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不要太大,手敲背,边敲边走。"已经是第九次执导沪剧《芦荡火种》,导演周中庸对每一个细节了然于心。发现年轻演员诠释得不够准确,年过八旬的老人在搀扶下直接走向排练厅中央,亲自示范了起来。上海沪剧院的传承版《芦荡火种》下月将在天蟾逸夫舞台首演,昨天下午在排练厅,汪华忠、程臻、凌月刚等老艺术家与当代沪剧名家齐坐镇,共同为这部由90后、00后挑大梁的红色经典把关。
这段时间,丁是娥的原版《芦荡火种》是青年演员洪豆豆上下班路上的背景音,90后女孩这次将饰演主人公"阿庆嫂"一角。剧中的"智斗"是洪豆豆常演的折子戏,然而当遇上完整的一出大戏,她直言挑战是全方位的。首先便是唱腔和台词,"过去往往照着谱唱就上场了,这么细致地学习丁派唱腔还是第一次"。鼻音和小腔是丁派唱腔的标志性特点,洪豆豆原有的嗓子特点一唱高音声音就会变细,为了朝前辈靠拢,她经常提醒自己,将声线往下压。
"这次排练可以说颠覆了我对阿庆嫂的理解和诠释。"作为地下交通员,阿庆嫂的公开身份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过去洪豆豆总认为老板娘嗓门要高、动作要风风火火,最近在学习旧录像的过程中,她发现丁是娥更多是用沉稳的表演来体现阿庆嫂的气场。"‘开方’一折里,阿庆嫂需要在陈天民和刘副官之间快速切换情绪,这是我此前表演经验里少有的。"为了揣摩好人物多层次的心理活动,演员们有时排练的时间长达十小时。"导演认为我们还年轻,可以尽可能地释放能量,如果有调整还可以往回收,重要的是把所有激情都投入到这部作品里。"
1999年出生的李秉儒在剧中出演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届时他将带来著名唱段"月如银钩星似棋"。以往,李秉儒多演如《雷雨》中"周萍"这般的少爷角色,为了让年轻人拓宽戏路,沪剧院特别请到原版《芦荡火种》中"郭建光"的扮演者、老艺术家徐伯涛为李秉儒一对一辅导。面对小自己50多岁的后辈,徐伯涛从角色的心路历程讲起,进而谈到台上的演唱与表演。"老师非常注重唱腔,希望我不拘泥于流派,兼收邵派的激昂和王派的潇洒,通过唱腔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李秉儒对记者表示。
作为上海沪剧院压箱底的"看家宝",《芦荡火种》展现了一幅江南地区抗日军民与敌伪殊死斗争的壮烈图景以及江南的水乡风光和民俗风情,历经岁月洗礼戏剧魅力仍不减当年。作品塑造了阿庆嫂、郭建光、陈天民、沙老太、胡传奎、刁德一等一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充分发挥沪剧的剧种特色,在剧中唱响丁派、石派、解派、邵派等流派。1960年首演一炮打响后,《芦荡火种》被移植改编为现代京剧《沙家浜》,影响深远。
为向观众揭开这部经典沪剧幕后的神秘面纱,上海沪剧院昨天策划了一次深入复排现场的探访活动,邀请戏迷观看排演过程、与主创团队面对面交流,对舞台作品的诞生过程有更加直观的了解。"现在不少话剧都会向戏曲借鉴表演手段,看到有这个机会,特别来学习一下。"春日阳光甚好的下午,在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就读的张同学从学校散步到上海沪剧院,第一次走进戏曲演出的排练厅,发现现场也有乐队伴奏,但跟话剧不一样。"正是因为多样性,艺术的百花园才五彩缤纷,而经典,拥有永恒的魅力。"
作者:王筱丽
文:王筱丽 编辑:范菁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