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5日,青岛市医养健康产业促进会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公告,由海尔国际细胞库(青岛海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领衔起草的《人肝内胆管癌类器官培养与鉴定》(T/QMHIPA 001—2024)标准正式发布,并于即日起实施。
该标准历经立项、编写、征求意见、专家评审、公示等一系列严谨的流程,是国内在肝内胆管癌类器官领域的第一篇标准。标准规定了人肝内胆管癌类器官的伦理要求、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适用于患者来源的人肝内胆管癌类器官的培养和鉴定,以及基于人肝内胆管癌类器官开展个体精准医疗和药物开发等研究和转化,将对人肝内胆管癌类器官的培养与鉴定提供标准化指导,更好引领类器官产业发展,为行业健康、规范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肝内胆管癌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肝脏原发性肿瘤的10-15%,病理类型多为腺癌,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我国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约为每十万人7.45-7.55人,属于较高水平。肝内胆管癌目前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但早期肝内胆管癌多无特异性症状,患者常在出现黄疸、腹痛、腹部肿块等症状或体征时才就医确诊,但此时肿瘤多已进展,失去手术机会。
类器官技术的兴起,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方法。类器官模型能够在结构和功能上高度模拟真实的组织或器官,利用类器官可以实现探究疾病机理、新靶点发现、药物筛选、新药研发等各种研究。特别是肿瘤类器官,在个体化精准治疗上更是具备非常广阔的前景,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但是,目前类器官领域尚缺乏有效的模型和统一标准,这使疾病的研究和治疗面临困境。要实现类器官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保障。类器官技术实现标准化,不仅可以确保相关研究的质量和可重复性,还可以确保类器官产业科学、规范化地发展。
海尔国际细胞库自成立以来,坚持深耕细胞技术及大健康产业发展。为了解决类器官技术标准化问题,海尔国际细胞牵头多家学术、临床机构和企业展开了研究和努力。该标准也是海尔国际细胞库自2022年1月以来,第四次领先起草、研究制定的行业团体标准,为规范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次发布的《人肝内胆管癌类器官培养与鉴定》,提供了一套可重复、可靠的操作流程,为其他研究人员和医学机构提供了参考,不仅带来了治疗人肝内胆管癌新的研究前景,还推动了类器官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该标准也标志着海尔国际细胞库在人肝内胆管癌类器官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未来,海尔国际细胞库将继续与各方合作,在类器官技术的研究与转化方面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为改善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