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句成语的背后,都是一段流传千古的典故,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带给人们启迪与智慧。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闻鸡起舞”、“凿壁借光”,这些用作勉励孩子们好好学习的成语,大家小时候应该都听说过,甚至对故事情节也能讲出七七八八。
其中“凿壁借光”应该是“争议”最大的一个,许多人都调侃:“你看书也就罢了,还把人家的墙给搞坏了。”
玩笑话如此,主人公匡衡终究还是成为了勤学模范,只是,关于他学没学成功、有什么功绩、结局如何,我的老师却从来不曾提起,令人好奇。
世代为农,埋头苦读
匡衡的生卒年月已无处可考,但根据他担任官职的情况来看,应该是西汉宣帝年间生人。
匡衡出身微末贫寒,家中世世代代都是农民,每天就守着一亩三分地勉强过活,他看着街上的富家子弟,心中难免升起向往和羡慕。
怎么样才能出人头地,如何才能改变现状,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唯有埋头苦读。
古时候并没有全民教育,想要学习就要自己去买书,匡衡便趁着农忙的时候,帮别人做工赚些零花钱,或者是请求主家直接用书充当工钱。
当匡衡兴冲冲拿着书回家后,却猛然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时间,更没有资本去追寻那个,对于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的梦。
因为白天需要下地耕作,匡衡只能在傍晚和深夜抽空看一会儿书,可当时没有电灯,灯油又很贵,家里的正常使用都要精打细算,哪还有多余的供他看书用?
父母不说,匡衡自己又怎会不想,他抛下许多工作看闲书已经有很多非议了,如果还要家庭在为其付出更多,那还不如就老老实实种一辈子地。
又是一天傍晚,天边的晚霞还没散去,眼前仍有光亮,匡衡照旧翻开书,利用这仅有的光阴增长学识。
突然,无意中的一瞥,让匡衡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绽放出了笑容,那是在墙壁的一处裂缝中,竟然透过了一丝暖黄的灯光。
天无绝人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碰巧匡衡家的邻居富裕一些,经常点灯到很晚,刚好墙的角落里,有一处不易察觉的缝隙。
匡衡连忙拿着书凑了过去,为了更清晰一点,他又拿着小刀,悄悄地把一部分刮得更大了一些。
就这样,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夜深人静,匡衡的学识也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
研习经学,位极人臣
西汉选拔官员的途径主要通过察举制,也就是州县长官向中央推举辖区内的优秀人才,参考的标准基本上是“孝廉”。
要么才能出众,要么饱含孝心、品德高尚,匡衡正是这样的人。
察举制在刚设立的时候,政治清明,地方官员尚且能够秉公推荐,但匡衡所处的时代,寒门之子再想要获得这样的机会,基本上成为了妄想。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匡衡依旧凭借着出色的能力获得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随着年龄增长,他开始跟随讲经的的博士进行学习,因为基础打得好,很快就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甚至还有了对《诗经》的全新理解,逐渐在儒生群体中声名鹊起。
在当时学者中流传着一句话:“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意思是,只要让匡衡来讲《诗经》,听课的人都会眉头舒展,心旷神怡。
西汉王朝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生和儒学的地位就逐日增高,于是博士的学生拥有了通过考试担任官职的可能。
匡衡经过九次考试,才终于取得了一个小小的文学卒史的差事,虽然官不高,但是他在学界早已有了一席之地。
就连太子刘奭,也听说过匡衡的名字,并且十分喜欢和欣赏他的观点。
公元前48年,汉宣帝病逝,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
元帝从小就和儒生混在一起,深受影响,性格宽仁,曾多次反对父亲对大臣采用过重的惩罚。
尊崇儒学是为了统一思想,可是管理国家如果仅依靠儒学,同样会让天下大乱,“霸王道杂之”是西汉皇帝长期采用的模式。
元帝继位后,将这个传统直接抛弃了,宣帝在世时,就曾经对儿子喜好儒生产生过深深的忧虑,还做出了一个不详的预言:“乱我家者,太子也。”
这对于西汉王朝来说,是一个由盛转衰的开始,但对于精通儒学的匡衡来说,却是一个一飞冲天的大好机会。
在汉元帝的倾心关照下,匡衡从郎中、给事中,一路当上了光禄大夫、太子少傅。除此之外,汉元帝还一有空闲,就会找匡衡来到宫中,为自己讲解诗经,共同探讨文学。
和皇帝成为好哥们,还用发愁富贵吗?
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去世,匡衡很自然的接替上位,正式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因为元帝对其十分信任,朝政几乎都是由匡衡办理,他也因此成为了凭借“明经”成为一代权臣的代表,后世还有人将匡衡誉为“权臣之祖”。
深陷丑闻,庶人而终
明面上匡衡好像已经位极人臣了,但是,在阴暗的角落中,同样是在皇帝身边,还有一位备受宠爱的宦官,名叫石显。
石显从汉宣帝时期就进入王朝中枢,到元帝时期更是成为了中书令,他任人唯亲,在皇帝生病卧床期间,完全掌握着全国政务的决定权。
因为石显的势力根深蒂固,又有皇帝作为后台,大臣们一般都不会去碰这个霉头,匡衡当上丞相后,也同样无可奈何。
大将军萧望之曾经因为上书弹劾,一时惹怒了石显,汉元帝毫不在意,竟然任凭石显等人迫害对方,萧望之最终被逼自杀。
汉元帝去世后,汉成帝继位,没有了皇帝的支持,石显的处境顿时变得危险,匡衡也抓住机会,向新君献上了自己弹劾奏章。
石显当即被免官,发配回乡,并在路途中郁郁而终,而扳倒石显,也成为了匡衡在任上为西汉王朝做出的最后的贡献。
老对手离开朝堂不久,匡衡自己也受到了许多人的举报,说他贪污受贿,私占土地。
原来,随着官位越做越高,花花世界迷人眼,曾经饱读经书,品德高尚的匡衡也没有承受住诱惑,竟然借着地方官员的失误,为自己多谋来了4万多亩土地。
这件事情还没讲清楚,匡衡的儿子匡昌又在酒后放荡,挥剑杀死一人,随之被捕入狱,属于是历史版的“坑爹”了。
然而还没完,一个儿子坑还不够,小儿子在见到哥哥被抓,心中十分不满,竟然找了几个手下前往劫狱!简直是无法无天。
面对一件又一件的糟糕事,匡衡明白自己大势已去,主动向皇帝请求了辞官待罪。
一切查明后,匡衡被贬为了庶民,不久便病逝了。
匡衡又重新回到了那个儿时熟悉的田间,但他的人生却不能从头再走一遍了。
如今的人们不得而知,匡衡在失去所有的荣华富贵后,是否会感到后悔,是否会宁愿种一辈子地。
但可以知道的是,如果坚守不住本心,匡衡的悲剧只会一次又一次的上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