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2024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每年两会召开前,国务院都会召开常务会议,敲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的工作重心,准备向人大递交并获得授权。
每年两会结束后,国务院都会召开常务会议,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目标任务与重点工作,以国发号文件逐项分拆到国务院部委以及有关地方,并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
因此,这两场会议,也都成为了每年最重要的两次国常会,
前一次会议确定发力的方向,后一次会议确定落实的力度,两次会议决定这一年将会怎么过。
而今天的国常会释放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那就是2024年国务院政策落实的力度将大幅增强。
我们可以对比23年和24年的两次”重点工作分工”的国常会:
23年:要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变化,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根据基层情况和反映优化完善政策。
24年:要做好督促检查,加强日常调度、完善督查方式、提升督查效率,推动形成层层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23年的重点,说的是调查和反馈,说明新一届国务院对于《23年政府工作报告》部分领域的成效有一定的顾虑,需要时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24年的重点,说的是督查,说明我们对《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揽子蓝图是有绝对的信心,不再需要大量的反馈,只需要各部委和地方按照中央的标尺坚决执行。
或者形象的来比喻,
23年是让各省市摸着石头过河,水深水浅要时时反馈,
24年是过河的路已经趟出来了,要求各省市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渡河。
将两会后的312国常会,对应两会前的223国常会,能够清晰的看出来,2024年的中国各城市,将逐步划分为两个阵营,用不同的路径发展。
一个是12省为首的债务压力较大的省份,24年的工作重点是化债,控制新投资规模,通过中央的债务置换,大幅降低城市的综合成本。
一个是19省为首的债务压力较小的省份,24年的工作重点是扩大市场准入和提升营商环境,通过大规模的配套基建投资吸引新增投资。
对于19省内部,一些债务压力较大,招商引资能力较弱的省份,也可以选择以城市为单位加入到了12省的化债阵营当中。
也就是未来两年,中国各省市将形成了两个路线的阵营,
一个是拿中央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钱,花两年的时间,把历史债务问题解决后再轻装上阵,
在此期间,主要靠国家的超大型项目来拉动经济,譬如东部的辽吉黑津开启大规模的央企投资,西南西北开启上游的能源建设,有点吃凯恩斯饭的感觉。
一个是从市场上拿市场化的钱,紧跟外部的风口和市场环境,继续加杠杆,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链。
标杆就是以浦东为代表的长三角,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吸引外部投资和产业链,在绿色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保持世界一流水平,有点略向哈耶克偏的意思。
接下来,就是要看各自城市主官们近期的选择了,
按照这两次国常会的内容来推测,19省里面,部分债务压力较大的地级市,可以选择加入12省的行列,依靠大型国家投资保持经济增速平稳并缓解债务压力。
也可以选择加入对外开放的几个口岸,成为了国际产业链中的一环,由各地方自行选择扶持的产业,寻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可能。
各地环境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每个选择都有各自的利弊。
而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地方主官们即将做出的选择,也将决定不同城市的我们,未来几年将迎来什么样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