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内地网络一篇以“深圳,猛吸香港钱”为题的文章引起港媒留意,当中报道香港被深圳反向吸金的数据,成为不少香港市民热议。
文章引述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统计,指2023年港人在深圳的非现金消费总额超过86亿元人民币,更以“香港这样一只现金奶牛”来形容。
据香港统计处数据,2023年香港零售业总销售额约为4067亿港币,深圳统计显示月均有550万人次的香港游客北上。
这些香港人到深圳的人均消费约670元人民币,意味每月约36亿元人民币从香港进入深圳,因此成为深圳消费的另外一个主力来源。
文章表示,以前是内地客大包小包买爆香港,现在换港人大包小包买爆深圳,那么,为啥以前不是这样,现在为什么香港成为深圳的“现金奶牛”?
记得2018年之前,当时我给深圳一些旅行社做培训港澳游业务,试过一个月内去四次,地点也就是现在的福田cocopark附近。
虽然这个大商场在06年已经开幕,但可说我当时根本没兴趣进去逛,原因是物品吸引不了我,而且汇率差价下,香港更多选择。
时隔6载,上个星期我去深圳办事,想想既然去福田口岸了,不如顺道去看看cocopark,因为在香港网络平台,这里已经是香港游客的热门之地。
于是,坐上地铁,手机八达通卡一刷就过去了,转一个站到了cocopark,跟6年前对比感觉相差不大,但一路上的香港游客却多得多。
背着包包,穿着旅游鞋,包包的链子上挂着一瓶洗手液,样子只需一看就知道是香港游客,不是去超市的路上就是去餐厅的路上。
于是,我也随便找了家超市,并不是港人热衷的那几个名牌,进去看了下,价格比厦门贵,但从香港的角度看一点也不贵。
特别是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很多是香港超市找不到的,例如四川辣椒酱,例如土鸡,甚至刚剥开的菠萝蜜,一盒也才25元人民币。
要知道,香港水果并不便宜,这里买两盒的价格就比香港一盒还便宜,最主要超市的工作人员十分热情,服务到位,这让人感觉有对比。
深圳,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跟“潮汕名城”,来深圳吃饭,首选还是吃湘菜,要不然就是吃潮州菜,埋单200多,味道很好,服务还很棒。
吃饭途中,好奇并礼貌地问服务员姐姐薪水多少,她表示,月入4000多,包吃包住;这么一算,也大概有个六七千元的成本支出。
逛完了,回程还是走福田口岸,出了深圳地铁,一切都跟以前一样,没啥变化,少了昔日需要“买关”的旅行社门店,但多了一个3元特惠站。
回到香港,想了想,嗯,这个星期再去吃湖南菜,因为实在忍不住,不是香港不好,而是,你知道么,去深圳感觉就是,嗯,说不来的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