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以来,物理学家们一直对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感到困惑: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材料的熔点?传统上,物质的相变行为可以通过相图来描述,其中三条相变线清晰地标示了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变。对于固-气相变和液-气相变,基于经典热力学理论,我们已经能够推导出相应的解析表达式。
然而,对于描述固体-液体相变的熔化线 ,我们却迟迟没有找到类似的解析表达式。这主要是因为熔化过程涉及材料结构内的复杂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并不像气体转换中的那样直接。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中,有多种理论尝试预测物质的熔化线。这些理论包括Sommerfeld和Brillouin在1913年提出的基于声子的液体热力学理论,以及基于阈值原子位移的Lindemann-Gilvarry标准的半现象学理论。
其他方法氦包括涉及系统特定缺陷的缺陷介导机制,如位错、表面和预熔等。然而,这些理论往往只适用于某些系统,而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此外,早期的理论主要关注固体在熔化时的性质变化,而忽略了液体的影响。
理解熔化线在材料科学和相关领域至关重要,因为它使我们能够预测材料在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行为。这些知识对于设计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至关重要,例如用于高性能机械或极端环境中的材料。
最近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终于提出了一种突破性的理论来预测熔点。该理论为各种材料的熔化线提供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简单和通用的描述。
作者在研究中考虑了液体的影响,通过将液体和固体的热力学性质联系起来,建立了一个液固两相理论,用简单的抛物线方程描述熔化线 。这个理论与早期只考虑固体性质变化的单相理论不同,它将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变化联系在一起,认为两相都同样重要来理解固液相变。
这种液固两相的方法被认为是物理理论的本质,因为它提供了不同性质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理论中,作者还考虑了声子的非谐性对能量差异的影响,以及液体中的跳跃频率与固体的差异,这些因素都对相变过程中的性质变化起到了作用。
研究人员还将新理论与具有不同结构和成键类型的材料的实验进行了对比,例如稀有气体氩和氦、金属铁和铟、水等,发现熔化线的预测与实验结果是高度一致的。也就是说,这表明该方程适用于从金属到简单元素的各种材料。
这一发现对材料科学具有巨大的潜力。科学家现在可以利用这个理论来设计具有精确控制的熔点和功能的材料。此外,该理论为更深入地理解熔化过程本身的基本物理学铺平了道路。随着研究的进展,熔化线理论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对材料的理解和操控,为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打开大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