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的浪潮,不但导致了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也促使发达的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窥探。清朝在遭到战争的溃败后,也启动了早已生锈的革新齿轮,洋务运动因此起步,带来了许多西方的新式工厂。福州船政局伴随着洋务运动而生,并一度成长为东亚第一造船厂,但时代发展已经不给它机会。
在洋务运动前,清朝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海防。太平天国运动偃旗息鼓后,清朝终于开始发展陌生的近代军事制造业,左宗棠成为了推动造船局的中坚力量。早在进驻上海的时候,左宗棠就开始筹办金陵机器局,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左宗棠感受尤为深刻。西方国家当时也在谋求从清朝得到大笔的制造合同,英美德三国找到了李鸿章,等法国回过神来,只能找左宗棠合作。
左宗棠和法国之间关系密切,法国人德克碑、日意格就是左宗棠手下的得力干将,这两个人后来回到欧洲,帮助左宗棠筹备造船厂所需的机器和材料,以及技术专家。最终,福州船政局选址在马尾山后,费用来源是福建关税和省内厘金。
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福州船政局出手不凡,第一批就从法国采购了上千吨机器材料,有150马力蒸汽机,80马力蒸汽轮机,以及生铁等材料。当时清朝甚至连造船所需的生铁和木材都无法制造,只能从国外进口。昂贵的生产成本,也成为了福州船政局后来衰败的伏笔。
福州船政局设立了多个生产部门,尤其注重引进外国人才,前前后后一共请了88名外国人才,加上管管理人才和工人,让福州船政局迅速成长为东亚第一造船厂,工人人数一度达到3000人。作为福州船政局的“经理”,日意格、德克碑两人的月薪是1000两,几乎相当于清朝的朝廷大员,各级技术工人的待遇也相当高。
虽然争议不断,但福州船政局很快交出了一份让人欣慰的答卷。1868年,福州船政局打造了一艘150马力轮船,2台锅炉提供动力,航速10节,可以载运450吨货物。这是清朝建造的第一艘大型蒸汽兵船,命名为“万年清”号,一下子给清朝挣足了面子。在1870年到0874年这四年时间里,福州船政局又打造了8艘轮船,尤其是1871年打造的“杨武”号,它拥有1500吨的排水量和250马力动力,主要装备是9门钢炮,它成为了后来福建水师的旗舰。
可惜的是1874年,福州船政局的所有外国技工被强制遣散,这让船政局运营陷入了困局。随后又不得不召回外国技工。在中法战争中,福州船政局制造的战船给法军以重创,为了报复,福州船政局遭到了法军不小的破坏。
后来,铁甲舰的建造被提上日程。在巨额资金支持下,福州船政局新造了大型船坞,采购了一批先进的机器设备,同时第一批海军工技术留学人员归国,成为了国产铁甲船研制的技术骨干。著名的“平远”号铁甲船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它在甲午战争中有亮眼表现,也是清朝国产战舰的巅峰之作。
甲午海战后,福州船政局迅速衰落,并在清朝灭亡后黯然消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