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一天,李铁映如往常一样浏览着报刊上的消息,突然一则新闻引起了李铁映的注意,新闻的内容是:四川彝族地区一名家境极其困难的孩子即将面临辍学。
最让他关注的是介绍孩子的文字中写着孩子是小叶丹后人。
李铁映立即指示部下去新闻中所说的地方核实新闻的真实性,几天后,他收到了部下的报告:“新闻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
李铁映立刻指示部下把小叶丹后人请来北京,同时他还立即把这个消息通知了刘伯承元帅的长子刘太行,刘太行得知消息后也激动不已,连声说:“太好了,父亲的遗愿终于完成了。”
小叶丹的后人与刘伯承元帅有着何种关系?为什么能让李铁映和刘帅的后人如此重视和激动呢?
刘伯承决定穿越彝区抢渡大渡河
1935年5月,长征中的红军历经万般艰险暂时甩掉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重重围堵,来到了四川凉山彝族所在的地区。
此时的红军面临的处境更为凶险,背后国民党追兵已到达金沙江一带,前路奉命来堵截红军的反动派重兵也已临近大渡河。
在当时的情况下,红军要想不被国民党围堵成功就必须在敌人到达大渡河前抢渡大渡河。
赶往大渡河红军有两个选择,一是路途较远方便行军的大路,一是路途较近坎坷的山路。
但是狡诈的蒋介石已经在大路沿途埋伏了重兵,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走小路必要经过大凉山的彝族聚居区,而这里的彝族人民由于长期遭受四川军阀的非人的对待,比如彝族人民被随意杀害、财物被掠夺等等,导致彝族人民对汉族军队充满了仇恨。
只要有汉族军队途经他们的领地,他们总会想方设法的去偷袭,遭到偷袭的汉族军队又会带着大部队前来报复......
因此,国民党笃定的认为红军绝对不敢轻易的选择必须经过彝区的小路,退一万步讲,就算红军选择了小路,那也是凶多吉少,不管红军是选择大路还是小路,都是必败无疑的。
事实上,红军在决定走大路还是小路时确实陷入了两难,根据当地地下党同志的秘密侦察,通往大渡河的大路沿途至少有国民党反动派不下二十万的伏兵,红军一旦选择走大路,必定会被敌人死死拖住,延误我军抢渡大渡河的时间,这样将势必导致红军被敌人前后夹击伤亡惨重。
但是,据当地地下党同志对彝族与汉人之间由来已久的仇恨及对立情况的了解,假如红军选择走小路,要想安全顺利的通过彝区也是极不容易的。
时任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和政委聂荣臻都是四川人,他们熟知四川一带的少数民族情况及地理情况,他们对当时红军所处的环境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缜密的论证。
经过再三考虑,刘、聂二位首长给出了相同的意见,那就是:红军要想有效的避开敌人的围堵以达到抢渡大渡河的战略目的只能选择走小路,也就是必须要顺利通过大凉山彝区,否则就可能会真的再现当年石达开的悲剧。
刘伯承向军委上报了自己和政委的意见,军委经过慎重讨论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同时给出了行动的政策方针:本次行动的目的是向彝民借道,穿越彝区时红军将士务必严格执行民族政策,红军要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彝民,没有刘聂的命令坚决不允许向彝民开枪。
刘伯承在接到军委的命令后立即开始部署,他先是通过当地党组织秘密寻找了一位久居彝汉杂居区、熟知彝族风俗并会说彝语的思想进步的汉人作为红军的向导,这名陈姓向导家庭与彝族两大家支有着较为亲密的关系,他的两个儿子分别是这两个家支头人的干儿子。
刘伯承向陈向导了解彝族家支的情况,在交谈中得知小叶丹为人正直讲义气,在彝族家支中声望很高,如能同小叶丹歃血为盟,对红军顺利通过彝区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随后,陈向导给刘伯承详细介绍了小叶丹的情况。
刘伯承和小叶丹义结金兰
小叶丹出生在彝族贵族之家,彝族内部家支众多,族人也多彪悍善斗,各家支间争斗不断,小叶丹自幼聪明异常,少年时便对彝族各族谱关系、民规法典等当地情况了解的清清楚楚,且为人仗义正直、学识渊博、精通汉语,自小就在家支内很有号召力,青年时就被推举为家支首领。
小叶丹不遗余力的带领族人们维护及壮大本家支的力量,在他的带领下逐渐成为最强大的家支,小叶丹凭着自己的正义公正,不仅在自己家支范围内威望很高,在冕宁一带对其他彝族家支也有着不同凡响的影响力。
听了向导的介绍,刘伯承很期待能与小叶丹早日见面以便能顺利达成共识,让红军能尽快通过彝区到达大渡河,成功摆脱敌人的围堵,先遣队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于五月二十一日在向导的带领下向彝区进发了。
果不其然,先遣队刚刚进入彝区范围就受到了彝民的袭扰,这些彝民人人手中都有武器,他们突然从密林中冲出,把先遣队团团围住,嘴里不知在叫嚷些什么,但个个都是面色不善、目露凶光。
走在前面的战士们已经被彝民们掀翻在地,并很快就被扒下了衣服。
战士们很是愤怒,他们很想冲这帮彝民开枪,要知道他们可都是上过战场的人,怎么会甘受这些彝民的欺辱,但是在出发前,首长下达过死命令:“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向彝民开枪。”
所以即使战士们觉得很屈辱,但仍是紧咬牙关,真正做到了打不还手,坚决执行着上级的命令。
走在队伍中间的陈向导认出这些彝民,他紧跑几步跟其中一名彝民用彝语交谈了几句,这名彝民用疑惑的眼神扫视着被围住的红军先遣队,然后钻出人群很快就跑的不见踪影,剩下的彝民也没有再向先遣队动手,周围一片寂静。
很快,那名跑走的彝民带着一个看着就有些地位的人来了,向导告诉刘伯承来人是小叶丹的管家,而且这位管家精通汉语,也了解些外面的情况。
刘伯承向管家介绍了红军的情况,说明:红军此次只是借道,绝对不会扰民。
之后,刘伯承向管家提出希望可以与小叶丹面谈,如有可能他愿意和小叶丹义结金兰。
剧照
管家在外旅居过一段时间,也了解些红军和国民党之间的瓜葛,而且他也看到了在场有些红军战士被打的鼻青脸肿,有些衣服都被扒光了,可在场的彝民们却毫发无伤,他觉得红军确实与他们之前见到的汉人军队不同。
管家用彝语向在场的彝民说了几句话,然后他对刘伯承说:“刘司令,您稍待片刻,我立即去向小叶丹头人报告。”
不久,传来一阵由远及近的马蹄声,彝民们自发的为来人让开一条路,来人英姿飒爽的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彝民们纷纷向来人请安问好,向导告诉刘伯承来人正是小叶丹。
剧照
管家向小叶丹介绍了刘伯承,小叶丹立刻跳下马,按照之前见汉人官员的规矩就要下跪,刘伯承抢上一步搀住了小叶丹的胳膊,笑着说道:“首领不必客气,红军不兴这个规矩。”
小叶丹很是高兴,他爽朗的笑着说:“管家所言非虚,红军果然是一支特殊的队伍。”
小叶丹和刘伯承在彝海边畅谈着,刘伯承向小叶丹讲述着国内现在的形势及红军的宗旨,并诚恳的邀请小叶丹加入红军队伍,致力于与彝区的反动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还彝区一片安宁。
最后,小叶丹和刘伯承在彝海边举行了庄重的结拜仪式,刘伯承年长为兄,小叶丹为弟。
小叶丹用命维护兄弟情
剧照
在完成结拜仪式后,刘伯承把跟随自己多年的心爱的手枪送给小叶丹,并把书写着“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红旗郑重的赠予小叶丹作为队旗,小叶丹也豪爽的把自己心爱的坐骑作为回礼送给了兄长刘伯承。
在小叶丹的帮助下,红军大部队很顺利的通过了彝区,在敌人到达大渡河前成功的渡过了大渡河,打破了反动派想让红军重蹈石达开覆辙的幻想。
临分别时,刘伯承紧握着小叶丹的手,说:“我们得走了,希望我们走后你能坚持与反动派斗争,等到胜利的那一天,我一定会回来与兄弟你痛饮,不醉不归。”
接着,他又说:“兄弟,为了能让你的支队尽快步入正轨,我留下几名红军干部帮助你。”
剧照
小叶丹也动情的说:“请兄长放心,我一定会带着战士们与反动派斗争到底,我们一定会在胜利的那一天见面。”
然而,让刘伯承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红军离开后不久,反动派的势力就卷土重来了,他们在彝区进行大肆的杀戮,同时还对那些摇摆不定的彝民进行收买。
小叶丹和红军司令刘伯承结拜的事情更是让反动派大为恼火,他们编造各种理由把小叶丹抓进大牢,严刑拷打逼迫小叶丹交出那面红旗,但小叶丹都挺住了,最终残忍的敌人买通了其他部族,小叶丹被伏击身亡。
在小叶丹牺牲后,他的妻子遵照丈夫的嘱托把那面旗帜藏好,带着儿女们悄悄的藏进了深山,只等着革命胜利的那天去完成丈夫的嘱托把那面旗帜交给兄长刘伯承。
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如诺回到了彝区去找兄弟小叶丹,但是经过百般查找却只得到了小叶丹在1942年就被杀害的消息,而小叶丹的妻子和儿女们却是杳无音信。
之后岁月里,刘伯承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小叶丹的妻儿们,但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没有他们的消息。
1986年,刘伯承在弥留之际还在嘱咐儿子一定要继续寻找小叶丹后人,当时在场的还有李铁映,他曾经听刘伯承多次讲起这段往事,他也知道刘伯承及其家人一直在寻找小叶丹的后人,他暗下决心,他一定要完成刘帅的遗愿。
终于,在1995年,李铁映无意中在一份报刊中发现了小叶丹后人沈建国的相关新闻,他立即派部下去核实此新闻的真实性,在得到部下确定的回复后,他立即指示:速把小叶丹后人请来北京。
同时,李铁映还把找到小叶丹后人的消息通知了刘伯承的长子刘太行,刘太行听到有了小叶丹后人的消息后,不禁泪流满面,他终于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了。
刘伯承和小叶丹这两位结拜兄弟的后代终于在六十年后见面了,他们彼此都激动的热泪盈眶,虽然之前从未见过面,但初次见面却没有陌生感,有的只有无尽的亲切感。
自此,两家的后代就如亲人般相处,我想,在另一世界的刘帅和小叶丹也该感到欣慰了吧!#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