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保卫战是中国清朝同治元年(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1862)至三年(1864年)间,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今南京)所进行的防御战。战争以天京陷落而结束,天京保卫战的失败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结束。天京保卫战是湘军与太平军的决战,此战决定了双方的生死存亡。
天京保卫战是太平天国战争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防御作战,作为进攻方的湘军和防守方的太平军都投入了自己的最强兵力,这场战争也浩浩荡荡的持续了两年零五十天,过程惨烈无比。
1862年3月,曾国荃部离开安庆东下,拉开进攻天京的序幕,各地太平军在敌人的全面进攻下节节败退。5月,湘军攻占当涂、芜湖、板桥、秣陵关、大胜关、三汊河。5 月30日,彭玉麟率水师进泊金陵护城河口,曾国荃部直逼雨花台,曾贞干也率军赶到。天京处在湘军直接威胁之下。
湘军迅速进抵天京城下,大出洪秀全意料。洪秀全于是一日三诏催促李秀成从上海前线回援,李秀成只得停止进攻上海,联合部底下诸王带领了二十五万大军分三路解救天京,然而最后守城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结束。
二十五万大军,按照清朝时期的战力来说,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个兵力,作为对手,湘军那时候有多少兵力呢?
史书记载湘军主力大约三万人和李秀成二十五万大军争斗,后来的史学家证实,这只不过是湘军为了领战功,故意少报了自己的主力军队数量,同时向朝廷陈奏时夸大了太平军的兵力,有专家推测当时围攻天京的湘军大约在六万人左右,加上支援的淮军,总数在七万人左右。
不过就算是这么算,李秀成的兵力应该还有湘军的3-4倍,可是为什么在李秀成的大军抵达天京城下时,竟然只剩下了一万五千人呢?
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一是战略失误:李秀成选择了“进北攻南”的战略,此战略是什么呢?就是不直接解救天京,还是去进攻安庆,李秀成意图效仿“围魏救赵”迫使围攻天京的湘军回撤支援安庆,如此,李秀成可以以逸待劳再绞杀回救的湘军。然而,李秀成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安庆由曾国藩镇守,针对太平军的特点布置了重重防守,李秀成不仅未能在短期时间内对安庆形成实质威胁,反而损失不少兵力,在攻打安庆未果后,李秀成只能撤退回天京,而此时的兵马士气早已不复之初。
二是军心不齐:前来救援的诸王其心不一军心涣散,加上湘军越战越勇,许多太平军的首领又有意保存自己的兵力,因此李秀成的许多攻击战略都未能有效实施。而在攻打安庆未果后返回天京的途中,又有不少太平军将领退出,让人马兵力减少的同时,军队士气更是蒙上一层阴影。
三是粮草不济:史学家研究发现,其实太平军死于战斗的人数占比并不高,许多太平军都是死于没有粮草及时的补给,天京被围困数月,城内数万太平军无粮食可吃、冬天无棉衣可穿、赤脚与湘军战斗。为了持续战斗,甚至出现了杀人而食的现象,最后,太平军只得喝盐水度日,每天吃不饱饭,刀枪都举不动,拿什么和湘军精锐打?
正是这些原因,让李秀成的二十五万大军回到天京时仅剩下一万多人,李秀成在败退后企图突围出城结果被湘军所俘,之后被曾国藩杀害, 年仅40岁。而太平天国,自此灭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