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阳和汤
【分类】温里剂
【出处】《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熟地黄一两 (30g),麻黄五分 (2g), 鹿角胶三钱 (9g), 白芥子二钱炒研 (6g), 肉桂一钱去皮研粉 (3g), 生甘草一钱 (3g), 炮姜炭五分 (2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阴寒证者。症见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病机】阴疽一证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而成。阴寒为病故局部肿势弥漫,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并可伴有全身虚寒症状,舌淡苔白,脉沉细亦为虚寒之象。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方理】阴疽的治疗是王氏在《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最具代表性的论断,充分体现了王氏在当时较为先进的诊疗思想,《外科证治全生集·阴疽治法》中云:“初起之形,阔大平塌,根盘散漫,不肿不痛,色不明亮,此疽中最险之证。傥误服寒凉,其色变如隔宿猪肝,毒攻内腑,神昏即死。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
王氏在阴疽治疗方面独具匠心,反对“清火解毒”的寒凉之法,首倡阳和解凝散寒的治疗原则,主张“阳和通腠,温补气血”以治疗阴证,为治疗阴疽开辟了新途径。王氏还强调“毒气未尽之时,通其腠里之药仍不可缓……滋补而不兼开腠,仅可补其虚弱,则寒凝之毒,何能觅路行消?”突出了在治疗过程中开腠里的重要作用。在遣方用药上注重“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里,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凝结。此三味,酷暑不能缺一也。腠里一开,凝结一解,气血能行,行则凝结之毒随消矣。”强调了麻黄、肉桂、炮姜在治疗阴疽上,是必不可少之品。阳和系列方剂是王氏首倡,在治疗阴疽方面效果显著。
阳和汤中药物组成为: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炭、生甘草。方中重用熟地,滋补阴血,益精填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两者合用,养血助阳,以治其本,共为君药。寒凝湿滞,非温通而不足以化,故方用姜炭、肉桂温热之品为臣。脾主肌肉,姜炭温中,破阴通阳;寒在营血,肉桂入营,温通血脉。佐以麻黄,辛温达卫,宣通经络,引阳气,开寒结;白芥子祛寒痰湿滞,可达皮里膜外,两味合用,既能使血气宣通,又可令熟地、鹿角胶补而不滞。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
综观全方,其配伍特点是补血药与温阳药合用,辛散与滋腻之品相伍,宣化寒凝而通经络,补养精血而扶阳气。
【运用】
1.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阴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疡等属阴寒凝滞者。
【加减化裁】若兼气虚不足者,加党参、黄芪等甘温补气;若阴寒重者,加附子温阳散寒;肉桂亦可改桂枝,加强温通血脉、和营通滞的功效。
3. 注意事项:方中熟地用量宜重,麻黄用量宜轻;阳证疮疡红肿热痛,或阴虚有热,或疽已溃破者,不宜使用本方。马培之云:“此方治阴证,无出其右,用之得当,应手而愈。乳岩万不可用,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不可沾唇。”《重校外科证治全生集》卷4。
【用药禁忌】乳岩万不可用,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不可沾唇;半阴半阳之证忌用。
祁山中医馆许柳田主任医师主要特长:追源新安医学理论和家传中医皮肤特色为基础,以“清肺养阴、固本培元、内外结合”为治则,五运六气+五行脉+八卦九宫针法综合诊治牛皮癣(银屑病)、白癜风、难治性痤疮、脱发、不孕不育、难治性伤口延迟愈合等各种疑难杂症;开展了家传中药针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内外方金刚虎蛇通络丹,中药定向透药、火针治疗、刺络拔罐等中医特色治疗。开发出"针一罐—药"三联序贯疗法,不但即时止痛效果显著,更能预防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他是中国中医美容附属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火针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分会全国委员。他还是安徽省基层名中医,黄山名医。健康美丽热线:0559-452668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