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睹物思人,在清明这天格外浓郁

0
分享至

睹物思人,在清明节格外浓郁。

在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一份份手稿、一件件生活物品里是历史的见证、是航空人初心的书写。他们用行动在不同的年代诠释着“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航空报国精神。


他说,“航空报国是使命,而不是荣誉”。

在罗阳事迹的展柜里,红底黄字的“总指挥”袖标格外醒目。2012年11月25日,在随辽宁航成功完成歼15舰载机首次起降试验任务返港靠岸后,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因过度劳累不幸辞世,年仅51岁。

罗阳同志牺牲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批示:“罗阳同志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英年早逝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损失。要很好地总结和宣传罗阳同志的先进事迹,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

一份入党志愿书、几张毕业生登记表,记录着青年罗阳坚定的信仰和迈出大学校门后无悔的选择;从一名学生到省人大代表,再到沈飞董事长,尽管身份不同,但报国深情从未改变。

他说“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


吴大观是我国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带领团队从零起步,创造了新中国多个“第一”。 电子钟、放大镜、笔记本、发黄的档案、成扇形排列的近20张党费收据……简单的几样物品勾勒出“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生活朴素、精神高尚的一生。

虽然生活极尽简朴,但从1963年开始,吴大观就每月坚持多交100元党费。46年间,吴大观累计多交党费21万多元,向社会捐款9万多元,几乎占其一生工资收入的三分之一。

他说,“如果不能在一年内研制并提供空心涡轮叶片和新的高温合金,我甘愿把自己的脑袋挂在二所的大门口示众。”


展柜里,荣科荣获山西省特等模范称号和全国先进生产者的奖章已经略微氧化发黑,但荣科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却穿过历史的尘烟,在今天依旧闪光,照亮后辈前进的道路。

作为我国金属冶金学家,荣科毕生致力于冶金材料和铸造工艺研究。组织建成了第一个现代化铸造车间,开创了球墨铸铁、针状铸铁新工艺,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镍、钼等战略物资,为加速航空新材料应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荣科敢立“军令状”的故事在航空材料界一直传为佳话——1964年,歼8飞机设计方案进入决策阶段,急需从材料和工艺方面研制出强制冷却空心涡轮叶片。荣科得知后立下军令状:“如果不能在一年内研制并提供空心涡轮叶片和新的高温合金,我甘愿把自己的脑袋挂在二所的大门口示众。”此后经历了夜以继日的苦战,我国第一代九孔成形精确定位的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铸造空心涡轮叶片研制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确保了歼8飞机试制成功。

他说,“我们要自力更生,有民族自尊心。”


说起董秉印,人们脑海中会浮现出这张照片:身穿白衬衫的他侧身抬头看着即将进行试验的导弹。作为新中国培养的优秀空空导弹专家之一,董秉印曾经身兼多型重点型号总设计师,创造了中国空空导弹研制史上的多个第一,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时代的车轮飞速前进,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个竞争最重要的表现在科技力量的竞争……”他在纸上写下了对导弹研制方案的设想,字里行间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希望祖国空空导弹能够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迫切心情。

在他的心中、在他的眼中、在他的笔下,始终是心怀“国之大者”的赤胆忠心。

他说,“飞起来……拉高!再拉高!……”


记不清有多少次,通过这部电话,杨宝树解决了多少问题、汇报了多少工作。

作为歼10研制现场总指挥,杨宝树深知责任重大,型号工程进入关键时刻,他每天上午坐镇现场指挥,对众多的细节十分清楚,这为他拍板决断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使型号工程研制一步一步迈向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

他临终前的愿望是再看一眼歼10飞机。救护车拉着他赶到机场,他摸着歼10,泪眼滂沱。在病情恶化处于深度昏迷时,他还在喃喃自语:“飞起来……拉高!再拉高!……”

他说, “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一旦与祖国的强盛联系在一起,生命就更有价值。”


这是一副歼10试制现场型号飞机副总工程师许德曾经使用过的眼镜,在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许德就渴望着有一天能够亲自研制我国先进的飞机,几十年后愿望变成了现实。他以赤子的情怀,以20年的时间全程参与了型号飞机的试制。

透过清澈的镜片,许德望向祖国的天空,他主持了成飞部级10余项和公司级百余项关键制造技术的攻关,使成飞在航空先进关键制造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突破了被美国人称为“世界之最”的重大技术关键;开发了10余项试飞尖端技术软件,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试飞遥测指挥室,实现了飞行试验的实时传输和监控,使我国飞行试验技术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他说,“我昨天晚上就梦到了,真不简单呀!”


被聘为西工大、北大的兼职教授,立功证书、“飞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荣誉背后是龚鑫茂用生命践行的“航空报国”情怀。

龚鑫茂是我国著名飞机结构、强度专家,肩挑无纸设计并行工作组组长重任。在新“飞豹”研制中,一飞院首次在国内把三维数字化设计应用到了飞机设计上。2000年9月26日,全世界第一张用CATIA V5设计的三维数模转化成的二维图纸,加工出了第一个无纸设计的零件时,在医院的病床上龚鑫茂听闻,兴奋得无以复加,对身边守候的女儿说:“我昨天晚上就梦到了,真不简单呀!”

由于过度的兴奋导致病情加重致使病危,在无纸设计成功这一天,龚鑫茂告别了他热爱的航空事业和朝夕相处的战友们。在这之前,同事们就发现他有些异样,几次劝他去检查,而他总是说:“等忙完这段,就去动手术。”他总是这么说,可就是不去医院。他始终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就在住院的前一天晚上,还在外地处理技术问题。

没有不朽的躯体,只有不朽的灵魂。事实上,在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历史上,让我们敬仰和追忆的航空人还有很多,他们不畏艰难,在攀登科技高峰的道路上无数次的跌倒、无数次的爬起。70多年来,我国航空工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孕育、发展、传承航空报国精神,构筑起航空人的精神谱系。

再忆先辈,今天的航空人在追思与感动中积蓄精神力量,坚定前行目标,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书写新的篇章。(姜坤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看航空
看航空
看航空,知天下。
35284文章数 979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