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载《巴蜀史志》2023年第6期
承载千年廉洁文化的清代民居
罗江范家大院探秘
田菊慧 易礼述 方易
范家大院位于德阳市罗江区万安镇响石村,为清代民居,至今保存完好,是宋代名人范仲淹后裔居住地。居住在这一带的范氏后裔,尊范仲淹为先祖,奉范仲淹所著《岳阳楼记》为经典,以范仲淹所订族规、家训、要则为行为准则,传承千余年不断。大院遗存,处处彰显范仲淹所倡古代农耕文明与清廉文化。
范家大院:范仲淹后裔居住地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祖籍陕西邠州(今陕西彬州市)。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历官参军、县令、知州、知府、陕西经略招讨副使、枢密院副使、参知政事。逝后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魏国公,谥号“文正”,世人称“范文正公”。苏轼赞其:“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经天纬地,阙谥宜然。贤哉斯谐,轶后空前。”清康熙皇帝称其为“济时良相”。毛泽东评价其:“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范仲淹为官刚正不阿,秉公直言,仕途三落三起,初心始终不改;一生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其“先忧后乐”人生观,为世人推崇,历千年不朽;重视子孙及家人诫教,族规家规甚严。后裔谨承其衣钵,勤耕苦读,奉《岳阳楼记》为经典。所建居室,无不彰显先祖范仲淹的清廉思想和独特鲜明的价值观与家国情怀。
范仲淹20世孙范养源自广东迁蜀,开基立业。23世孙范成衢用10年时间,重建居所响石山庄即今范家大院。
范家大院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由一进三道龙门、一个大院坝与二进中堂屋和西屋享堂,以及10道巷子、12个院落、12个大井(坝)、122间房屋组成。大院石木、土木结构,布局巧妙,雕梁画栋,雄伟壮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中,范家大院内祭祀设施及部分功能用房留作公用,其余住房分给6户贫雇农。1958—1960年,时御营公社办公地点置于院内。之后,除大龙门两侧有住户自行扩建外,其他房屋、墙体结构未变。
2009年,范家大院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县人民政府对前院部分设施实行抢救性保护维修,搬迁院内仅剩的2家住户,拆除住户自行增建设施,恢复大院原貌;扩建大院东侧文化广场、道路及配套设施。2013年,响石村被列为第一批四川省传统村落。2016年,响石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德阳市罗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专业部门完成《中国罗江·范家大院家风文化园设计方案》。2019年5月,中国罗江·范家大院家风文化园对外开放。
大院遗存:处处彰显古代农耕文明与清廉文化
大院内水井、库房、马厩、消防(水池)、排水等设施齐备。地铺大块青石,柱石精工细琢,门窗镂空雕刻精美,屋面青瓦密集,斗角翘檐,梁柱镌刻诗联,尽显祥瑞古朴。各院落既通达又有阻隔,显示房系内子孙各户既独立又合作景象。院落内各自功能用房如厕、厨、厅、居室、书屋、仓储、畜圈齐全,表明屋主耕读之风绵衍永续。较为独特的是各院天井墙壁上各有一镂空书橱,可置书籍数百册,彰显造屋者传承祖辈诗书济时的优良文化传统观念,与古训“穷不离猪,富不离书”高度契合。
大院楹联、龛联、字画等尽显清廉家风与高雅情趣。中龙门门联:“瑞霭龙门祥联风阁,香生桂苑秀挺兰阶。”上联“龙门”引《后汉书·水族·龙门》“鲤鱼跃龙门”典故;下联“桂苑”用《世说新语·言语》典故,喻范氏子孙承先祖遗风争取科第。左龙门楹联“雅爱山居多乐趣,闻听响石有清音”,分别将大院背靠的“老虎山”和大院东北角的著名“响石”胜景嵌于联中,以表达造屋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尊崇。右龙门楹联“自喜奂轮光世泽,还崇廉俭绍家风”,直抒造屋者胸意,既阐释自身传承又期盼后世子孙们能继承祖辈们清廉勤俭的家风。二进屋中间为中堂屋,阔200余平方米。屋梁悬清嘉庆罗江知县李桂林题书匾额“阃范千秋”,褒扬范氏家风。堂屋正中挂先祖范仲淹画像,画像配“利贞能载物,柔顺以承天”联,“利贞”语出《易经》“元亨利贞”句,意为“有益、美义、正道、坚定”;“柔顺”语出《易·坤》“柔顺含弘”句,意为具有温柔、顺从品质,能包容与博纳,显示屋主称颂先祖范仲淹对大道的坚定和厚德载物、心系众生的情操。额文“先忧后乐”,集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屋内梁柱刻“念开创劳形历茲十载,冀守成润屋自此千秋”联,两侧联文分别记先祖博大胸怀、高尚情操及创建大院历10年艰辛,彰屋主立志继承光大先祖家国情怀和守成创业之家风。大院西端高处房屋为享堂,是供奉先祖牌位的地方。屋面高耸,柱梁更粗壮,门墙更宽阔,装饰更精美。享堂两墙正中设凹形神龛,供奉范氏历代先祖,内龛联为“千秋传继血缘深,万世相承是亲情”,外龛联是“让水廉泉绵世泽,石湖墨帐绍宗功”,横额“文正家声”,壁上悬挂范仲淹画像及其名篇《岳阳楼记》。这些设施及联文,明显与众不同。联文未见“求富贵荣华”“盼发财升官”字样,讲的是“血缘”“亲情”,求的是“廉让”(喻清廉)和“宗功”“家声”,喜的是山水怡情。
忧乐广场与忧乐牌坊。广场、牌坊于2008年后复建、扩建,占地3200平方米,地墁为石板,有范仲淹雕像和碑林。牌坊阔3门4柱,青石材质,中门高8米,横额刻“名垂千古”,标榜范仲淹在后人心中精神永存。柱联刻“居庙堂千里江山收眼底,处江明万家灯火住心头”,展示范仲淹治国齐家情怀。范仲淹雕塑背面刻《岳阳楼记》全文。广场南北两侧绿化带里置碑林,刻罗江书画院名家题写的范仲淹传世文字作品、政治主张、后人评说等方面文字,集思想政治与书法艺术为一体,成为一道风景线。
诵读遗训:祭祀活动满载弘扬祖德与宣讲族规家训
范家大院秉持和传承的古代范氏家风,是通过历代传承的范仲淹所立族规、家训、要则及规矩来体现的。
范仲淹亲定族规,后人称61字族规。即:家族之中,不论亲疏,当念同宗共祖,一脉相传,务要和睦相处,不许相残、相妒、相争、相夺。凡遇吉凶诸事,皆当相助、相扶,庶几和气致祥,永远吾族家人炽昌般。
范仲淹所立家训,后人称《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即: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帮助,慈悲无过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与怀幼,怜悯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做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范仲淹所立族人诫教,后人称《告诫儿孙十要则》。即,一要为人正直,敦厚淳朴;不要骄横作伪,胡作非为。二要意气风发,志节高昂;不要妄自菲薄,萎靡不振。三要力求上进,勇攀高峰;不要自落孙山,甘居人后。四要竭诚待人,谦逊直爽;不要尔虞我诈,两面三刀。五要尊亲敬老,和睦乡邻;不要仗势欺人,欺软怕硬。六要坚持正道,矢志力行;不要误闯歧途,妄求夜草。七要文明礼貌,举止端庄;不要烂语粗言,毁辱打骂。八要喜公好义,乐于助人;不要肥己损人,非礼而取。九要严于律己,守法奉公;不要作奸犯科,自投法网。十要许身卫国,志在四方;不要夜郎自大,称霸坊间。
义庄规矩。养源公房《范氏族谱》(1838)载钱公辅《范文正公义田记》,《记》曰:“范文正公,平生好施与,贵显时置田千亩,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范氏族人在范家大院举行的祭祖活动,旨在组织、带领范氏族裔学习和继承先祖范仲淹的家国情怀和所创立家族文化,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传播了正能量。
祭祖活动要项首先是组队集体朗读范仲淹《岳阳楼记》。朗读队伍由12名青年组成,以初、高中学生为主。其次是全体参加者诵读《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诵读人全体肃立,由领读人带领集体诵读。再次由主持人宣读、讲解《范氏家族新定族规》,新族规有“爱国家、孝父母、崇道德、严法度、勤职业、睦邻里、尚节俭、禁嗜欲、育人才、儆愚顽”10条,各条均有说明,清楚明白,可操作性强。
地方主流媒体对范家大院古迹、维修、祭祖等均有报道。2006年12月18日,《华西都市报》以《范仲淹后人如今住德阳罗江范家大院?》为题报道清代范仲淹后裔居住范家大院信息。2008年3月21日,《华西都市报》以《诵〈岳阳楼记〉范家大院600人祭祖》为题报道青年学生诵读《岳阳楼记》、范仲淹诗歌及组织“坝坝宴”盛况。2011年3月26日,《成都商报》以《范氏1000多人祭祖雨中朗诵范仲淹〈岳阳楼记〉——范仲淹后裔昨相聚范家大院祭祖》为题报道祭祖盛况,还报道了“政府投入500余万元完善停车场、广场、照壁、碑林等基础及文化设施。”2012年3月26日,《新华新闻》副刊以《全球范仲淹后裔德阳大团聚》为题的报道称:“历史悠久的范家大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不得不为其独具匠心的设计、精雕细琢的雕刻艺术所折服,范家大院作为全球范氏后人的精神家园和聚集地,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范氏后人‘回家’团聚。”
范氏祭祖活动,自1982年至2023年,已历42届,从未间断。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家风文化园
中国罗江·范家大院家风文化园,以范仲淹后裔居住的院落为依托,将川西民居的建筑美学与范仲淹“谦恭廉俭”家风家训完美结合,是观赏性与教育作用高度统一的综合性基地。家风文化园于2019年5月对外展出,有2名讲解员负责管护和为参观学习者提供讲解服务。整个家风文化园由范家大院院落和忧乐广场两部分组成。
忧乐广场及配套设施占地8000余平方米,由碑林、忧乐牌坊、范仲淹塑像、文化墙及旁边的池塘与停车场组成。
古院落在恢复性维修的基础上,辟部分房屋设5组27个展厅,包括《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正院场景复原陈列》《胸怀天下,先忧后乐——范仲淹生平事迹展》、中华家风家训陈列之一——范氏专题篇《崇尚廉俭绍家风——范氏家风家训陈列》、中华家风家训陈列之二——古代篇《家风永续光世泽——古代家风家训文化陈列》、中华家训家风陈列之三——当代篇《家国天下传春秋——近现代家风家训文化建设陈列》5个部分。
(一)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正院场景复原展室
这一展室主要展示古院落原貌。拆除了20世纪中叶院内部分增建建筑与构筑物,修复了损坏的墙体、门窗、屋面,将各类居室、功能房、天井、过道、院坝、排水系统、中堂屋、享堂、龙门等恢复原貌,进行展示。院落修旧如旧,古色古香。
(二)胸怀天下,先忧后乐——范仲淹生平事迹展室
这一展室通过《前言》《范仲淹生平大事记》总括介绍范仲淹生平及2个单元、8组展室具体展示范仲淹才华横溢、为官清廉、事功卓著,被奉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从多角度反映范仲淹轶事典故,以激励当代人见贤思齐、自觉笃行、砥砺奋进。
《前言》选录了一些传唱千余年的范仲淹诗文名句,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宁鸣而生,不默而死”等。南壁展示范仲淹代表作《岳阳楼记》,西壁展示依据宋代楼钥《范文正公年谱》编辑的《范仲淹生平大事记》。
第一单元《苦寒梅香,高风亮节——范仲淹治学与事功》,设4组展室展示范仲淹“苦读及第”;入仕后心怀民生,慨然以“澄清天下”而“整肃政治,清除奸佞”;宦业中“治堰筑堤”“力振书院”“秉公直言”“伏阁请对”等几件大事;被黜后“百折不挠”“乾坤正气”“庆历新政”“答手诏条陈十事”和重修花洲书院、开办范氏义庄等事迹。
第二单元《文韬武略,卓尔不群——范仲淹多方面成就》设4组展室,分别展示范仲淹心系天下,知行合一,言行清正,求真务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军事上奏疏《上攻守二策状》《再议攻守疏》,提出“以盟好为权宜,以战守为实事”,培养麾下北宋名将狄青、种世衡等;教育方略图版,展示“科举与学官”方针策略,致力“兴学”等;设专栏“历代名人评范仲淹”,包括宋代皇帝仁宗题“褒贤碑”(复制品)、欧阳修赞文、现代伟人毛泽东赞评等。
(三)崇尚廉俭绍家风——范氏家风家训展室
这一展室分《范氏族谱》系列、《入蜀开基——范养源由闽入蜀立业传家风》2个单元6个展室,分别展示多部新、旧《范氏族谱》及其中《六十一字族规》《告诸子及弟侄》、范养源生平及入蜀立业经历、反映范氏家风的楹联、《范仲淹告诫儿孙十要则》《家训百字铭》《新定范氏族规》等。
(四)家风永续光世泽——古代家风家训文化展室
这一展室设《前言》《载德传薪——中国古代名人家风家训》《琢玉成器——古代家风家训故事与成语》3个单元6个展室。古代名人家风家训展示了周公《诫伯禽书》、司马谈《命子迁》、诸葛亮《诫外甥书》、包拯《家范》、陆游《放翁家训》;四川境内的“德孝典范”姜诗、“忠厚仁爱”苏轼、“博学饶著”杨慎、当地“四李”(李化楠、李调元、李鼎元、李骥元)等家风家规典范。古代家风家训故事与成语主要展示“孟母断织”场景图、“孟母三迁”、周公勤政惜才“一饭三吐哺”等故事文图。
(五)家国天下传春秋——近现代家风家训文化建设展室
这一展室分《齐家兴国——优良家风的传承与号召》《天府清韵——四川家风家训文化建设》2个单元7个展室。第一单元展出《主题墙·前言》;第二展室展出林则徐、杨锐、梁启超等立功、立德、立言及他们的家训、家风、家书;第三展室展出“人民典范”“红色家风”,选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红色家风;第四、第五展室展出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家风家训重要讲话的投影视频和讲话文稿、书籍、报刊等。第二单元展出2016年以来四川省各地围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主题,广泛开展“好邻居”“模范户”“最美家庭”“天府好家规”等活动及取得的成效。展区设“电子留言区”供参观者们留言。
家风文化园还展示了中共德阳市罗江区委开展“立家规家训、绍廉洁作风”活动、面向全区科级以上干部征集到的家规家训条文,为警醒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自觉性,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道德、守规矩、重家风,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促社风,促进全社会和谐进步。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田菊慧 易礼述 方 易〔中共德阳市罗江区委党史研究室(德阳市罗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