥的军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积极响应由国共两党一同推动的北伐战争。
韩复榘作为冯军总指挥,凭借着显赫战功,被冯玉祥封为河南省政府主席,主掌中原。不过冯玉祥却免除了他师长的职务。
表面上是高升,实际上则是被夺了兵权。在这军阀时期,兵权就是赖以生存的关键。这一行为令他心生不满,起了反心。
韩复榘
1929年,蒋介石请韩复榘到武汉一聚,亲自设宴招待。席间蒋介石对他的夸赞那是毫不吝啬,言语中都是惜才之意,想让韩复榘来到自己的麾下。临走前还送了他一张十万元的支票。
跳槽投靠蒋介石
韩复榘思虑再三,自己为冯玉祥打胜仗、立大功,如今都历历在目。其他旧部将领都陆续高升,自己却明升暗降,认为冯玉祥偏心,越想越气的他决定投靠蒋介石。
蒋介石
于是他联合石友三、马鸿逵一起叛变。来到了蒋介石阵营。1930年韩复榘被蒋介石任命为山东省主席,第三路军总指挥,至此新的“山东王”诞生了。
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统治。韩复榘残暴不仁、压榨百姓,为了自己的山东王坐的稳当,开始在山东大量收税、扩充军队。
但是割据一方的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等等各路军阀势力越来越大,老蒋“削藩”是早晚的事。可谁又希望自己的军队被裁呢。
韩复榘之后,就渐渐的与老蒋矛盾愈演愈烈。由于长时间霸占着山东,使他野心也越来越大,萌生出与老蒋掰掰手腕的想法。
将山东拱手送人
30年代日寇来袭,全面抗战爆发后。韩复榘的部队,不论是从人数上和装备上都是非常不错的。此时他的第三集团军共有一师五旅,再加上几个民兵团,共拥有八万兵力,可他不愿消耗自己的实力,并且还希望借日寇之手打压其他军阀,这样他就能一家独大。
韩复榘与日军作战时,只是虚晃几枪就开始撤退。长久以往副官劝解到:“如果不去打日寇,恐怕日后三路军都会来找您的麻烦,愿意跟您走的兄弟也不多了。”
就此韩复榘决定在济阳与日军打上一仗。可是这一仗,全军大败,韩复榘本人也差点就被生擒。
由此经历后,韩复榘再也不敢与日军对抗。南京失守后,日军从济南、蚌埠这两个方向联合夹击山东。
生死存亡之际,李宗仁急令韩复榘务必死守。万万不能让两路日军汇合,必要时可以向东撤到沂蒙山区,先保存有生力量,以备将来反击之需。
韩复榘收到命令后,立刻向反方向的徐州、漯河撤兵,之后他又主动丢弃济南芸芸众生不顾,节节败退。非但不听军令,甚至还和李宗仁反着干。
李宗仁
并且给李宗仁回复到:“南京以失,何况泰安。”拒不从命,并且向河南撤退,使得山东全境沦陷。
李宗仁怒气冲冲大骂道:“山东的百姓,养条狗就能看门;养头猪就能吃肉;韩复榘养了八年之久,真是猪狗不如的东西!”
一气之下直接把韩复榘回复的电文呈给了蒋介石。并且说韩复榘违抗军令,山东失守后,中原地区大门就会向日本人敞开,徐州、郑州、武汉等全都暴露在日军的尖刀之下。
蒋介石怎能不懂韩复榘的心思,决定要除掉他。密令戴笠制定抓捕韩复榘的行动方案,之后转交给军事法庭审判。
戴笠
戴笠秘密会见了王兆奎、龚仙舫,两位都是特务中的高手。三人会面后制定出“请君入瓮”与“调虎离山”的方案
召集会议
与我们开头借用影视作品中的台词不同,后者并没有向前者那样使人激动澎湃。
据当时的目击证人唐志华,与我们讲述了一段不同的版本。
他讲到:“那天,我作为这场军事会议的接待员就站在一旁,韩复榘被抓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进入到会议厅里,而是被戴笠直接给带走了。”
1938年一月,蒋介石以委员长之名,召集各战区高级将领参加军事会议。
蒋介石
韩复榘收到电报后,心里忐忑不安。因为他自己知道不听军令、丢失山东、将部队撤到兖州,蒋介石不会轻易放过他。
可他转念一想,现在日军大敌当前,自己也身为一方大将,并且手中握着十万大军,蒋介石应该也不会拿他怎样。在李宗仁和蒋伯诚的“恳切邀请”下,他踏上了前往开封的黄泉路。
戴笠亲自出手
当时,韩复榘只带了一个手枪团,乘坐着铁甲车。直达开封南门外中学门前。
钱大钧
钱大钧匆忙跑来迎接,非常热情,见到钱大钧的态度,让他本来戒备的心里踏实了不少。
1938年1月11日下午,会议按时召开。两人准备进去时,钱大钧回身示意身边侍卫们留下。随后他也没有多想,因为高级会议本身就只有高层将领参加。随后也让身边的八名侍卫留下来。
两人继续往里走,门口贴了竖条告示,上边写“为了保证会议安全,所有人员,武器一律留下,交到副官处登记,议会结束发还。”
韩复榘
高级军事会议上不允许带配枪,也是原有的定例,直到现在韩复榘都认为正常,没有什么可疑情况。
他与钱大钧一同将两只手枪交了上去,现在的他成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当他交出手枪的那一刻,戴笠与一名壮汉出现在他的视线中。
戴笠径直的向他走来,与他寒暄搭话。他没有注意到的是,戴笠身旁的壮汉已经绕到了他的身后。
只见那名壮汉,霎那间掏出一个黑色头套,突然出手紧紧的套在韩复榘的头上。戴笠迅速掏出手铐,非常利索的将其拷住,韩复榘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结束了。从交谈正欢到缉拿归案,就一瞬间。
戴笠当着不明所以的众人,将韩复榘绑到了一辆黑色轿车上,并且押往武汉送上军事法庭。最终被判处死刑。
韩复榘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军事会议门口,竟然会有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突然袭击自己。
韩复榘被捕后,军事会议正常召开。蒋介石在会议上讲述了韩复榘的重重罪行,并正式宣布逮捕韩复榘。蒋介石自始至终都没有与他见过面。
影视中韩复榘
结语
戴笠的行动如此果断,似乎不仅仅只是要逮捕他,在那个充满阴谋尔虞我诈的年代,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多的权谋与利益的交换。
毙命时,韩复榘47岁,好歹也是统帅过十万大军的人,这要放在古代也算是个将军吧,他自己也没料到死的这么突然。
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抛弃整个山东地区、人民,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罪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