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北京文学》新年第一期的头版头条刊登了一部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之后一鸣惊人,让彼时还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余华名震文坛。最初发表时,《十八岁出门远行》得到了《北京文学》主编林斤澜和副主编李陀的一致肯定,李陀在看过小说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甚至认为余华“已经走到中国当代文学的最前列了”。近日,这本曾轰动文坛的作品终于再次全新出版。
1986年《北京文学》举办了一个青年作者改稿班,希望借此发现新人、新作,余华本不在这批青年作者中,被临时邀请来参加。接到邀请的余华手头尚没有可以带到北京的合适小说,恰巧余华在晚报上看到抢苹果事件的新闻,于是他以此新闻为蓝本,很快的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卡夫卡对余华创作上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余华曾在多个场合提到卡夫卡对自己的影响。《十八岁出门远行》可以说是余华的成名之作,也是他受卡夫卡影响最早期的作品。
作品讲述了一个十八岁男孩初次出门远行所经历的生活片段,少年在十八岁那天独自出门远行,却被现实难以想象的荒谬和残酷,打击到鼻青脸肿。小说的情节十分荒诞,充满了掠夺与欺骗,展示了青年成长阶段在迈向成人世界时的种种遭遇:理想与现实、抗争与无奈、残酷与温暖、失去与收获等。更揭示了不出去闯闯,也许无法意识到,有些事情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不经历一次鼻青脸肿,就不会获得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并最终建立自己内在世界的充盈与平衡。
王蒙把余华的这篇小说与刘西鸿的《你不可以改变我》、洪峰的《湮没》看作探讨青年问题的小说放在一起来解读,认为《十八岁出门远行》写出了“青年人走向生活的单纯、困惑、挫折、尴尬和随遇而安”。
王小波说过,生命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如果你想在这个受锤的过程中感受余华带给你的共鸣和慰藉,不妨读读《十八岁出门远行》。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纪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