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
时值春耕春种时节
一股股清流从鹤地水库出发
通过雷州青年运河穿梭流动
润泽了雷州半岛大地
保证了湛江春播的顺利开展
鹤地水库和雷州青年运河
被誉为湛江的“大水缸”“大水管”
但其并非自然形成
而是60多年前
30多万“愚公”向大自然“进军”
用锄头凿土、用牛车拉泥修建而成
在物资奇缺、工具落后的情况下
他们把热血、智慧与豪迈的劳动
奉献在鹤地水库与雷州青年运河修建中
创造了14个月建成鹤地水库、
不到两年建成青年运河的水利工程奇迹
30万民众建库开河
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走进鹤地水库建库开河纪念馆
墙上青年用锄头凿土、牛车拉泥的画像
生动形象
展示厅中整齐摆放着
斧头、拉锯、牛车等工具
过去30多万民众建库开河的场景
仿佛历历在目
鹤地水库建库开河纪念馆壁画。陈玮琪 摄
自古以来
雷州半岛就是全国有名的苦旱之地
“十年九旱”“赤地千里”
一直是其的代名词
由于九洲江、南渡河等江河
水流湍急、干枯变化大、自然调蓄能力弱
“守着江河没水喝”的困境常年存在
湛江民众苦不堪言
1958年5月15日
中共湛江地委正式作出
《关于兴建雷州青年运河的决定》
饱受干旱折磨的湛江人民向大自然宣战
要拦腰斩断九洲江
建水库、凿运河
改写雷州半岛干旱苦难的历史
雷州青年运河工程包括建设鹤地水库和运河工程两部分。拟计划建设蓄水量19.6亿立方米的鹤地水库,开凿112公里的青年运河。因拦截九洲江筑坝建水库在鹤地村,故叫鹤地水库;运河工程艰巨,重任交由青年一代担负完成,故命名为青年运河。
鹤地水库建设场景。
1958年6月10日
湛江地委在鹤地村举行
运河上游工程动工典礼
吹响了建设雷州青年运河的进军号角
各地民工纷纷进入工地
经5万军民14个月奋战
封江筑坝37座
成功拦截九洲江
水库建成后民工挥戈转战开挖运河
高峰期达30万人
鹤地水库历时三年竣工。集雨面积1440平方公里,库区蓄水面积122.6平方公里,总库容11.5亿立方米,年均供水量15.5亿立方米,是湛江人民的“大水缸”,省内最大的“人造海”,广东省第二大水库。
雷州青年运河群英像。吴东俊 摄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写有诗句:“三十万人齐努力,亿千方土起平川,移山造海千秋业,战地戡天亘古传!”
湛江人的“大水缸”
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鹤地水库是雷州半岛灌溉和湛江市饮水的重要来源,其上游是九洲江,发源于广西玉林市陆川县。其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和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20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6.6万亩。
鹤地水库和青年运河的建成
保证了雷州半岛14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
还解决了廉江、遂溪、雷州等市县的
工业及生活用水
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是湛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水缸”
雷州半岛人民群众的“幸福之源”
雷州青年运河鸟瞰图。受访者供图
站在湖边眺望
鹤地水库一望无际的湖面
与远处湛蓝天空融为一体
登上其主要景点之一的青年亭
青松环绕,水天茫茫
一百多个小岛点缀在水面上
白鹤飞舞,气象万千
岛上林木葱茏,浓荫蔽日
湛江学校组织师生前来参观学习。
除了实用价值外
鹤地银湖还是国家水利风景区
广东省内最大的“人造海”
广东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鹤舞地灵雕像。吴东俊 摄
库区内的雷州青年运河红色教育基地总占地面积75亩,主要有鹤舞地灵雕塑、运河群英雕像、群英树、群英万寿墙、建库开河纪念馆、运河群英故事厅、党史教育展厅等13个景点。
冬日异木棉花开,吸引游客打卡拍照。许筱倩 摄
每年前来接受教育和观光游览的人络绎不绝
2015年5月雷州青年运河
红色教育基地开放至今
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
党员、干部、官兵、学生、群众370多万人次
在这里可观湖光山色,赏旖旎风光
感受30万人建库开河的“运河”精神
运河精神。陈玮琪 摄
如今
建库开河锤炼的
“不忘初心、造福人民、牢记使命、永葆青春”
运河精神
仍在激励着一代代湛江儿女
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砥砺前行
不断推进湛江建设、改革、发展
来源:湛江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