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美酒霞客 王静
在我国东南部有一片“山环水绕”之地,在那里人们依水而居,靠水而生,凭借山川地理的呵护、便利的水运、丰饶的物产,曾长久站立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巅峰。
而这片土地就是江西。
江西富甲天下,因江南西部而得名。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江西“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直在历史上雄踞于中国文化、经济双重顶级省份之列。白居易曾赞它:“土沃人庶,财富孔殷,国用所系”。南朝豫章人雷次宗曾写道:“地方千里,水陆四通。风土爽垲,山川特秀。奇异珍货,此焉自出……人食鱼稻,多尚黄老清净之道。”可见,“物华天宝”正是风物江西的生动写照
同时,江西境内名山环列,江河纵横,一条京广大水道到赣粤运河的千年南北大通道,也曾将江西不断推向历史的巅峰,足足辉煌了一千余年。在江西,除了上万年的稻米文化,三千年的中国矿冶文化、上千年的景德镇瓷器文化、药都樟树的中药文化之外,还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撑起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江西的历史堪称“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以白鹿洞书院为首的2000余家书院,形成了江西当地浓厚的学风,独领风骚。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江西占其三,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江西诗派鼻祖黄庭坚、婉约派宋词词宗晏殊、城斋体创始人杨万里、理学大家朱熹、正义凛然的文天祥、《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中国戏圣汤显祖等犹如浩天繁星般的文学巨子,更是从江右喷薄而出,开宗立派,照亮了中国文化史的半壁江山,绝冠华夏。
风物江西,中国自信。江西不仅仅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地标!
一、风物江西,天赋秉异
江西,在卫星上形似一片绿色的树叶,陈列在中国中部的大地之上。它的森林覆盖率已经高达60%,位居全国第二位。江西多山地,整体地形三面环山,由此形成了一种马蹄形的合围之势。但北面的鄱阳湖敞开,与长江相连,成为了沟通南来北往的窗口,也造就了江西的物华天宝。
放眼全国,江西境内地势多呈现中低山、丘陵、盆地,虽然山地的海拔并不突出,但都俊秀无险。当它们聚合起来,就孕育了江西繁茂的树林、适宜的气候以及山水相依的大美生态。同时,在江西境内,赣江、信江、饶河、抚河、修水五条大河散布其间,编织出了一张巨大的沟通之网。
其中赣江是江西水系的领袖,也是江西的母亲河,它近8万平方公里的水域,占江西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赣江支流众多,多发源于边缘地区,向中部集中汇集,构成辐射状水系,流经的大小河谷则分布着可种植的盆地、冲击的平原和坡地。
赣江纵贯,滋养出这方水土的灵气和运气,同时孕育了肥沃的土地、丰沛的水源,造就了江西天然的鱼米之乡。但江西除了丰腴的稻米之外,更有布匹、茶叶、烟叶、纸张、木材、瓷器、生丝等等物产,孕育了风物江西的底色。
但除了富饶的物产,江西还拥有种类丰富、储量巨大的金属矿藏。因此,在历史上,江西曾一直把握着多个王朝众多的核心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瓷业、茶业、造纸业、采矿业,铸钱业、造船业、酿酒业、药业等等,成为了支撑多个王朝经济的“顶梁柱”。
即使在新中国的今天,江西的资源天赋,依然惊人。据了解,江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均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江西各类矿产193种,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十的有81种,有色、稀土和贵金属矿产优势明显,是亚洲超大型的铜工业基地之一,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中国铜都”、“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其中铜、钨、锰、金、晶莹石墨等等,被视为战略性与优势矿产资源。
由此可见,江西物产之丰、之广、之厚,正是才子王勃那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的生动诠释。
二、行旅枢纽,诗歌高地
江西,可谓是一个山水之省。其东西南三面环绕幕阜山脉、武夷山脉、怀玉山脉、九连山脉和九岭山脉,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河网。这样的山水格局,既有壮美风景的别样气韵,也促使了经济文化的鼎盛,由此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学巨匠,吟咏挥毫,照亮了中华历史与文学的时空。
翻阅史料,从唐到清的大量古代诗歌中,江西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行旅枢纽。而其中的关键,就是一条黄金水道。唐朝之前,江西因为山河的包围和封闭,还处于国家的边缘地位。到了唐代,张九龄于716年,修成了梅关大道,使得赣江水道通行能力大增,造成了中国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和政治中心的东移。元明时期,北京成为国家都城,而由京杭大运河—长江—赣江—大庾岭—珠江—广州,这条长达3000多公里的大国道,成为大量南北往来的行旅之人和全国性商贸交流的干线。而江西境内,赣江占据了这条干线三分之一的路程。
“舟船之盛,尽于江西”。
江西商业的繁盛,经济的稳定,致使大量移民沿赣南下,不仅给江西带来了丰富的先进文化、技术和思想,逐渐让江西迎来了属于它的黄金时代,更成为了众多文学大咖的“网红打卡地”,诗脉传承,千年延续。
当古代诗词遇到江西山水,其中的山河楼阁,家山风月,院落庭院,晨风雨露,都激荡出了气象万千的诗心,幻化成诗意的长河,诗人的群山。而江西山水流淌而出的气韵和基因,不仅构成了中国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国,更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单单庐山和鄱阳湖这对山湖组合地处交通要道,就集聚了陶渊明、白居易、李白、韩愈、苏轼的众多咏叹。不朽的《滕王阁序》,苏轼的《石钟山记》,众多文学巨匠,一篇篇千古辞章,如一束束璀璨的烟花,不断喷发而出。
而在众多古诗词深处,我们也能随处可见江西的身影。比如辛弃疾的“七八个星天外”,文天祥的“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耳熟能详的“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江西版的唐诗宋词,不仅立起了中国文学版图的一座座山峰,勾勒出一条江西人的精神天际线,更稳稳占据了中国人的精神地标。
三、人文江西,自信中国
中国的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化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对于弘扬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创新力,江西,一直风景独好!
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江西篇》曾有这样撼人心魄的语言:“要读懂中国,你必须读懂江西;读懂了江西,就读懂了传统中国”。的确如此,江西曾经是文章节义之邦,是中国人文渊源极其深厚的省份。
那何为“文章节义”?
所谓的“文章”,是指江西多出文人雅士,拥有开创文体及流派的文学大家和强大的文学阵容。“节义”则是指江西多刚正义烈之士,尤其在唐宋后,在朝代更替之际,江西出现了众多忠君爱国之士。
从文化总体来看,江西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子系统。在这里除了“儒释道”三家主流文化外,还有法家、兵家、史家、医家、相术家、易学家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在江西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发展。
江西文化又派生出一系列的文化分支,其中包括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等等诸多子系统,有南宋理学家陆九渊创立的江西心学、黄庭坚、陈师道等25人之江西诗派,晏殊、欧阳修为骨干的江西词派,清初画家罗牧的江西画派等等。同时,江西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又构建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可见,江西厚重的文化底蕴无与伦比,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文化特区”。也正因为传统文化的滋养,江西才成为了书香社会,才出了众多的志士仁人,民族英雄,发展成为今天中国重要的“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
读懂江西,读懂中国!
如今江西之自信,正在成为星星之火,点燃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江西文化,而江西的人文历史,也正在跨越时空,为中国探索一条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