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天的到来
张家湾城墙遗址及通运桥
文物保护修缮
及景观提升工程基本完成
城墙古桥同迎春
如虹长桥俯卧河面
是张家湾居民公认的美景
有着千年历史的
通运桥修缮保护
是本次工程的重点
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运河之上》带您一起了解
漕运第一码头 张家湾
“潞水东湾四十程,烟光无数紫云生。
王孙驰马城边过,笑指红楼听玉筝。”
在金代时并没有张家湾
金的统治者在通州
建立漕运管理
大力发展漕运
当时漕运船只只有经过张家湾
才能到达通州
附近的居民就看准了商机
在沿河两岸投资建房开店
逐渐形成了村
最早该区域名叫长店
后来,元灭了
元大都对粮食的需求
主要依赖南方
原来是陆运
费时费力还费钱
元二十二年
朝廷招安了
海盗朱清、 张瑄
并采纳他们的建议
利用海运将粮米运至京师
但不久后发现粮食卸到天津
还不够方便
就指挥运粮船队由天津
驶入白河(今运河)逆流而上
最后一直驶到水浅
无法 航行之处
才抛锚卸粮
这个地方就是
距元大都 ( 今北京)
只需一天的张家湾
元明清三朝张家湾是
海运、 河运、陆运京师的起点
亦为南来货物的终点
南北货物交流的集散地
由于这里富河多水
漕运可北达通州
西至都城北京
又有从张家湾至通州城
至广渠门的黄土大道
各类船只在此停泊转运
官员商绅多在此换乘休憩
所以张家湾逐渐成为
富甲一方繁华于世的重镇
在张家湾城建成一百多年前
通济仓就已经坐落在
张家湾码头旁了
张家湾城只不过把通济仓
圈在自己的范围内
瞻仰古城最佳点位 通运桥
原来萧太后在时这里还没有桥
只传说萧太后到延芳淀围猎
张家湾城一带是皇家的御马圈
水肥草美
直到明初才建了一座木桥
终究只是木料搭建
偏偏又位处要冲
面对日益增加的交通流量
木桥不堪重负,屡修屡坏
隔三差五就出事
形成往来交通的 “瓶颈”
直到张家湾城落成
50年后的万历年间
才改木桥为石桥
工程完工于万历三十三年
桥南北向,三孔平面
全长约十三丈,宽约三丈
横跨萧太后河上
金刚墙、撞券石
雁翅皆为坚硬花岗岩砌筑
两端东西两侧石砌平台
为行旅上下船而置
是京杭大运河北端
客船码头所在
桥面由青色石灰石铺就
稍微起弧
两侧护栏一色青砂岩雕制
每边各有十八根望柱
柱头上雕须弥座
上雕石狮子,情态各异
踩绣球的大狮子皆为雄性
不踩绣球的大狮子皆为雌性
另有部分小狮子
于大狮子脚边玩耍
最具特色的是每边
十九块栏板
栏板内外都雕刻着海棠池
池内浮雕宝瓶荷叶
叶脉劲朗,互不雷同
北京地区石桥千百座
惟此桥栏板两面都雕刻着浮雕
桥上桥下游人俯仰
皆可观可赏
实为桥饰之一绝
此桥由万历皇帝赐名 “通运桥”
桥北大道路西
立汉白玉石碑一通
碑文记载
通运桥
建桥及赐名经过
环境提升工程
现在城墙两侧的景色焕然一新
曾经的渣土垃圾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起伏平缓的坡面
地面延伸出两条步道
城墙南侧为塑木地板
北侧步道为碎石地面
沿墙而行合为一整条环道
步道边设置照明灯
居民可夜游萧太后河
听流水潺潺,享夜晚宁静
环道中间还设置
4处休息平台和2处观景平台
分别承担近观遗址细节
河道观景、景观转折过渡
俯瞰城墙全景等功能
其中城墙北侧
设置一处悬挑平台
可以尽情眺望
青碧河水和古朴城墙
步道、平台相衔使步道
兼具沿河、环墙游览特色
步道沿线增种树木
挑选白桦、旱柳、碧桃等植物
春天的时候
人们就能在绿荫繁花间赏春
本次景观提升也对石碑广场
东段城墙北侧道路
及停车场进行优化
有了方便的停车场
和开阔的活动场地
不少居民赶来“尝鲜”
广场舞、健身操、耍空竹……
不亦乐乎
有一些居民就在通运桥北侧的
小广场上舞龙
红色、绿色、 彩色的龙
上下分飞
与后面古桥和古城门相映成辉
构成一幅漕运古镇的人文美景
接下来,张家湾城墙遗址
及通运桥周边
将开展 景观环境提升工程
例如沿河修建滨水步道、 长椅
对路面进行平整硬化
补植鲜花绿植,增设景观
将这里打造成
大运河北端的文旅新景点
未来,市民到此可以近距离接触
通运桥及古城墙
遥想当年万舟骈集
舳舻蔽日的古镇盛景
今日嘉宾
张家湾镇副镇长王明珠(右)
通州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大运河文史专家任德永(左)
回听《运河之上》
请点击下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