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工商导报全媒体记者季思华 陈东海 薛良)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在多种粮、种好粮、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发展农业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太和县阮桥镇因地制宜,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红薯种植,肉牛、湖羊、蛋鸡养殖,坚持粮头食尾一齐抓,趟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阮桥镇位于太和县东北角,境内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地面广阔,地势平坦,土壤为砂姜黑土,气候温暖,雨量适中,日照充沛,无霜期较长。良好的自然环境为阮桥镇成为“千亿斤江淮粮仓”的重要部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得益于阮桥镇独特的地理优势,种植业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其中红薯更是替当地居民牢牢守住了“粮袋子”,也让当地居民鼓起了“钱袋子”,其中的诀窍是什么?安徽朗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给出了妙招。通过“公司+农户”合作模式,以“农头”链“工尾”,每年80万斤红薯摇身一变成为粉条、淀粉等各式产品,常年可为当地增收100余万元,小小的红薯成为了致富的“摇钱薯”。
“不仅仅是红薯加工,老百姓不要的红薯叶、红薯梗我们也回收加工成了干菜等农副产品,这又可以实现约15万元的盈利,让当地居民再增一条致富渠道。”安徽朗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姜超告诉记者。
作为农业重镇,养殖业也是阮桥镇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到阮桥镇陈志伟家庭农场,大老远就听到了咩、咩、咩的湖羊叫声。走进这个现代化的农场中,近600只湖羊正悠闲地吃草,镂空的隔板设计让羊粪等排泄物实时掉落,整个羊圈显得干净整洁。
“因为养殖环境好、饲料质量优,我们的湖羊个个膘肥体壮,在市场上格外受欢迎。”正在添加饲料的农场主赵雪介绍,“每年要出栏500多只,扣除人工、饲料等养殖成本,预计毛利润能达到70万元左右。”
此外,该农场产生的羊粪会作为有机肥用于玉米、小麦等种植,还每年收购约3000吨秸秆用于制作饲料,实现了“秸秆变肉”的循环综合利用,有效降低了湖羊养殖成本,同时还对外出售饲料,每年可盈利20余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提升。
距离陈志伟家庭农场不远,衡丰家庭农场里格外热闹:存栏的700多头肉牛,不时发出哞、哞、哞的叫声,在农场主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茁壮成长。“我们采用了种养结合的循环利用模式,这样不光养牛能挣钱,种植农作物也有实在收益。”农场主唐凤衡介绍。
“一头牛的纯利润是3000到5000元,一年约出栏500余头。再加上种植玉米、大豆以及售卖牛粪等,一年下来收入两三百万元不成问题。”唐凤衡说。
作为养牛大户,唐凤衡还紧跟“畜头肉尾”养殖业发展大方向,耗资50余万于上海青浦区购入5个档口,专卖自家牛肉,实现了肉牛养殖与加工一体化,仅此一项每年预计可再增收2亿元。
根植时代沃土,阮桥镇的农业产业建设迎来了蓬勃发展。据数据显示,阮桥镇目前已有养殖大户 43家,建成养殖小区6个、万头养猪场1家,100头以上的大户200余户。通过大户带小户、合作社带农户,已带动当地400多户农户开展山羊、肉牛等特色养殖,农业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阮桥镇还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委书记韩俊“两个千亿”“三头三尾”指示要求,坚决贯彻落实“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行动工作部署,新规划投入800余万和500余万建设邓庙村生态水产养殖和刘关村肉牛养殖项目,农业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下一步,阮桥镇党委政府将会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努力推进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特色产业之路,加强工作谋划、统筹工作布局,全力实现阮桥镇特色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阮桥镇党委书记李志接受工商导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