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库镇老地名
老地名是镇内过去一些老街道、居民点之名,有的已随着城镇建设、街巷改造、市区服务功能的完善和棚户区拆迁、住宅小区楼群的崛起而消失。继之,又有新的地名相继产生,老地名成为了历史,化作了永远的记忆被定格在那里。
胜利街道办事处,1964年建制。位于镇区北部,面积1平方千米。居民1035户,汉族3677人、回族238人。原辖四个居民委,29个居民组。境内原驻有农机厂等27个企(事)业单位。街办驻边门北段,原名北边门,边门街。1950年,以取革命胜利之意,改为胜利街。
八家子胡同,位于原胜利街道办事处北1千米。东西走向,东起边门街道,西至娘娘庙山下,全长约200米,宽8米,可通汽车,系胜利街三委,居民43户。1910年左右,有尚姓八家在此集居,故名“八家子胡同”。
宝隆泰居民区,位于胜利街道办事处北1千米,解放前是个大院,1920年,因老尚家在此院开有大车店,名宝隆泰,面积约1万平方米,解放后大院广场陆续盖了居民房,改为住宅区。
朝阳巷,居民区,位于胜利街道办事处西北0.5千米,面积约15000平方米,因北靠朝阳寺山得名。
晓东街道办事处,位于镇区东北部。面积1平方千米。居民1018户,汉族3679人、满族69人、回族41人、蒙古族53人。1978年建制,原辖五个居民委,23个居民组。街办驻晓东街中段北侧。境内有县工会等2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原名小东门、小东街。1956年改“小东”为“晓东”。
晓东门胡同,位于晓东街道办事处东部,东西走向,东起原晶体管厂,西至原晓东副食商店,长约500米,宽8米,黑色路面,系晓东街一委,居民128户,因地处晓东门得名。
法院胡同,位于晓东街道办事处北部。东西走向,东起晓东路,西至职工俱乐部(工人文化宫),长约800米,宽8米,旧名红(万)字会胡同,因县法院曾驻于此巷而得名(现法院已搬走)。
北门脸东胡同,位于晓东街道办事处北部,东西走向,东起看守所,西至边门街,长约500米,宽6米,系晓东街二委,居民565户,边门按方位称北门,因此胡同西挨北门,故名北门脸胡同。
北边沿胡同(巷道),位于晓东街道办事处东部,东西走向,因此巷位于柳条边北边沿附近,故名“北边沿胡同”。
团结道办事处,位于镇区东部,1969年建制、辖4个居民委,20个居民组,面积1平方千米,有居民897户,其中汉族3259人、回族47人、蒙古族3人、满族4人。街办驻法库大街东段南侧。境内有客运站、百货公司等2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因此处曾设有团结街政府,故名“团结道办事处”。
翠花胡同,位于团结街道办事处西北部,东西走向。东起法库一中西至康家胡同,长约300米、宽7米,系团结街二委,驻有居民37户。1931年前,民国年间,因此巷居住有名妓翠花者,故而得名。1981年按方位以此巷有石井,更名为东井胡同。
康家胡同,位于团结街道办事处西北部、东西走向。东起东井胡同西口,西至原公安局。长约400米,宽7米。系团结街三委,有居民63户。1931年前,民国时期就有居民,因此巷中有一康姓大夫,医术较高,名声远震,遂以康姓名之“康家胡同”。
石头庙子胡同,位于团结街道办事处西北部,南北走向。南起原县供销合作社招待所(现吉祥广场东侧环形市场),北至康家胡同东口,长约400米,宽6米,系团结街三委,有居民44户。因盖巷原有石头庙一座,故而得名“石头庙子胡同”。
张大影壁胡同,位于团结街道办事处西北部,南北走向。南起康家胡同东口,北至老电灯厂胡同,长约500米,宽7米,系原团结街四委,有居民45户。因巷内早年有一姓张的富户在此建有大影壁,故名(堂已无存),1981年改称大影壁胡同。
老电灯厂胡同,位于团结街道办事处北部,东西走向。东起法库一中,西至大影壁胡同,长约500米,宽6米,因本胡同有早年间所建电灯厂旧址,故名“老电灯厂胡同”。
法库电灯厂
中心街道办事处,位于法库镇中部,1964年建制,驻地吉祥路南端路西,面积约2平方千米。辖5个居民委,27个居民组,有居民1144户。其中汉族4251人,回族42人,满族5人。境内驻有老检察院、银行等5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因地处法库镇中心,故名“中心街道办事处”。
吉祥寺
吉祥路胡同,位于法库镇中部,南北走向。南起二百货商店房东,北至胜利副食商店,长约600米,宽7米。系中心街三委,居民42户。因有吉样寺得名(现在的吉样街)。
戴家胡同,位于中心街道办事处东北部,东西走向。东起石头包,西至吉祥路,长约300米,宽6米。系中心街一委,有居民47户。1931年前有居民,因巷内驻有姓戴的老中医(戴占一),故名“戴家胡同”。
茶社胡同(巷道),曾名天顺广胡同,位于中心街道办事处驻地东部。东西走向,东起原市场肉食店,西至老茶社(杨包子铺),长约300米,宽7米。系中心街三委,居民32户。1930年(民国时期)有居民在此巷中开买卖,名天顺广,得名“天广胡同”。解放后因此巷中有老茶社,故更名“茶社胡同”。
老邮局胡同,位于中心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部,东西走向。东起庙后广场,西至边门街,长约300米,宽6米,系中心街五委,有居民36户。因此巷解放初为县邮局驻地,故名“老邮局胡同”。
崔家茶馆胡同,位于中心街道办事处西北部,东西走向。东起老邮局胡同,西至边门街,长约300米,宽8米。系中心街五委。因此巷解放前有崔姓者于此开设茶馆,故名“崔家茶馆胡同”。
建设街道办事处,1956年建制,位于法库镇西部。面积2平方千米,辖五个居民委,31个居民组,有居民1336户。其中汉族4172人,回族556人。街办驻址法库镇街西段南侧。境内驻有县委、县政府等3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因曾设有建设街政府得名。
天宝店居民点,位于建设街道办事处西部,是个院落,面积约2100平方米,系建设街三委,居民35户。原属空间地带,隶属红五月乡的菜田地,1975年续有较大建筑。该地伪满时期曾开设一处大车店,店名为天宝店,后变为居民住宅,故名“天宝店居民点”。
好生堂胡同,位于建设街道办事处东北部,东西走向。东起小柴禾市,西至县政府,长约300米,宽7米。系建设街五委,有居民27户。1931年前(民国时期),此巷中设有一药房,名讳“好生堂”,后居民增多,故名“好生堂胡同”。
回回营居民区,位于建设街道办事处北部,面积约2平方千米。系建设街二委,居民220户,并住有西菜和原红五月乡社员。因此地是回民聚居区,故名“回回营”。
小桥子居民区,位于建设街道办事处东部。面积0.5平方千米。系建设街一、二委,居民76户。因该处有法库街西段小石桥而得名。
西山居民点,位于建设街道办事处北部,地处建设小学后山东侧一带,原是回民坟地南缘,面积约1平方千米。系建设街三委,驻有城市居民和菜农72户。1977年县内教师学校、税务局、银行、商业局等单位先后在此建房,使其成为了居民区,因位于镇西的龙眼山前,故名“西山居民点”。
石桥街道办事处,位于镇区西南部,面积2平方千米。1978年建制,辖4个居民委,31个居民组,有居民865户。其中汉族2983人,回族237人,蒙古族11人,满族28人,朝鲜族2人。境内驻有镇政府等2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街办驻址石桥街北段西侧。以境内有石桥故名。
老戏园子居民区,位于石桥街道办事处南部,是个院落,面积2500平方米,系石桥街一委,有居民56户。因此院曾开设过戏园子,故名“老戏园子”。
仁合兴居民区,位于石桥街道办事处南部。是个院落,面积20000平方米。系石桥街一委,有居民84户因此院解放前曾开过仁合兴商店,故名“仁合兴”。
法华寺居民区,位于石桥街道办事处东部,原镇派出所北。是个院落,面积约1万平方米。系石桥街二委,居民45户。因解放前院内为法华寺庙宇,文化大革命中残余部分被毁掉,院落被居民所占,成为居民点,故得名“法华寺居民点”。
黄酒馆胡同,位于石桥街道办事处北部,南北走向。北起胜利街副食(利群)商店,南至法库街中段。长约500米,宽6米。系石桥街三委,有居民33户。1931年至解放前,此巷中有一历史性卖黄酒的作坊,故名“黄酒馆胡同”。
亚细亚胡同,位于石桥街道办事处北部,东西走向。东起黄酒馆胡同,西至苦水井,长约100米,宽6米。系石桥街四委,有居民32户。1930年前民国时期有人居住,当时有外国人于此巷中经营煤油,其煤油的牌子叫“亚细亚”,故此巷名亦“亚细亚胡同”。
清真寺
清真寺胡同,位于石桥街道办事处西北部,东西走向。东起边门街,西至建设村,长约300米,宽8米。系石桥街三委,居民64户,因巷内原有清真寺,故名“清真寺胡同”。
生产街道办事处,位于镇区西南部,面积约1平方千米。1969年建制,辖四个居民委,20个居民组,有居民872户。其中汉族2908人,满族35人,蒙吉族46人,回族62人,朝鲜族1人,境内驻有县医院等2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街办驻址保安桥桥南西侧,因此街区曾设生产街政府而得名。
敖家庄居民区片,位于生产办事处东南部,面积约2平方千米。系生产街一委,居民167户,与南门村社员混居,1931年前,民国时期,先有几家姓戴的在此处定居成庄,解放后居民不断增加,成为一个较大的居民区,根据首居者戴姓,名之“戴家庄”。
张家窑居民区,位于生产街道办事处东南部,面积约1万平方米。系生产街一委,居民120户,解放前曾有张姓者在此建窑烧砖,解放后四周陆续建成住宅,形成居民区,得名张家窑。
双庙子居民区,位于生产街道办事处西南部,面积约2平方千米。系生产街二、四委,驻有城镇居民和南门村社员223户,923人。1930年左右,即民国时期,此处曾有一座小庙,因系一庙双门,后居民不断增多,遂名“双庙子”。
百间房居民区,位于生产街办事处南部。面积约5000平方米。系生产街三委,有居民108户,1958年县房产在此处见有房屋,因间量较多,遂名“百间房”。
边门街,南起镇区中心的十字街、北至北门,长2000米,宽8米,黑色路面。两侧驻有县粮食局、镇医院、第三印刷厂等。南与石桥街连接、纵贯全镇。此街道因通过法库边门而得名。
石桥街,北起镇中心的十字街路口,南至南门。长约1500米,宽10米,黑色路面,两侧驻有镇中心小学、县水利局、农业银行、县医院、煤建公司、生产资料公司等。北与边门街相连,纵贯全镇。因中段有座建于道光年间的石桥(原名保安桥),故名“石桥街”。
法库街,东起法库东门,西至法库西门。长约2500米、宽12米,黑色路面、分东、中、西三段。中段是繁华街区,西段是县政府机关驻地。此街是县内主要街道,横穿法库镇,故名“法库街”。
晓东街,位于镇区东北部。东北——西南走向,东起环城路东段,西至庙后交叉路口,长约1500米,宽8米,黑色路面,两侧为居民区。因东街通过晓(小)东门面得名。
十字街,位于镇区中心,系横向的法库街与纵向连接的边门街、石桥街交叉路口,是镇内的交通要道和繁华街区,因街道交叉又呈十字形,故名“十字街”。
环城路,起于法库东门,向又折西延伸,至法库北门粮库处,长1500米,宽12米,黑色路面,两侧有木材公司、农机厂、造纸厂等单位,因环绕县城东、北两向,故名环城路。
在法库镇内,老老年曾流传:“三山不露、四水不流、井中有庙、庙中有井”的一首歌谣,它们分别指的是以下几个地方,是早年间法库镇内的一个亮点。
三山不露,“三山”指的是在镇内有三处并不高耸的山包台地,分别坐落在三个不同的点上。其一在龙山路之老法院东侧些,俗称“石头包”,20世纪末修龙山路时被铲平;另一处指县实验小学、一针织厂、县幼儿园,是一处明显的山包,后被削平建成了房舍;再一处是指桥南水果窖、戴家庄一带的高地。是高不露顶,阔不横盈,其上建有住宅之山。故被称为“三山不露”。
四水不流,指过去在法库镇内有四处不能流淌的死水区,亦即水坑、水塘。这四水分别为:一指聂大坑,既现在的红街北头,老看守所东侧小东门内,坑比较大,长年有水,2003年被填平,2004年在其上建成了住宅楼;二指服装厂处。即人民银行的东侧,天主教堂道南,早年是个积水塘,后被填平,成为了住宅区;三指吉祥寺旁的老市场一带。传说,当年吉祥寺前,地势低洼,积水似湖,随波荡漾,钟鼓楼倒影,随波摇动,别有风光。这可能就是楹联所写的“平川水色接篮摇栋宇。”;四指边门街北段的老牲畜市场处,曾是一处洼地,水流不出,是为一水,被填平后,变成了住宅区。
庙中井,位于十字街南路东,现在之群兴商店、邮政局处的原法华寺院内。寺庙建于解放前,占地1万多平方米。最为称奇的是在该寺庙中有一古井,井水清洌甘甜,常饮此水,能祛百病,是法库县著名的景观之一。
井中庙,坐落在法库镇十字街北五十米处的路西,早年那里有一东西向的小路,路边有一眼水井,庙就建在这眼井的半腰之井壁处,二尺见方、坐北朝南,青砖砌成的拱形庙门,探出井壁约有十多厘米,月光下,庙之倒影,映入井中,犹如水中出。解放后,井被填平。
传说,这井里有条被道人治服的鲇鱼精,那鲇鱼原先住在辽河里,成精后经常兴风作浪,使辽河时常决口,淹没庄稼,危害一方。后被一云游道人降服,把其锁在了这眼井中。道人怕其逃跑,便在井壁上建了这座庙,并在庙中放了一面照妖镜,用镜光罩住了井面。从此,那鲇鱼精就永远被锁在了这井里,再也不能危害百姓了。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