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分享至

接着来聊聊这一句:「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这一段就告诉了我们,“本心自性里头一切具足”,所以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既然本心自性里头一切都有,不要在心外去求,万法皆从自性而出,故经云:“无不从此法界流。”

那到底要如何理解万法皆从自性而出呢?是怎么出的呢?

我们的心有“感而遂通之妙”,当我们遇事时,真如自性必然会随感而应,从而生出一个心念,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时就是「心生种种法生」。

当我们离开这个事时,一切不在心中停留,一切无所住,也就是物去不留,这就是「心灭种种法灭」。

这里有“心生”和“心灭”两种情况,说明心是生灭的,一切的生灭都需要缘起,所以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

那么遇事,就是缘起,也就是因缘和合而生。当事情过去了,就是因缘和合而灭。

只要是生灭的,就是不真实的,所以才说“缘起性空”。

其实,我们的佛性本体是“不生不灭”的,而佛性的妙用是“有生有灭”的。

所以,性为体,心为用,体用一源,有其体必有其用,有其用方显其体。

性之体是不可见的,我们无法用眼睛看到,无法用耳朵听到,无法用身体触摸到,无法用鼻子闻到。

要想见性,就必须要从性之妙用上去见,因为“有其用方显其体”,那么就要在心上去见性,这就是“明心见性”。

所以,才说“心即性,性即心”,也就是“性即是相,相即是性”,性相不二。

比如,古之大德说:“青青翠竹,就是般若;郁郁黄花,无非自性。”

这就是从翠竹和黄花上去见性,当我们见到“黄花”时,真若自性必然会随感而应,生出一个心念。

至于这个心念是什么,则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缘起不一样,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但不管怎么样,此时生出了心,也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真空生妙有”。

但千万不能在这个心上着相,也就是不能在你看见的翠竹和黄花上着相,不然就生出妄念,沦为凡夫了,见到的就不是自性了。

所以,人人原本“无心”,佛家说“集起曰心”,也就是各个因缘集合的影响,才生出了心。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