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疾控中心在龙岗区宝龙街道某小区后山发现了白毒伞。
随着深圳气温回升,雨水渐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3月23日,深圳市疾控中心、龙岗区疾控中心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在龙岗区宝龙街道某小区后山发现了白毒伞。深圳疾控在此提醒市民,许多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外形相似而难以区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严重危害生命健康。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
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
通过对近十年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分析发现,深圳市发生的毒蘑菇中毒,有近一半为误采误食致命鹅膏导致的。
致命鹅膏,俗称白毒伞,毒性极强,误食会造成严重的急性肝损害,误食死亡率可达75%。白毒伞集中出现在2至5月份,常生长于阔叶林地上,与山毛榉科的黧蒴栲有共生关系。
随着深圳气温回升,雨水渐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市卫生健康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及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等部门对全市白毒伞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印制了1000张毒蘑菇警示牌,在其生长区域张贴悬挂,向市民发出警示。
中招的常为“老司机”
经调查,不少误食者都有过在老家采食野生蘑菇的经验,认为可以靠形态、气味、颜色等特征自行识别毒蘑菇。实际上,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生物学家,也需要借助专业设备才能准确鉴别蘑菇是否有毒。所以民间流传鉴别方法,例如:“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生长在潮湿处、粪便上的蘑菇有毒”,“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与银器、生姜、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有毒”,“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等,都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统统不靠谱。
深圳疾控提醒广大市民,不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不购买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如有市民食用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等疑似中毒症状,应立刻呼叫救护车或前往正规医院诊治,凡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需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保留食用过的剩余蘑菇,以供检验、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