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鲁迅存书室 数字会客厅全新亮相

0
分享至


3月7日下午,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在溧阳路1367号正式揭牌并对外开放。

鲁迅先生在虹口度过最后十年光阴。溧阳路1359号2楼东前间是鲁迅存书室,面积20.5平方米。1933年,鲁迅将6000余册图书储藏于此,存书时间为1933年3月27日至1936年10月。


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溧阳路1367号)在修缮一新的鲁迅存书室旧址“贴隔壁”,分为1楼和2楼。2楼空间还原了当年鲁迅存书室的面貌。数字化技术的赋能,将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打造成一个集休闲、阅读、游学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文化交流空间,成为虹口“文化三地”鲜明亮色的“学习处”和“打卡点”。


鲁迅存书室老照片


鲁迅存书室旧貌还原

在揭牌仪式上,先后发布了“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澎湃阅读行”文化阅读品牌、“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澎湃阅读行”文化阅读品牌专题、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2024年阅读嘉年华计划、“鲁迅 15 分钟生活圈”数字地图。


依托数字会客厅的全新空间,四川北路街道将联合澎湃新闻举办系列活动,打造具有城市人文特色的文化阅读品牌。活动首季的主题为“阅见鲁迅”。即日起,主办方将邀请重磅专家学者,围绕鲁迅的作品和生平举办多场沙龙和阅读嘉年华活动。借助投影仪、高清数字电视等设备,将定期举行鲁迅经典作品改编的电影公映,如《药》《阿Q正传》《伤逝》等。


数字会客厅的全新空间

四川北路街道还将开发“鲁迅15分钟生活圈”数字地图,涵盖景云里、内山书店、公啡咖啡馆等与鲁迅关联密切的重要地标,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感受名家大师的人文温度。此外,“海派建筑全景图”“城市更新焕新颜”数字地图也将陆续发布,展示城市更新、街区发展的今昔对比,彰显海派建筑特色。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强,上海报业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吕晓慧为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揭牌。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与四川北路街道主要领导致辞。来自区房管局、区文旅局、虹房集团、鲁迅纪念馆的相关领导,鲁迅研究的专家、教授和部分区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出席活动,大家共同见证鲁迅存书室以“数字会客厅”的形式焕新亮相。


周令飞说: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的揭牌和对外开放,对虹口文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鲁迅存书室还原,打破了过去传统的展陈方式的思维,用更多新的技术手段完成展陈。目的,是让大家在看展的过程中能够与展陈之间形成互动。年轻人可以坐在椅子上打卡,打卡得越多,传播得越多,受众就越多,这样就能把鲁迅精神持续传承下去。

据介绍,鲁迅存书室旧址所在建筑是一幢红瓦灰墙砖木结构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屋。在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四川北路街道会同区文旅局、区房管局、虹房集团、鲁迅文化基金会、鲁迅纪念馆等多家单位,坚持修旧如旧、风貌呈现的原则,以高水平、高标准的设计保持历史风貌的连续性、整体性、协调性,对这幢建筑进行房屋整体修缮。修缮期间,周令飞还翻出了家中的老照片,供设计方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楼内仍有居民居住,修缮期间,四川北路街道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创新运用如茶香议事会、项目联席会、楼组恳谈会等多种沟通机制,扩大居民参与,调动多方力量保育和活化文化遗产,传承文脉,并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通往2楼空间的楼梯

在老建筑修缮的同时,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2楼空间重点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了环境复原,并设置数字阅读装置,使公众可以了解鲁迅存书室的前世今生,以及鲁迅的藏书种类、鲁迅的代表著作等。


来访者可以扫描二维码,手机上就能获取鲁迅先生当年的“同款藏书”。同时配合鲁迅先生的投影,给公众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观感。


近年来,随着虹口区“鲁迅文化周”的开展,“鲁迅小道”的不断升级迭代,辖区范围内先后落成了木刻讲习所旧址会客厅、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等文化新地标。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的亮相,成为四川北路红色文化生态示范区和鲁迅小道的新组成。


该数字会客厅将与木刻讲习所旧址会客厅、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书香会客厅以及多伦路街区“虹”讲堂、山阴路恒丰里党史学堂等串珠成链,与中共江苏省委旧址、周恩来在沪早期革命活动旧址、中共中央联络处旧址、左联会址纪念馆、李白烈士故居、瞿秋白寓所旧址等连点成片,塑造城区文化新形象、镌刻城区文化印迹、彰显上海城市人文韵味,更好激活人们从“里弄小巷石库门、梧桐树下小洋房”中的品位生活和城市文化感受力,持续擦亮虹口“文化三地”名片。

揭牌仪式后,在数字会客厅举办了“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澎湃阅读行”第一季沙龙活动。周令飞、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李浩、虹口区“文化三地”志愿宣讲团领衔人张家禾教授与四川北路街道相关领导促膝对谈,从鲁迅存书室出发,探究鲁迅阅读喜好、知识图谱对其创作的影响。

虹口区被誉为“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虹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多年来持续深化“文化三地”品牌建设,推动历史文脉在城市更新中赓续,文化发展在时代精神中凝聚,已逐步形成了“文化三地”建设的“四梁八柱”。2023年底,虹口区印发“文化三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包括推进历史文脉保护工程、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工程、推进海派文化创新工程、推进名人文化集聚工程等任务,将用好虹口红色旧址遗址,加强红色资源传承弘扬与保护利用,着力提升中共四大、左联、鲁迅、李白等红色场址,以及革命先辈光荣精神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守住虹口文化的根脉和灵魂,争创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区。

记者:朱伟文

图片:朱伟文、四川北路街道

编辑:朱伟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海虹口
上海虹口
上海市虹口区新闻办
24467文章数 823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