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为保护本国或本地区环境和经济利益而附加的贸易条件和限制措施。它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绿色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属于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贸形势不太乐观的背景下,光伏、新能源车和锂电池,成了我国出口的新能源“三驾马车”,同时也不约而同的遭遇到绿色壁垒的制约。
汽车产业的绿色壁垒
在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西欧和日本之间,为了限制日本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增长,欧洲试图通过制定新的汽车排放标准来限制日本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增长。新的环境保护标准要求到2008年,欧洲市场销售的所有轿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1995年下降25%,这无疑是对日本和韩国企业而来的。对此,韩国的汽车企业认为“在技术上难以达到”而反对;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则表示“与欧洲企业共同努力”,但是不明确表示保证届时达标。
欧盟准备在各成员国一致通过新的排放标准之前,先拿日本和韩国企业开刀,即首先强制要求日韩企业先达标,否则不能向欧洲市场出口。当时在欧洲市场上,从日本进口的轿车以高级休闲车和大型轿车为主,其平均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比欧洲当地生产的车要高出近10%。若要达标,日本车就要平均减少31%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目前国际上已签订了150多个多边环保协定,其中近20个含有贸易条款,以期通过贸易限制来达到环保法规实施的目的。特别是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将禁止受控物质及其相关产品的国际贸易,这些受控物质大部分是化工原料,如制冷剂、烷烯炔化工产品等,由于这类产品用途广泛,因而影响面非常大。
当前在电动汽车领域,也出现了绿色壁垒。2023年8月17日正式生效的《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条例》,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记录电池碳足迹、供应链尽职调查等信息,这将对中国新能源车企和电池厂商出口欧洲产生重大影响。此外,欧盟还对电池中重要原材料的回收比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也对想要进入欧盟市场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绿色壁垒会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力,进而影响到电动汽车的进口和销售。
中国光伏出海的绿色壁垒
过去10年,中国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下降超过80%,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创新迭代和产业链的完善,中国光伏在全球获得主导地位,形成难以撼动的效率和成本优势。
但是,处于鼎盛时期的中国光伏产业,在欧洲和美国不断出台措施,支持光伏制造本土化和本地光伏产业链的背景下,加上各种绿色贸易壁垒和调查,让出海的中国光伏厂商充满了忧虑,风险也不断增加。
部分国家除实施关税等传统贸易政策外,有些还制定了一系列碳足迹标准,以全周期碳排放量等指标对进口产品进行划分,设置贸易壁垒。
由于我国电力排放因子的更新较为滞后,而国际在招标计算时难以准确计算我国光伏产品碳排放量的电网排放因子,计算值往往远高于实际值,因此我国光伏产品的碳排放等级往往较低,在这些国家出口受限。
根据平安证券数据,我国组件在欧洲占比高达97%。
· 在光伏进口产品中,法国要求100kWp以上的光伏项目产品进入市场,需要碳足迹的权威认证。法国光伏项目产品在招标时按照碳足迹值分为不同等级,碳排放值越低,中标的可能性越高。
· 招投标项目碳足迹数值要求大约在 250-400 kg CO2-eq/kWc,欧洲组件供应商(如德国,法国)CRE 碳足迹数值可达到 200-250 kg CO2-eq/kWc。而目前中国组件厂商碳足迹预估的数值都比平均数值高出50%左右,投标竞争力较低。
· 韩国根据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每千瓦碳排放量,将组件分为三类。最高类别的组件以及韩国本土制造商可获得政府补贴,中国制造商被列入最低类别。
· 光伏产品进入印度市场需获得印度标准局颁发的“BIS”认证,并披露财务信息。
如何应对这些绿色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项贸易措施,它的使用频率日渐上涨,全球共有167个进口国家采用了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产品涉及化妆品、家具、日用品、纺织等数干种。其次,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涵盖领域不断扩展和变化,涉及环境保护、动植物安全、人类健康等多种领域,针对的对象不仅是对产品本身的环保要求,还包括对产品的开发、生产、包装、销售、流通等一系列的生产周期。中国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海外的绿色壁垒:
掌握国际标准:认真研究和掌握国际环保标准和协议,了解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方向,对产品从原材料到生产技术,再到用后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环保标准、协议和规则了然于心,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及回收等各个环节注重环保标准的合规性。
建立绿色供应链:正如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中讲到,随着全球加速迈向碳中和时代,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逐渐显现。我国制造业也面临着供应链全链路贯通困境、国内行业碳数据库缺失以及供应链低碳转型压力等问题。需要加快打造绿色数字化供应链系统,实现供应链内协同联通;探索建立绿色电力全国交易机制,促进链主企业引领供应链绿色转型。
推进碳足迹量化: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的核算和管理,建立认可的数据库,严格方法学核算,与欧盟等发达地区积极沟通,建立合作交流机制,碳足迹方法论的协调与互认。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今年两会提出,目前领先企业均已开始推行全面电气化战略,外购电力碳排放已成为企业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监测和精准量化电力消费的碳排放,是反映企业碳排放现状及减排进程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企业绿电消费积极性,帮助企业降低间接碳排放,也是体现工业出口产品低碳竞争力,应对国际“碳壁垒”的最佳措施。
科技创新:加大减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强内控,实施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物流、绿色处置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实现低碳发展;更新升级高耗能设备,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