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下午,中国海警官方账号发布消息称,菲律宾34名人员无视中方警告劝阻,非法登上铁线礁活动,中方执法人员依法登礁查证处置。从官方发布的新闻稿来看,对于这起事件细节并没有过多的描述,我们无法了解当时具体发生了什么,不过菲律宾方面随后就发布了一些现场视频,从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事情经过。
在3月21日上午,菲律宾海警发言人塔里拉亲自带队,率领四艘搭载34名所谓“海洋科考队员”的公务船只从中业岛出发,直冲着中国铁线礁驶去。在抵近铁线礁之后,菲律宾公务船放下了多艘快艇,菲方“科考队员”乘坐快艇快速冲向铁线礁石。
在菲方人员登礁的过程中,中国海警5204舰以及多艘渔船对菲方公务船只进行了拦截驱离,此外中国海军054A导弹护卫舰“徐州”舰(舷号530)也在一旁执行警戒任务,并且低空还出现了一架直-8直升机,显然周边海域还有其他解放军大型作战舰艇存在。然而中方的拦截行动并没有阻止菲方人员登上铁线礁,菲方快艇很快就靠上了铁线礁礁石。
为了向外界炫耀此次的登礁行动,菲海警发言人塔里拉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了几张菲方人员成功登上铁线礁的高清照片。从塔里拉发布的照片来看,菲方人员乘坐摩托快艇成功登上了铁线礁1号、2号礁石,而在登上岛礁之后,菲方人员就在礁石上搭上了蓝色的帐篷,很显然菲方人员在铁线礁上呆的时间并不短。
通过上下这两张照片我们不难发现,登上铁线礁的菲方人员状态非常放松,在支起帐篷之后就在礁石上疯狂的拍照打卡,可见中国海警以及海军的出现并没有让菲方人员惧怕。除了拍照之外,菲方人员还有模有样的在礁石上进行挖掘采样,而菲方无人机的镜头也恰好拍下了这一幕,菲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坐实”菲方人员“科考人员”的身份。
在菲方人员完成拍照打卡任务之后,塔里拉就在菲方公务船上召开了一个简短的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宣布在他的精密部署下此次登铁线礁行动取得成功。可以预见的是,此次事件会提升塔里拉在菲律宾海警中的影响力,他本人也会因此可能得到升职加薪的机会。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很多人有疑问,为何我方海警没能阻止菲方人员的登礁行动呢?从实力上来看,我方海警完全有能力将菲方船只阻挡在铁线礁之外,而菲方人员登礁图谋之所以能得逞,主要原因可能是铁线礁距离菲占中业岛太近了,并且我方对于菲方此次登礁行动并没有防备。
铁线礁是中国南沙群岛岛礁之一,为东北-西南一线排列的三个珊瑚礁的总称,具体位置位于中业岛西部3海里(约5公里),而目前中业岛被菲律宾非法占据。在1971年,驻扎在中业岛的台军为了躲避台风,撤离到了设施更为完善的太平岛上,然而等台军准备返回时却发现中业岛已经被菲军占领,不过台军并没有对入侵的菲军采取行动,这就造成了中业岛被菲律宾非法占据的事实。为了可以永久霸占中国的中业岛,菲律宾不但在中业岛上修建了机场以及码头,而且建设了居民定居点,并从菲本土迁来了不少菲律宾平民,这无形中大幅增加了我们收复中业岛的难度。
正是由于中业岛距离铁线礁较近,菲律宾才会对这个落潮才能浮出海面的铁线礁感兴趣,而此次菲律宾的登礁行动是早有预谋。中业岛上有适合菲方船只停靠的码头,菲方公务船从这里出发能很快抵达铁线礁,如果我们不能对中业岛进行有效监控,是很难阻止菲方人员登陆铁线礁。
不过在铁线礁西南方20公里就是我们的渚碧岛,该岛礁在经过吹填作业之后已经成为了我国在南沙群岛的一个重要基地,拥有可以起降大型飞机的机场以及可以停靠大型战舰的码头,而此次前出驱离菲方登礁人员的直-8直升机很有可能就是来自渚碧岛。然而鉴于菲方在距离上占据先天优势,并且已经开始打铁线礁主意,接下来我们应该在中业岛方向上加大巡逻力度。
既然菲律宾从中业岛派出入侵力量,那么我们应该对中业岛附近海域行使管辖权,对进出中业岛的船只进行严格的盘查,严防菲律宾再度以中业岛为跳板侵占中国南沙岛礁,不给菲律宾任何机会。
不过上述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菲律宾继续觊觎中国南沙岛礁,这是因为在美国的不断怂恿下,菲律宾还会在南海疯狂挑衅中国,而我方的反制措施也没有让菲方长记性。既然菲律宾感觉自己有了靠山后头很铁,我们有必要让其知道究竟是我们的拳头硬还是他们的头硬,而拿中业岛开刀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若菲方继续将手臂伸向中业岛附近的中国岛礁,我们应采取包括围堵中业岛在内的强硬措施,必要时可一举收回中业岛,让菲律宾真正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惨重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