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劈道曲江公,
南北通途百代功。
独此眼光千古鉴,
兴隆富庶赖交通。
3月22日至3月23日,以“岭南第一名相”在梅岭劈山开道为故事原型的新编历史题材粤剧《张九龄》,将在韶关剧院连续两晚公开演出,这是粤剧《张九龄》首演成功后第一次回到“九龄故里”韶关公演。
新编历史题材粤剧《张九龄》由广东粤剧院、中共韶关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中共韶关市曲江区委宣传部、中共始兴县委宣传部支持,国家一级编剧罗周担任编剧,著名粤剧编剧家陈锦荣担任粤剧改编,国家一级导演徐春兰担任导演,国家一级导演徐光华担任副导演,国家一级演员文汝清领衔主演,苏国进、严金凤、吴泽东、冼鉴棠、钟翰宁等名家新秀联合主演,呈现了盛世名相张九龄排除万难开凿梅关驿道的故事。
从“凿岭”到“凿心”,展现“九龄风度”
2023年,粤剧《张九龄》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首演成功,收获好评如潮,并在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上大放异彩,斩获大型舞台艺术作品一等奖(戏剧组),在剧中一人分饰阿吉和小僧的青年演员苏国进获得十佳舞台新秀奖。
梅岭古道,千年艰阻。因为张九龄的矢志不渝,成为了勾连南北的通途。粤剧《张九龄》再现了一千多年前这段开山传奇。该剧通过“请旨开岭”“相约救民”“面圣呈果”“阿吉掉崖”“月下问佛”“九龄独锹”和“感召百姓”七折,折射“九龄开山”的超越凡人的圣洁精神,将“九龄风度”贯穿始终,展现了张九龄的思想、情感和经历。
该剧讲述了,张九龄父亲病重,他飞马回乡探望,却被崎岖梅岭延误行程,以致没能与父亲见上最后一面。悲痛之余,张九龄念及梅岭阻隔南北、积贫乡里,请旨开山,疏通道路。可春去秋来,开山之资,捉襟见肘,岩石坚硬,火药无功,众人逐渐放弃,唯有九龄,矢志不渝。适逢曲江遭灾,九龄赴京请赈,天子下旨放粮,又劝九龄休问梅岭,入朝拜相。当此之时,何去何从?一场暴雨,引领九龄,走入了内心深处……
全剧在充满水墨意蕴的浪漫舞台上点点铺开,叙事诗意盎然又恢弘博大,文本典雅优美,唱词精粹凝练,在美感与内涵的共融中呈现出别致的审美品位。
如何“凿心”?最年轻“曹禺奖”得主罗周谈主旨
粤剧《张九龄》的剧本请到了最年轻的“曹禺奖”得主、复旦大学古典文学博士罗周执笔,唱词精炼典雅。
罗周没有按照惯常思维写张九龄波澜壮阔的一生,而是选取由张九龄开通梅关古道这一历史事件切入,“梅关古道是秦始皇征南时开凿的,到唐朝开元年间将近1000年了,人们都习惯了梅关古道的狭窄与险峻,直到张九龄的出现。即便是所有人都安于承受这种命运,张九龄仍然觉得开岭是正确的事情,他就要去做。’梅岭不得通陡峻,便在岭上筑我坟’,我写这句唱词的时候,心中对张九龄的崇敬油然而生”。
该剧的主旨在结尾点了出来,“亦是凿岭亦凿心”。对于如何理解“凿心”,罗周谈到,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梅关古道,凿于秦时,千年以来,以此连通岭南和中原。道路如此艰险,却没人想过要拓路开山。世世代代的危险、贫寒、承担,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直到张九龄出现了。
她表示,本剧分为上下两本,中间一个楔子“长安面圣”。上本“开岭”,强调外部动作;下本“凿心”,强调内心开掘。写到“梅岭不得通陡峻,便在岭上筑我坟”时,我内心涌起了特别崇高之感。忠于本心、心怀万众,完全抛撇了世俗的浮名浮利,将生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一件有益于民众之事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也是我们想要张扬凸显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南都记者注意到,剧中通过梅岭上“放钵石”的传说,把六祖惠能弘法岭南与张九龄开岭联系起来可谓编剧的神来之笔。罗周在“月下问佛”一折中设置了张九龄与六祖的一次晤面,借助“放钵石”领悟到“开山之志,重于泰岳,虽万千人吾往矣,不可移”,这一情节展现了青年张九龄在思想、政治和精神上的成长,富有哲学韵味,让人眼前一亮。“但实际上,张九龄之顿悟,并非得之于佛教点化,而是他内心世界之外化、是他的所思所想,他自己的主动选择。”罗周如是说。
如何展现“九龄风度”?文汝清展现“敢为人先”
主演文汝清是第一次来韶关演出粤剧,他说之前来过韶关两次采风,希望这次的“回家”演出,能让更多韶关人喜欢粤剧。
主演文汝清的表演细腻传神,唱作俱佳。他很好地完成了张九龄形象的塑造:刚正不阿的性格品质、忧国忧民的思虑、面对磨难困境的坚毅、细雨润无声的怜悯之心……立体而丰满。
对于如何展现“九龄风度”?文汝清谈到,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广东精神正是九龄风度最好的体现。张九龄不顾梅关道路险阻,挑战前人不敢涉足之难题,开凿了后世几代人的通衢大道——梅岭古道。他的坚持和勇气也鼓舞了周围的百姓,纷纷加入开山大业中。
他表示,我跟着剧组去采风的时候,也去到了韶关,见到了张九龄的故土,在博物馆见到了他们当时的生活环境,当时我就不禁在想,在这里生活、成长的他,是怎样成为了令人称颂至今的大诗人、大政治家?我也思考着怎样去塑造好张九龄这个人物,可能并不是说我要用什么样的身段,要用什么样的唱腔,用什么样的情景情感去丰满角色,我觉得仅仅这些是不足以去表达张九龄这个人物所带给我的感悟和感动。我在一次次的排演过程中,一次次深受震撼、感动不已,然后再将这一次次的体验和感动,呈现在粤剧舞台上。
文汝清还打了个比方,《张九龄》的故事,就像开凿古代版的京广线。它不只是打通了广东和长安之间的物资运输通道,还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也打通了南方和北方的文化交流,成为一条文化之路。
他还谈到,我很期待这两天的“回家”演出。我作为一个广东人,去演绎一个广东伟人的故事,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张九龄大家都很熟,每一个观众每一个读者心中,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张九龄,那么我如何去演绎一个观众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呢?而动力就是,这次对于我的演出生涯来说,是一个很大挑战。这次到韶关演出,就是让韶关人检验我是否符合他们心目中的张九龄形象,90后00后年轻观众是否接受是否有共鸣。
如何展现“回家”舞台?用视觉语汇展现文学之气
张九龄“回家”,我们能看到一个什么样的舞台?导演徐春兰表示将展现一个有悲悯之心的张九龄,“张九龄是中国岭南宰相第一人,也是很有才华的大诗人,作为政治家,为开道便民,开山只是一个小口,结果却折射出一个大的情境。我们在二度创作的时候,前提是要体现出张九龄这个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他的政治思想、他的文学才华和他的治国理念,把握好这部剧的历史感,这个题材丰富的文化含量和思想含量,更重要的是张九龄个人的情感表达的含量。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我一直强调的就是要’柔肠百转’,这其实,就是要求表现出张九龄的悲悯之心。他在碰到苦难,在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是毫不犹豫就想要去伸出双手的一个人,他心怀百姓、大善大美。”
舞台当然少不了舞美的点睛之笔。粤剧《张九龄》在舞美空间、灯光设计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以一种水墨丹青的感觉,使得这部戏具有诗的典雅韵味。在舞台上,设计师设置了一组5到6层的泼墨场景,完成了从序幕到尾声的所有空间意象,以最简约的手法来体现整部剧的宏大场景和它的整体气象,呈现了东方式的审美。
舞美设计季乔如说,我从张九龄内心强大的气场,以及张九龄他作为一代文人、诗人这方面出发并落实在整体的设计中,我用视觉语汇去为张九龄铺垫他身后的一点文学之气。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许晓蕾 实习生 马含章 通讯员林楷虹 发自韶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