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中国科学院已故院士简介(9)》(以姓氏拼音为序)。
党鸿辛院士(1997年当选)
党鸿辛(1929年6月15日—2005年6月10日),广西北流市人,材料机械摩擦磨损与润滑专家、中国摩擦学学科的开拓者与学术带头人,“两弹一星”功臣。
1953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1958工作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党鸿辛期从事摩擦学及摩擦表面物理与化学的研究,总结了一系列固体润滑和表面物理与化学作用的规律。此外,党鸿辛还破解了中国制造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信号传递问题的技术难关,并参与了“实践一号、二号”和“尖兵一号”等人造卫星的研制,为中国“两弹一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邓从豪院士(1993年当选)
邓从豪(1920年10月10日—1998年1月17日),江西临川人,理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山东大学校长、教授。
邓从豪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48年任教于山东大学;1954年任东北人民大学副教授;1984年任山东大学校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8年1月17日在济南逝世,享年77岁。
邓从豪主要在量子化学基础理论和微观反应动力学理论两个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邓稼先院士(1980年当选)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邓稼先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先后任教于昆明市文正中学、培文中学;194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54年—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副学术秘书;1958年起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九院901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主要从事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研制工作。
邓景发院士(1995年当选)
邓景发(1933年8月4日—2001年5月12日),出生于上海,籍贯广东番禺,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
邓景发1959年复旦大学电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63年任复旦大学讲师;1978年任复旦大学副教授;1984年任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5月1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
邓景发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及多相催化、真空表面化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邓起东院士(2003年当选)
邓起东(1938年2月23日—2018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南双峰,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邓起东于1961年从中南矿冶学院毕业 ,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78年转至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国家地震局地质所副所长,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领导组建了中国地震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2018年1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邓起东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学、活动构造学、地震地质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区划和工程地震等研究。
邓叔群院士(1955年当选)
邓叔群(1902年12月12日—1970年5月10日),福建福州人,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森林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邓叔群1923年从清华学校毕业;1928年获得康奈尔大学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1929年任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1933年任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48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任东北农学院副院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研究所副所长;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1970年5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
邓叔群毕生从事真菌学、植物病理学和林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邓锡铭院士(1993年当选)
邓锡铭(1930年10月29日-1997年12月20日),广东东莞人。光学、激光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
邓锡铭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52年—1964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7年12月2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67岁。
邓锡铭毕生从事光学、激光、激光等离子体的研究。
丁大钊院士(1991年当选)
丁大钊(1935年1月12日-2004年1月14日),江苏省苏州市人,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
1952年考入同济大学,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科学研究所七室副研究员、物理研究部副主任、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科技委副主任、中科院高能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筹备)副主任等职。
丁大钊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核反应实验、热中子辐射俘获与原子核巨共振研究、同步辐射应用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