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享受的荣华富贵不必多言。但是,在朱元璋年少时,家境极其贫寒,贫困到什么地步呢?在他父亲、大哥和母亲去世的时候,家中买棺材的钱都没有,甚至连安葬亲人的土地都没有,但是,朱元璋吉人天相,邻居刘继祖帮了他一把。
说起刘继祖,就不得不说说年少的朱元璋,不,那个时候他还叫朱重八。
公元1328年,濠州钟离孤庄村,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一名男婴呱呱落地,这个男婴在家里排行老四,但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八,所以,父亲给他取名朱重八。
根据《朱氏世德碑》碑文记载:朱重八家族,世代为农,家境贫寒。朱重八的父亲朱世珍(原名朱五四)、祖父朱初一以及曾祖父这几辈人,为了养家糊口,迫于生计,欠下了一屁股债,为了躲债,他们游荡于淮河流域,居无定所,只能为别人打个短工,勉强度日。
年少的朱重八,虽然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只能以放牛为生,但相较于家中其他兄妹,除了最大的孩子,不是病死,就是送人,所以,活下来的朱重八还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个。
但是,雪上加霜的日子,还在后头。
1343年,濠州大旱,第二年又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瘟疫,在这种情况下,朱重八的父亲、母亲和大哥不幸染病,因无钱医治,在一个月内先后去世,当时,朱重八才15岁,还是个孩子。
三位亲人的离去,对15岁的朱重八来说,打击还是挺大的。他和大嫂、二哥和侄子天天抹泪,每每想到父母的疼爱之情、大哥宽厚的臂膀和一家人的欢乐时刻,他们愈发悲伤。
但是,老话说“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亲人去世,总要将他们好好安葬才对。不过,家中一贫如洗,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哪里还有钱给父母和大哥买棺材,甚至连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
停尸三天后,安葬所需未有着落。朱重八和二哥商议:“父亲和大哥活着的时候,我们给刘德刘老爷做工,现在我们走投无路,不妨去求求刘老爷”!
就这样,朱重八兄弟二人怀着一丝希望叩响了刘府的大门,进门后,兄弟二人跪在了刘老爷面前,表明来意:“刘老爷,家父、家母和我大哥因病去世,家中没有土地安葬他们,今天我们兄弟二人走投无路,求求您看在往日我们给您做工的情分上,施舍给我们一块土地安葬亲人。”说罢,兄弟二人潸然泪下。
刘德虽然比较富裕,但是十分吝啬,心想:虽然你们在我家做工,但我未曾少过你们一文钱,如今你们再来找我要土地,以后我怎么种呢?遂安排人员将重八兄弟赶出了家门。
从刘府出来后,一路上兄弟二人大哭不止,心想:死后的父母和大哥竟然无葬身之地,我们二人还苟活于世,怎能对得起他们的养育之恩?怎能对得起他们的在天之灵?这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无奈之情,在兄弟二人心里不断翻涌,让他们悲痛欲绝。
好在,邻居刘继祖是一个大善人,在了解了朱重八的家庭情况后,刘继祖表示他愿意无偿为朱家提供一块坟地。重八兄弟二人听后,感动不已,赶快回家和大嫂找了几件破衣服,将父母和大哥的尸体包裹好,安葬在了刘家的土地上。这样,重八兄弟内心的石头才算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