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李白的《蜀道难》形容剑门关的句子,剑门关的地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守着关口,就算是上万人也很难打进去。
今天我们同样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朝鲜战场上的一个志愿军单兵。
谭秉云
他一个人靠着一杆枪,手榴弹,炸药就把美军的骑兵抵挡在外,成功为其他志愿军的撤退预留了足够的时间。
一个人就足以对抗美军的一个师的兵力,抗住最艰难的八个小时,这样的奇迹你相信吗?
这志愿军内的最强单兵到底是何来历?他又有着怎样的超强能力可以抵挡一个师的兵力?
最后朝鲜战争结束的时候,班师回朝还受到了主席的接见,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谭秉云
早年贫苦,参加解放军
1923年,谭秉云出生在重庆江津区(原四川江津县)的小县城里,父母都是农民出身。
谭秉云一直都很懂事,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为家里分担家务,也算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就给别人放羊打工,能挣得一份微薄的工钱补贴家用。
同时他也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和剥削,常常是食不果腹,拼了命的努力也只能是活下去而已,但是这也间接培养了他坚强勇敢,吃苦耐劳的精神。
谭秉云
1948年,解放军南下来到了他的家乡,从此他的眼里多了一道光,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参加解放军,立志要摆脱他现在的生活,重新改头换面。
加入了解放军的谭秉云抓住每一次战斗的机会,不畏强敌,每次打仗都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把他从小培养的吃苦耐劳发挥到极致。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精神,一直影响着部队里的其他人,在多次遇到敌人的包围圈的情况下还能取得胜利,成功脱身。
在参军的第二年,谭秉云跟随着大部队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斗。
谭秉云
当时为了渡江,部队需要浮桥的时候,也是他自告奋勇带领大家一起在水中搭建木板,最后成功渡江。
在这一场战斗中,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冒着随时都会被敌军击毙的风险,毅然跳入河中为战友们搭建浮桥。
当时他的心里也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让战友们平安渡江,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和危险,他永远都冲在前面。
虽然谭秉云在当时的经验还有所欠缺,但是他的精神可嘉,勇猛果敢,为部队解决了很多障碍难题,所以在战斗结束之后,他也被授予了三等功。
谭秉云
对于他来说,新兵还不满两年的时间就已经受过三等功的嘉奖,该是何种荣誉啊,这也激励着他内心想要更快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想法。
谭秉云本来以为解放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就不会再打仗了,百姓也不会大规模地流离失所,他也终于可以回家乡做一个普通的农民,过上平凡安乐的生活。
但是朝鲜战争来得这么猝不及防,他也还没有来得及退伍就响应国家号召又自愿加入了抗美援朝的志愿军队伍,同朝鲜一起抵抗外界的侵扰。
只不过这一次不是打日本人,而是要和有着先进器械武器装备的美国人一较高下,他不仅没有退缩,反倒是带了一丝丝兴奋,想着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在眼前了。
抗美援朝
在朝鲜战场上,谭秉云也是保持了他一贯的作风和气势,面对战场上的腥风血雨,他不知道什么是害怕,越战越勇,不要命地往前冲。
他迎着炮火前进的时候,不但没有被敌军的子弹打中,还让他在战场上大放异彩,让对面的敌军对他也是虎视眈眈,不敢轻举妄动。
谭秉云在此次的战役中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也赢得了上级领导的特别关注。
谭秉云
战场英雄,单兵独挡
1951年的5月,第五次战役已经是进入了尾声阶段,经过了前几次双方的交手,联合国军的总指挥也变成了李奇微。
李奇微上任之后就对我军的路线和之前的战役情况做了充分的分析。
同时也抓住了我们的弱点,知道我们的后勤保障跟不上,想着要切断我们的补给,和我们展开车轮战。
李奇微
但是李奇微的动机已经被彭德怀老总提前察觉,何况补给问题一直都是我们的隐患,自然也会格外注意。
在这双方交战的紧要关头,彭老总只能下令让北汉江防线以南的部队迅速撤回。
但是李奇微已经派出了大量的空军出动,想要炸毁我们撤退的桥梁,断了我们的退路。
志愿军同时也接到了总部的命令,一定要撤回北边,涉险渡河。
彭德怀
为了掩护大部队后撤,谭秉云也是自告奋勇来到金化城一座代号为390的高地,想要在这里对美军的坦克部队进行阻拦。
而他,也是在这里写下了他的高光传奇。
5月24日晚上,谭秉云带着另外一名战士毛和,在390高地附近连夜修筑防御工事,同时他心里也在仔细琢磨阻敌计划。
他心里清楚这次的战斗不是为了去正面迎敌,而是要在暗处想办法拖延时间,阻碍美军坦克的步伐,为其他志愿军部队争取更多的撤退时间。
在散兵坑里等待的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坦克车轱辘的声音也越来越近。
这个时候谭秉云给毛和打手势,示意自己先上,等待时机成熟,就用反坦克手雷去击垮敌人的坦克部队。
谭秉云的心跳随着坦克的接近跳得越来越快,他在心里估算着他与坦克的距离,默默等待着坦克进入可攻击的范围。
等到坦克接近了之后,谭秉云按照之前训练的节奏,第一时间拉开了反坦克手雷,然后朝着坦克投掷过去。
手雷在落地之后伴随着一声巨响,火光冲天,但是坦克并没有停下来。
原来,谭秉云刚刚扔出去的手雷位置偏离了目标地点,只是炸到了坦克的照明灯,并没有造成主体的伤害。
一招不中,那就再来一招,站起身来的谭秉云现在已经顾不得自身安危,迅速拿出第二颗手雷,再次朝着坦克扔了过去。
这一次,第一辆坦克被成功摧毁,但是由于手雷爆炸的杀伤力范围太广,谭秉云躲闪不及,就直接当场昏了过去。
另外一名战士毛和第一时间跑向谭秉云,尝试把他唤醒,对他的伤口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包扎,谭秉云很快就清醒了过来,但是美军的其他坦克依旧在前进。
这个时候的谭秉云手里只剩下最后一颗手雷,他顾不得身上的疼痛,找准目标就扔出了第三颗手雷,但是这次和第一颗手雷一样,还是没有扔中目标。
急中生智的他,第一时间给毛和打手势,他自己去吸引对方的火力,让毛和找机会炸掉坦克,最后在他的掩护下,毛和也扔中了目标,成功炸毁第二辆坦克。
后面的坦克部队见前方两辆坦克均被炸毁,以为我们在路上埋伏了炸药和重兵,他们只能先撤退回去待命。
既然坦克部队已经不敢贸然前进,那么我们后续只需要继续用火力封锁,那么一定会给大部队争取更多的撤退时间。
当天晚上,美军的坦克部队没有再发起进攻,但是第二天一大早就派出了轰炸机对390高地进行轰炸,轰炸过后又派出了车辆前来探路。
谭秉云这个时候就埋伏在390高地中,瞄准了车内的联络员进行点射。
在后续赶来的坦克中,谭秉云又找到了射击死角,炸毁了坦克的底盘,让坦克产生了一连串的爆炸。
这样的情况也真的是让美军部队开始慌乱不已,他们都以为我们有重兵埋伏,只能往回撤,谭秉云也趁机逃走回到了安全的高地。
班师回朝,主席接见
因为谭秉云不断变换位置对敌军进行狙击,而敌军坦克的扫射对他也没有造成伤害,所以敌军也摸不清我们到底还有多少人埋伏着。
他们不敢贸然进攻,也不能撤退太远,最后没想到双方居然拉扯了8个小时,这8个小时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太宝贵了,足够我们的大部队撤退。
谁都没想到谭秉云一个人就挡住美军8小时的时间,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它就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战场上的事呀!
但这件事在他眼中,仅仅只是完成了上面交代的任务,浑然不知他带给了我们多大的震撼。
敌军的那一支坦克部队也没有想到,他们的对面没有炸药埋伏根本没有重兵拦截,只有谭秉云一个人,就是这一个人阻碍了他们8个小时。
等到谭秉云撤回二十七军大部队的时候,军长知道他立下奇功,对他的机智和勇敢夸赞不已,甚至还与他合了照,刊登在了各大媒体报纸上。
抗美援朝结束之后,我们的志愿军也陆陆续续撤回了国内。
回国之后的谭秉云成了风云人物,他的事迹早就已经传回国内,毛主席带领着其他中央领导也是想要一睹真容。
谭秉云在回国后不止受到了毛主席等领导的表扬嘉奖,甚至在出席抗美援朝庆功酒会上,还受到了四大元帅的亲自敬酒,这对于一个战士来说,该是何等的殊荣啊。
在后来国庆节的时候,谭秉云还受邀到天安门广场上观礼阅兵仪式,在此之前他还被授予了特等功,获得了一级英雄的称号。
天安门观礼
由于他在朝鲜战争的优异表现,朝鲜领导人也对他投来了关注,并且朝鲜领导人还联系了彭德怀,想要为谭秉云颁发一级战士的荣誉勋章。
后来他还受邀到过朝鲜,且受到了朝鲜人民的热情欢迎。
按理来说,凭借着他的优异完全可以继续留在部队继续深造,假以时日当上团长级别的军官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令人诧异的是,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当初国家不太平的时候,他一心想要建功立业。
谭秉云和家人
现在既然已经安定下来,谭秉云希望能回去过寻常日子,还能发展家乡的建设,换一种方式继续发挥他的作用。
回乡之后的谭秉云也先后担任过江津县的公安局副股长、科长、副局长等一些职位,后来在1983年退休。
1991年,已经是高龄的谭秉云再次受到了朝鲜领导人的邀请,再次去往朝鲜访问,与他同行的12名志愿者都享受到了朝鲜的最高礼仪的接待。
时至今日,朝鲜的博物馆还保存着这些人民英雄的照片,他们的中小学生的课本内也还有关于这些中国志愿军的传奇事迹,
谭秉云(右)黄继光母亲(中)合影
不仅是我们没有忘记过这些战斗英雄,朝鲜也依旧没有忘记,他们的故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谭秉云的一生就是奇迹的缔造者,在战场上可以忘却生死,奋勇杀敌,一次次从敌人的刀尖上活了下来,并且还给敌人造成了一定的威慑。
他这一生的功绩都被深深刻在了全国历史上,我们都不会忘记,何况他本人也从来不摆架子,也没有丝毫骄傲,功成名就之后还愿意回去建设家乡。
这就是我们老一辈的英雄,他们每一个都是这个时代的缔造者,也是奇迹的创造者,在我们现在看来根本无法完成的事情,在那个年代他们都硬生生地扛了过来。
所以,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只要我们能够团结一心,我们也会创造属于这个新时代的奇迹,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