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六年四月,故宫的乾清宫,静得只能听见风儿与窗棂细语的声响。西南角的南书房里,一缕暖阳斜斜地洒进来,映在窗棂和案几之上,好似一幅水墨画儿。康熙皇帝静静地站在窗前,目光穿过那斑驳的窗棂,投向窗外那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窗外,海棠花儿盛开得正好,微风轻拂,花儿摇曳生姿,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此情此景,让康熙皇帝的心中不禁泛起了涟漪,他想起了高士奇的《一丛花》词中的那句“浅匀檀色妒胭脂,绿刺也生姿”。那词中的描绘与眼前的景象如此相似,康熙皇帝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愉悦起来。
康熙皇帝信步踱至高士奇的房间,心中萌生了一股想要与这位才子交流一番的念头。他想问问高士奇最近是否有新作问世,然而进入房间后,却发现高士奇并不在屋内。康熙皇帝心中不禁有些失望,但随即又被书桌上的一篇墨迹未干的稿子所吸引。
他轻轻翻开那稿子,只见字迹工整,诗词清新,又是一首新诗刚刚出笼。康熙皇帝心中一喜,赶紧拿起诗稿仔细阅读起来。当他读到诗的后两句时,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感慨。
这首诗最后两句是“素餐未尽涓埃报,空对西风叹二劳。”体现了高士奇官场撒娇的真本领。
什么是素餐未尽涓埃报,就是我高士奇,现在做的这份工作,相当于尸位素餐,只是略尽绵薄之力。我想报答天高地厚的君恩,但是我使不上劲啊,我的地位太低了。
而且,时光荏苒,大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我高士奇已经32岁了,我这已经长出白头发了,我有天大的本事,由于我没有相应配套的官职和地位,我只能对着西风感叹我的白发啊。
撒娇并非表面功夫,其内涵在于真实情感的流露。高士奇正是以此向皇帝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这也是官场撒娇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撒娇不是伪装或做作,而是内心真实感受的自然展现。当我们真心渴望得到对方的关爱或安慰时,撒娇便能以其自然而动人的方式触动人心。因此,无需刻意模仿他人的撒娇方式,应展现个人独特的魅力。
高士奇毫不掩饰自己的追求,特别是对官职的渴望。他的坦诚与真实让康熙皇帝深感欣慰。身为皇帝,康熙最无法容忍的便是臣子的虚伪与谎言,而臣子的坦诚与真实,正是君臣间建立信任与重用的基石。
官场撒娇的时机至关重要。高士奇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康熙十六年四月这个特殊的时刻。此时,距康熙皇帝发布重用知识分子的中央一号文件已过去整整一个月,正是可以开始实施部署步骤的关键节点。
而此刻,春光明媚,花开满园,乾清宫内的海棠花更是绚烂绽放。它们作为康熙皇帝钟爱的富贵之花,为整个皇宫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也使得皇帝的心情格外愉悦。
在这样的美好氛围中,高士奇选择了这个关键时刻撒娇,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期待,这无疑更易于触动康熙皇帝的心弦。
历史记载,康熙皇帝读诗后,脸上露出“恻隐之色”,这四个字简洁而深刻描绘了他当时的表情与心情。他对高士奇的遭遇与心境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与怜悯。
康熙皇帝静静站在高士奇的书桌前,那“恻隐之色”久久未散。他透过未干的墨迹,仿佛看到了高士奇内心的挣扎与期待。
康熙皇帝深知作为一国之君,对臣子的了解与信任是治国安邦的基石。高士奇这位才华横溢的才子,已在身边工作五年,认真负责,勤勤恳恳,正是他需要重视与提拔的人才。
康熙皇帝轻轻放下诗稿,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他决定亲自落实重用知识分子的一号文件精神,给予高士奇应有的地位和机会。
这段佳话在后世传颂,成为官场撒娇的典范。而高士奇的那首诗,亦成为这段佳话的见证与纪念。
那么,康熙皇帝在明了高士奇的愿望后,将如何安排其官职?高士奇又是如何向皇帝进言,设立何种机构以展现自己的才能?且看下文揭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