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金融机构商谈债务展期的传闻引发风波之后,房地产行业一哥万科一直处于风口浪尖。
据经济观察网消息,3月8日前后,多家险资派出高管到深圳万科总部进行新一轮磋商。磋商方案包括将万科债务偿付期限延长至少一年、追加增信担保和抵押品,以及发行债券将“非标转标”等。
截至3月10日,万科与险资的谈判仍在进行中。
据悉,自2月底以来,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与深圳地铁相关高层赴北京与多家险资企业商谈,包括新华资产、中国太保、太平保险、大家保险等。
和外界传闻有出入的是,万科此轮商谈的重点并非对债务进行“展期”,而是希望几家险资不要提前行权,继续履行合同直至贷款到期。
为稳定市场信心,万科提前偿付了一笔境外债。3月8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一份自愿性公告,内容关于公司全资子公司万科地产(香港)有限公司发行的中期票据的偿付情况。
根据公告,万科地产(香港)有限公司发行的中期票据总额为6.3亿美元,利率为5.35%,原定于2024年3月11日到期。为确保全额偿还到期票据本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到期前将本金及累计至到期日的利息共计约6.47亿美元存入代理行指定账户。
对此,万科方面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强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确保公司财务状况稳健可持续。
而从万科截至目前已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今年其货币资金能够覆盖短期债务压力。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万科到期的境内债余额约63.3亿元,境外债为12.3亿美元,合计约150.6亿元。未来12个月内到期的境内债规模为240.8亿元,境外债到期债务规模为12.3亿美元。
现金流方面,截至2023年9月底,万科货币资金为1036.8亿元,对短期债务的覆盖倍数为2.2倍。
不过,头部险资人士表示,投资人并不担心万科无力偿付3月到期的美元债,相反,在现金有限和销售端没有起色的背景下,万科在用行动表明外债优先、境内非标债置后的偿还安排。
一家已出险头部房企人士认为,这是一种不得已的策略,“都是为了保护资产负债表,如果什么债都还,在现在的销售环境下,最后大概率会爆雷”。
新华保险2023年半年报披露,新华保险投资了3个万科项目的债权计划,合计约53亿元。
前述头部险资人士透露,目前在谈延期行权的险资持有的与万科相关的保债计划,每家总额约数十亿元。如果有一家险资选择提前行权,万科大概率会因无力还债而正式违约,“谁也不想打响第一枪”。
谈判桌上,险资与万科已经过多轮角力。有险资多次提出,继续履约的条件是万科增加资产抵押,缩小风险敞口,但万科方面暂未配合。
3月8日前后,多家险资派出高管到深圳万科总部进行新一轮磋商。磋商方案包括将万科债务偿付期限延长至少一年、追加增信担保和抵押品,以及发行债券将“非标转标”等。
前述头部险资人士透露,“非标转标”是万科新提出的方案,即万科可兑付非标债务,前提是险资认购万科即将发行的债券,将此前的非标私募债权计划置换为公募债。
目前,有险资还在研判中,作为债权人,公募债的透明度和流动性优于非标私募债,但当前其最大的诉求是尽快回笼现金以避险。
在与万科交涉过程中,前述头部险资人士认为,“万科在处置资产方面不积极”,不主动向债权人披露资产处置安排,多次反馈“资产卖不出去”。
而前述已出险头部房企人士则表示,多家房企积极卖资产自救的下场,是把自己“救”没了,长远来看,积极卖资产,对公司和债权人都不是利好。
(来源:经济观察报、澎湃新闻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