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在列国周游,抑或流浪了十四年,孔子最终还是回到了鲁国。既有心念故国,又有无可奈何。“归与,归与!”鲁国还有值得一教的学生啊!孔子出走鲁国十四年,春秋诸国的形势,比想象的严峻。礼乐复兴,在当代的实现越发渺茫,既然礼乐的制度不能复兴了,那就把仁义的内核传下去吧,于是回到了鲁国,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做鲁国执政者的顾问。
有一次,季康子想任用个孔子身边的学生,心里有几个特别中意的,想听一听他们老师孔子在从政这一方面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学生的。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还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是理念的冲突,确实很难调和的。回到鲁国的孔子,将近七十岁了,“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原来在鲁国,君臣之间,有礼有度,“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这一次与季康子交谈,显然没有了“谨”,更“便便言”了,多了从容,自在。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季康子问:“仲由可以让他从政吗?”孔子说:“仲由果断勇诀,对于从政而言有什么困难呢?”
果,果敢,果断。曾经鲁莽的子路,经过这么多年的调教,鲁莽少了,多了些沉稳和决断,孔子对于子路,真心喜欢,用心调教,是师如父。让子路去从政,没有任何问题的。
最后,子路还是回到卫国,做卫大夫孔悝的家臣。卫国内乱,子路临危不惧,冒死冲进卫国国都救援孔悝,混战中被蒯聩击杀,结缨遇难,被砍成肉泥。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孔子听闻,伤心欲绝。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端木赐可以让他从政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从政而言又有什么困难呢?”
子贡的特点是“达”,通达。擅长外交,擅长经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真是经天纬地的大才。对于鲁国,还是庙小池浅了。所以,孔子很有自信,“于从政乎何有?”绰绰有余!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冉求可以使他从政吗?”孔子说:“冉求多才多艺,对于从政而言有什么困难呢?”
求,就是冉有。多才多艺的一个人,很有执政才华。在您身边做个士大夫是完全没问题的。最后,季康子选了冉有做家臣。
然而,冉有在为季氏做家臣的时候,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该劝谏的时候没有尽到做臣子的本分。孔子对这个学生很失望。冉有的缺点就是退让,很多时候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不够坚定,也可以说这个人有点圆滑,世故,能妥协。我们也能看出,冉有很有自己的想法,他不完全接受老师的思想,在老师和季氏之间做某种平衡,这是属于他的艺术的为政方式。也是因为有冉有这样的学生,孔子晚年才会有一个较为安定的教学育人的环境,其功不可没。
本章谈从政之才。有什么样的才能是可以从政的呢?诸如三子之才“果断勇决”、“通达事理”、“多才多艺”得一都可以从政。明人《四书大全辨》说:“为政者君,执政者卿,从政者大夫也。”季康子是鲁国上卿,即为执政者,其所问从政者,应是大夫之才。其实,非为三子之才,每个人各有所长,发掘其长处,用在合适的地方,都是可以任用的。关键是执政者有没有这个眼光,以及执政是否有道,有道则能各就其位,齐心协力治国。夫子论人,可谓“一语中的”,直达人的性格核心,可谓慧眼如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