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延迟退休的风吹得特别猛——
先看国内:《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提到「延迟退休政策出台在即」,可能会调整到65岁退休;再是有专家说女性50岁退休,广场舞还能跳40年不合适。
再看海外:新加坡刚刚官宣退休年龄提高一岁,64岁退休;去年法国也顶着反对声浪,延迟到64岁退休。放眼全球,丹麦、澳大利亚、荷兰、美国的退休年龄达到67岁,比咱们晚上好几年。
可以说,延迟退休是早晚的事儿,80后、90后很可能就是「尝鲜」的排头兵。
那我们该为延迟退休做哪些准备,才能体面养老呢?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01
首先,咱们得纠正一个误区,一些朋友可能认为延迟退休是多工作几年,跟年轻人抢饭碗。
但准确来说,延迟退休是延迟领取退休金的时间。就算有人30岁主动选择退休,也得等到法定年龄才能拿到养老金。
接着,咱们来看看他山之石,其他国家的居民是如何养老的——
新加坡:多攒多得
这不是新加坡第一次延迟退休。前年,他们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3岁,未来打算在2026年提高到64岁,2030年调高到65岁。
对于延迟退休,新加坡民众倒是拍手叫好。一项调查显示,九成人表示支持。
为啥新加坡人想晚点退休呢?这和他们的养老金制度有点关系。
新加坡实行的,是一种名为「中央公积金」(Central Provident Fund, 简称CPF)的强制性储蓄计划。每个月呢,参与工作的新加坡人都要将工资的一部分打入账户,由个人(20%)和企业(17%)共同缴费。
55岁之前,公积金有三个账户,普通账户用来买房、子女教育;医疗账户用于支付医疗费用;特殊账户用于养老和购买相关金融产品。政府会提供保底收益率(普通账户最低2.5%,其他账户最低利息为 4%)
55岁之后,新加坡政府会设立第四个账户:退休账户,普通账户和特殊账户的钱将会转入这个账户,成为退休存款。
这时候就可以领取其中的部分养老金,剩余部分留给65岁以后可以按月领取退休金。如果你选择70岁再领钱,相比65岁领钱,每个月还能多领7%左右。
因此,每个新加坡人都奉行「自己养自己」的宗旨,年轻时努力工作,努力存钱,老了才有足够的钱度过余生。
要是在65岁之前退休,钱没攒够的话,就比较惨了:既不能提前取出账户的钱,找工作也受到限制。
延迟退休的一个好处,在于雇佣年龄上限会提高。以新加坡为例,2026年退休年龄提高到64岁的同时,雇佣年龄的上限也提到69岁。
多打几年工,公积金的小金库可以多攒一点,晚几年领退休金每月还能领更多,养老生活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