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4年贺敏学到京开会,李敏看望,贺敏学心酸:主席管孩子太紧了

0
分享至

前言

1954年6月,贺敏学作为华东工程管理总局局长赴京前来参加了全国建筑工程局长会议。这次的行程见到了久别重逢的外甥女李敏。

李敏趁着周末空闲时间来到了当时贺敏学所住的北京饭店前来看望,这次的重逢让两人都欣喜不已,在两人的会面交流过程中一个小细节引起了贺敏学的思考,让贺敏学听到不由得心生疼惜。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为人重情重义,对待孩子更是慈爱有加。难道真的是毛主席对孩子的教育太紧了吗?这背后又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久别重逢的会面

1954年贺敏学来北京参加会议,把北京饭店作为了临时驻地。李敏得知舅舅来到北京的消息后,她的心情激动万分,在周末这个空闲时间来到了北京饭店与舅舅重聚。

李敏的到来为他这次的北京之行增添了一份特别的意义,贺敏学特地利用会议的空闲时间陪李敏玩了半天。似是在弥补遗憾 ,又处处透露出对她的关心。

为了让李敏有特别的体验,尝试下在中南海吃不到的风味,特地带着李敏在一家莫斯科餐厅吃西餐。



餐桌上他们愉快交流,贺敏学详细询问李敏的平常的琐事,生活近况,聊生活中发生的趣事,句句流露出对外甥女的关怀和疼爱。

相逢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又到了分别的时刻,即使心里充满了不舍,但这段宝贵的相聚将成为他们之间最珍贵的回忆。

结束后,贺敏学安排了工作人员把李敏送到公交站,但李敏却还要坚持再走一段路。这是为什么呢?

了解后才知道,原来是李敏的钱不够坐公交车了,她的钱用来买了两本书,所以这才坚持要继续走。

贺敏学在得知此情况后,感慨道:“主席把孩子管得太严了。”心疼不已,复杂情绪难以言表。李敏的这一举动看似稀松平常,却引起了贺敏学对家庭、教育的深深思考。



李敏坚持走段路回家的决定,展示出毛主席对待孩子们在教育上的严格,温情之外,“严”字当头,是在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也是老一辈的革命工作者对下一代的期许。

这次的短暂相聚和告别,它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情感故事,更是一个人在时代变迁中的成长和责任担当。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注入了勇气和力量。

李敏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女儿,而在建国后,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毛泽东,他常常教育李敏,要独立,不能因为自己身份的特殊就搞特殊化,在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要低调朴实。

在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希望他们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奋发向上的精神、脚踏实地作为。



要把为社会服务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成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

而李敏这个名字就有的说道了。

1949年初夏,毛泽东把她带到身边,当时叫娇娇,引用《西京杂记》中的: 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如芙蓉。给孩子取名叫姣姣。后来人们都习惯叫她娇娇,遂叫娇娇。

但这个是小名,毛泽东觉得还是要起个正式的名字才好。



翻阅字典,借用《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取为李敏,希望她成为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人。

这时候李敏却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自己不姓毛而姓李呢?毛泽东解释了其中的缘由,其实他曾经也姓李。

1947年3月,蒋介石对延安发动进攻,企图消灭我方,但敌我力量悬殊,经过考量放弃延安,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

那时化为李得胜这个名字作战,因为这是离得胜的谐音。后来这个预言实现了,国民党军队损兵折将,撤出延安。 李敏听后表示非常喜欢自己的新名字。



丰泽园的拜访

1954年的某个下午,会议繁忙了多日终于结束,贺敏学受到毛主席的邀请前往丰泽园做客。这次的拜访更像是一场跨越多年的重逢,承载着深远的情感和历史的回忆。

当贺敏学到达后,毛主席早已在会客厅等待他,这一场阔别二十年的首次见面,让贺敏学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毛主席热情接待,双手相握而坐,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亲切



是战友,更是亲人。仿佛时间并没有留下痕迹,彼此之间没有隔阂,促膝交谈。

落座后,毛主席在交谈中详细询问了贺敏学近些年的工作情况和生活状况。贺敏学则是详细汇报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工作中遇到的挑战。

他们就像多年联系的老朋友那样交谈,这场对话,既是他们对过去岁月的种种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和展望,更是对彼此间情谊的重申。

除了工作还聊到了家事,在提到贺怡不幸遇难这件事情上,气氛变得些许凝重。主席眉头紧锁,流露出关切和悲痛,也触及了人性心里最深处的共鸣。



这个事件也让大家都感受到了生命的易逝和对逝者无尽的思念。

随着话题的深入探讨,家庭的细节更多的显示出来。当说起贺子珍,贺敏学向毛主席汇报了妹妹的近况,这位与毛主席曾经有过深厚联系的女性,她的近况状态也是大家想要了解的。



贺子珍不仅是毛泽东的前妻,也是一位红军战士。

1937年底,贺子珍因为身体被病痛折磨,离开延安,前往苏联治病,这一去,却造成了与毛泽东的终生分离。

贺子珍离开时已怀有身孕,到苏联不久后产下一子。在孩子还在牙牙学语的年纪,1939年,孩子不幸夭折。贺子珍痛苦万分,一度陷入抑郁的情况。

1941年毛泽东让不满四岁的李敏前往莫斯科与母亲贺子珍相聚。李敏被安排在莫斯科的国际儿童院。

1947年贺子珍和李敏才回到中国。



贺敏学告知主席她在上海被很好的照顾,状态有好转,生活也渐渐稳定。只是有些挂念李敏父女俩,代向问好。主席脸上流露出淡淡忧愁,沉默半响。

随后主席在客厅站立许久,来回思量,接着对贺敏学说希望她可以安定下来,重新组建家庭,希望贺子珍可以向前走,找到生活新的方向。

希望她可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也可以积极乐观,共同解决。



这番话让贺敏学倍感温暖,也让贺敏学更加坚定了主席对家庭成员的支持和理解关爱。

谈话结束后,毛主席亲自把贺敏学送到门口,并且站在原地不断地向贺敏学挥手告别。

李敏在贺敏学离开北京前,再一次的去看望了舅舅。乘着公交车而来,像上次那般。

因为有着上一次对李敏因没钱乘公交这件事情感到心疼,于是,贺敏学拿出了一些钱给李敏。但李敏却拒绝了。

贺敏学说道:“当是舅舅给你买书啦,你就收下这些钱吧,孙秘书都已经把事情告诉我了。”

“井冈山第一人”贺敏学



贺敏学三兄妹很早便投身于革命中,在井冈山时期就与毛泽东结下深厚的战友情谊。

贺敏学曾得到毛泽东“好人”和“三个第一”的称赞。即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山第一、渡长江第一。在那个年代,得到这样的高度评价实属罕见。

他见证了中国的每一个重要时期,从革命到建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建国后为何却成为一个“包工头”?

1904年出生的贺敏学,是家里的长子。为寻找救国真理,开始信仰共产主义,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贺敏学与革命群80余人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

7月26日被营救,发动“永新起义”,占据井冈山,成为真正的“井冈山第一人”。



但这次的战乱给贺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贺仙圆、贺敏振惨死,这更加坚定了贺敏学跟着中国共产党寻求出路的决心。

当时贺敏学被排挤、嫉妒才能,因此还被囚禁了一段时间。在这段失去自由的时间里,他深刻认识到在险恶的斗争中自己必须低调做人,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1952年,贺敏学突然接到上级调令,要求他转业到地方,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建筑工程部副主任。

这让贺敏学非常惊讶,自己怎么突然被分配到建筑工作了。当时有人调侃他:“现在怎么成包工头了?”

但贺敏学没有怨言,调令下来后,贺敏学直奔图书馆开始学习建筑工程类相关知识。

然而等到了之后才知道这是国家对自己委以重任。新中国成立之初,许多废墟都面临休整振兴。

每天不仅要阅读大量文件,还亲自盯项目的进度。有时候甚至已经深夜,都还要去到工地了解情况。



历经10个月的努力,陈列馆于1954年底竣工,当年还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

1958年调到福建,在福建工作多年,担任副部长职务数十年却从没晋升,连他的老上司陈毅都惊讶了:“为什么何敏学连省委常委都不是?”

1988年4月26日,84岁高龄的贺敏学于福州病逝。

贺敏学的功绩和成就并不逊色他人,但他却从来没有为自己谋得什么特殊的待遇,一直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

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生。

结语:

贺敏学和毛主席之间的深厚情谊令人动容,展示了老一辈革命工作者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

他们在家庭教育上从不搞特殊化,脚踏实地,低调谨慎。在国家大事面前从不退缩,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为人民考虑。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力量,奋发向前。



参考资料:
追忆革命家贺敏学:毛泽东曾称其武装暴动第一
无衔将军贺敏学留在党史上的三个“第一”--党史频道-人民网
电视访谈片《我眼中的毛泽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戎美的历史
戎美的历史
讲有趣的历史冷知识
628文章数 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若特朗普获胜会继续对抗中国 但可能走向极端

头条要闻

媒体:若特朗普获胜会继续对抗中国 但可能走向极端

体育要闻

葡萄牙的神!他拯救C罗拯救葡萄牙

娱乐要闻

今年内娱最大的闹剧,该收场了

财经要闻

酒鬼酒甜蜜素风波后再迎人事变动

科技要闻

2024的二手车贩子,到底有多难?

汽车要闻

奥迪Q6 e-tron Sportback官图曝光

态度原创

艺术
家居
教育
健康
公开课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家居要闻

美式风格 呈现田园风格

教育要闻

您赞成孩子初一开始就军训吗?

人类为何至今无法攻克渐冻症?

公开课

连中三元是哪三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